“还有,要不是因为你总是缩手缩脚的,不知道变通。要不是司令员亲自来挖墙角,你以为我真的舍得将马春生调给你?这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可告诉你,这次我将人完整的交给你,你必须完整的给我带回来。”
看着听完自己这些话后,一脸若有所思的刘长顺,已经觉得自己说的够多的郭邴勋终止了此次谈话:“今天就说到这里吧。作战计划明天会发给你。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你好好的琢磨一下。”
听到郭邴勋语气之中透露出说不出疲劳,知道这几天杨震与郭邴勋因为北上作战计划,几乎已经几夜没有合眼的刘长顺也不敢在多说什么,向郭邴勋敬了一个军礼后,便转身的离开了。
看着刘长顺的背影,想起刚刚的失态,郭邴勋无奈的摇了摇头。司令员这次可谓是用心良苦,为了保证此次北进的成功,为了能让刘长顺通过此战真正的成熟起来。
将刚刚上任,还未在总部新成立的参谋处副处长的位置上屁股做热的马春生一脚踢出去,将二团原参谋长调回总部不说,还几乎原封不动的使用了二团除了参谋长之外的所有军政干部。保证了指挥系统的继承性。
即便是刚刚调任二团参谋长的马春生在群策山之战时,也与刘长顺合作过一段时间,彼此也很熟悉。尤其看人眼光极准的马春生虽然与刘长顺合作的时间不长,但对刘长顺的性格却是很了解。将马春生调到二团,会给刘长顺很大的帮助。
想起杨震交待自己与刘长顺谈话内容时,违反了他自己一贯从不夸大某些问题的原则,直接告诉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如此次北进对部队今后的影响上可以夸张一些。
而实际上北进对部队的影响远不如自己夸张的大,的确,北进能否成功,对部队今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没有那么大。至于拿部队做赌注,这更是夸张。此次北进,任务虽然不能说很轻松,但在并不要求全部占领几个县,最低限度只是打开一条通道的情况之下,还算是不重的。
杨震没有那么鲁莽,更没有那么胆大,将关系到部队命运的事情交给一个不算是太成熟的人。此次作战,只要刘长顺不出什么大错误,在北边现在敌情空虚的情况之下,完成任务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况且为了以防万一,杨震已经决定在刘长顺北上之后,将王光宇的一团调到那打河北岸边训练,便待机。一旦刘长顺出击不利,王光宇的一团会迅速的北上增援。
实际上郭邴勋不知道,在群策山之战过后,杨震曾经几次下决心将刘长顺与二团政委王效明对调。由王效明改任团长,刘长顺任政委。但是几经思量,还是决定给刘长顺最后一个机会。
毕竟任命一个团长不容易,轻易的就拿下,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若是刘长顺再把握不住这次机会,恐怕杨震宁可不顾及刘长顺的感想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兴山要塞
在日军正在抓紧修建的位于鹤立县兴山地区。青岭至细鳞河一线长达二十余公里的兴山要塞群主阵地的阵地山外围一处植被茂密的小山上,在一个全部配备冲锋枪的警卫班严密保护之下,抵达这里之后,未做任何休整,便靠前以便掌握第一手敌情的刘长顺正与马春生仔细观察着敌情。
鹤立是北满重要的煤矿产地,不仅大量出产对军工生产极为重要的优质煤炭,而且也是日军所谓的东北满防线的重要一环。对于杨震来说,这里更聚集着大量的被他视作补充兵员的各种劳工。
杨震将刘长顺北进的第一个目标就定在了这个正在修建的兴山要塞。只不过杨震打掉这个日军要塞工程,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劳工。更重要的是这个要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犹如一只挡路虎一般,正好遏制住杨震北上通道。对杨震今后的计划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不打掉这个要塞,就算自己打通了与苏联的直线联系,但这条交通通道也很难保证畅通。而且杨震也有将大本营迁移到兴山的念头。群策山基地已经暴露,位置也有些偏南,而且距离佳木斯过近。
根据杨震的战略计划,群策山一线应该只是作为一个战略支撑点。如果刘长顺能顺利的拿下兴山要塞,直线距离并不远,而且山地相连的两地相互可以策应,互为支撑。
群策山一战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也暴露出了部队聚集一地,缺乏战略支撑点的毛病,尤其是缺乏战略纵深危险暴露无疑。
而对杨震来说,他要的战略纵深并非是简单的回旋余地。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情况之下,西边山高林密,人烟及其稀少的小兴安岭自然不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如果能顺利的拿下兴山要塞,对杨震来说不仅可以多一个战略支撑点,将兴山以北的萝北完全作为自己的战略纵深。而且对群策山一线也多了一个依靠,部队的活动范围要大的多。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战略意图,杨震才将北进的第一个目标选择在了日军已经接近完工的兴山要塞。按照杨震所知道的历史,这个兴山要塞此时虽然已经接近完工,但日军还未能开始驻军。其所谓的第十四国境守备队要在明年才会组建。
如果不趁此时拿下兵力空虚,只有少量的日军看押劳工的警备队与少量的伪满军警的难得机会,拿下这个规模庞大的日军守备要塞的话。等日军正式进驻之后,以自己目前缺乏有效的攻坚手段的情况,就很难在拿下来。
而且一旦日军正式进驻,对自己打通北上的交通线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驻扎在这里的日军随时可以西进或是北上切断自己预定的生命线。反之自己如果拿下了兴山要塞,这个坚固的要塞群,将会给自己提供一个南面防御的屏障。
接受到自己北进的第一个命令,刘长顺不敢掉以轻心。尽管先行潜入的侦察一营已经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情报。但发起攻击之前,刘长顺与马春生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到前面再去观察一遍。
只是两个人一到兴山要塞的外围,便被这座规模宏大的要塞群给惊呆了。仅仅是暴露在山野之中的地面以及半地下的军事设施就蜿蜒达数公里。而地下的建筑究竟有多少,就只能等战斗结束之后在仔细勘察了。
刘长顺与马春生观察的极为仔细,甚至连望远镜中正在施工工地上的看守数量多少,带不带枪,有几挺机枪,都反复观察了几遍。
在他们身边,董平也同时在给他们介绍到已经侦察到的情况:“我们曾经捕获了一名向山内送粮食的当地人,从他有限的口供之中得出了一些情报。虽然不多,但是可以推断出一些情况。”
“从他口中得知被日军强征,往工地运送粮食的本地居民从每天送的粮食数量来估计,整个兴山地区共有劳工大约两万多,其中多数是从关内骗招过来或是关内的战俘,少量是从本地抓捕来的所谓反满抗日分子。他曾看到过身上穿着破烂军装的人过来搬取粮食。”
“不过具体多少,里面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他甚至都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是干什么的。他只知道这一带的山里有日军驻扎,至于这些日军为什么驻扎在这里,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日军对此地警戒极严格。本地人送粮食,只能送到南边的封锁线。过了封锁线,由日军自己组织劳工运送。本地人一旦擅自入内,格杀勿论。这个人数,他只是从粮食的数量大致估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