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抗日之我为战神免费 > 第160部分(第2页)

第160部分(第2页)

对于郭邴勋的想法,杨震摇了摇头道:“我们没有生产设备,以及必要的人员,甚至连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我们缺乏所有生产这种药物的一切基础,怎么生产?我们眼下像是一个空有宝山,自己却无法挖掘的人。”

“老郭,你说的道理我也懂得。我也不愿意用这种珍贵的技术,去交换那些甚至可能是杯水车薪的物资。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尽管很残酷,但是却就是逼的你不得不低头。”

说到这里,杨震指了指地图,摆了摆手道:“算了,不说这些泄气的话了。现在说说我心中的计划?我的想法是以目前相对完整的刘长顺的二团加强从一团抽调出一个最完整的营,并加强山炮兵一个营沿着小兴安岭山脉向北出击。”

“进占鹤立、萝北、佛山、乌云,创建游击根据地,打通与苏联的联系。驻扎在这一带的是驻军日军三十七联队的一部分。这个三十七联队目前还集中在佳木斯,而且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对于我们来说威胁有一些,但是并不算大。只要我们指挥得力,打通一条交通线并不是很难。”

“只是由于兵力不足,我们全部占领这几个县的希望不大,但至少要占领佛山以及鹤立、萝北两县的西部地区。这里西可以以小兴安岭为屏障,东可以随时东进三江平原。并依靠鹤立地区煤矿大量劳工为基础扩编部队。”

说罢心中的思路,杨震却又有些惋惜的道:“只是这三个县都不大,人口数量也不多,甚至很多地方都可以说是人烟稀少。虽然可以为我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但是并不能满足我们对粮食和兵员补充的需要。

对于兵员与粮食的补充,一直是杨震最头疼的事情。就算兵员可以通过鹤立地区的劳工补充,但这数万大军的粮食却是很难全额的筹集到。整个三江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于其他的地方实在是太稀少了。

自己虽然不怕日军的归屯并户计划,对日军在所谓集团部落外修建防御设施不在乎。可关键是就是打下这些集团部落又能缴获多少的粮食?总不能连粮食都要利用自己手头并不多的本钱,向苏联去交换吧?

尽管知道此次出击自己想要得到的那些不会太多,但是为了今后的发展,杨震知道就算自己不想出击,也必须得打出去。这是早晚的事情。

“以二团为主加强一部兵力,以刘长顺为指挥员、王明贵为政治委员、马春生为参谋长组建一个北上支队。集中整训半个月之后,向北发起攻击。”杨震一锤定音的道。

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震对部下的评价

对于司令员安排自己任北进支队的指挥员。刘长顺即是兴奋,却又感觉到压力倍增。群策山战斗结束完的授勋大会上,被剃了一个光头的刘长顺知道司令员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

尽管他心里也有些不服气,但却是不敢反驳。要说被剃了光头的刘长顺服气,的确有些不可能。他自认打的不比杜开山与王光宇差。可在授勋的时候,不仅自己被剃了一个光头,自己的团也没有好到那去的结局,却实是他不能接受的。

自己首战佳木斯,虽然未能尽全功,但毕竟也拿下了佳木斯,基本上可以说打垮了日军守备大队。次战群策山,自己也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突破了日伪军的第一道防线,虽然在第二道防线打成了胶着,但那里可是集中了群策山一线所有日军的精华。

虽然未能在短时间之内突破日军的防线,但自己也牢牢的阻击了日军第三骑兵旅团对四十四联队的增援,保证了主战场对日军的顺利围歼。要知道,第三骑兵旅团的增援力度可不是第四师团林芳支队那半死不活的增援行动可以相提并论的。

群策山一线三个团的参战部队,若是说自己部队表现最好,那刘长顺知道那是自己睁眼说瞎话。但是若是比几乎打光了两个营的杜开山还差,刘长顺实在有些不服气。他感觉自己在此次群策山作战的三个阶段表现中最起码可以凭一个中等。

只是始终想不出来司令员对自己不满意究竟在那里,正在郁闷的刘长顺突然担次重任,而且又是司令员不参与指挥,完全由自己负责,他那里不会感觉到压力。

对于刘长顺自授勋大会后闷闷不乐的表情,李延平与郭邴勋都看在眼里。只是对刘长顺的这个不是处分的处分是杨震亲自定的,也是咬死了的。都搞不明白杨震为什么坚持如此处置一个打的虽然不是很出彩,但也算中规中矩的干部,两个人对这件事情也不好插手。

只是总觉得一个主力团的团长心中因为这点事情总是闷闷不乐,尤其是在即将率军北上,独立作战之际,心中总是横着这么一件事情总归不是什么好事。作为政委,总不能看着部下带气出征。

思虑良久,李延平还是找到杨震,建议杨震在出发前还是抽空与刘长顺谈谈为好,至少也要让人家明白自己错在那里。毕竟那是一个即将要独挡一面的军事主官。

正和郭邴勋研究北上作战计划的杨震,听到李延平的建议微微一愣。只是在经过短暂的犹豫,最终要是摇了摇头。

在看了身边的郭邴勋一眼之后,对李延平道:“我就不和他谈了,让他晚饭之后去找参谋长。告诉他,就说我说的,让将他在这次作战之中的表现和参谋长好好谈谈,让参谋长给他点评一下。如果他开窍的话,参谋长给他点评完,他就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到这个处理。”

杨震这个态度让李延平很不满意。当初坚持这么处理的是他,现在却让人家去找参谋长谈,他究竟是怎么想的?难道不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道理吗?

刘长顺奔袭佳木斯,是他在他亲自指挥下进行的。群策山一线反击战,他在刘长顺突破了日伪军第一道防线后才离开的。刘长顺此战的表现他最清楚,只有他亲自找刘长顺谈谈,才能让人家心服口服。

也许看出李延平对自己的处理意见有些不满,杨震微微一笑对着李延平与郭邴勋笑道:“政委,我让他去找参谋长谈还是有考虑的。作为科班出身的参谋长,战术水平虽然还有欠缺,但看问题的眼光却是极准。若是单论理论经验可比我这个草台子出身的人强的太多了。”

“最关键的是参谋长性格相对温和一些,谈这种事情比我擅长。要是真的是我去谈,估计没有两句,又得发火,这不好。你们之前刚刚批评过我,总得给我一段适应的时间吧。”

听到杨震将责任推脱到自己身上,郭邴勋摇头打趣道:“你做出来的决定让我去替你擦屁股,我说司令员,你也太会算计了吧。想要改正自己的毛病,这不正是你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对于郭邴勋半是认真、半是调侃的话,杨震却是道:“政委、老郭,我提出让参谋长与他谈谈并不是推卸责任,是有用意的。刘长顺这个人的确能打,但是现在看更多的只是一个猛将。大部分时间只会死打硬拼,在作战之中缺乏独立性和变通,作战较为死板。”

“关键的是,他打仗有些不太爱用脑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吗,但是对上级的依赖性太强。事事都已经习惯了请示,缺乏灵机应变。逼不得已,才知道去变通,去改变。”

“我们需要的不是只知道在指示下打仗的指挥员。要是事事都靠请示去做,那么我们要他们这些干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