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表示还要观望。
肯尼迪大使则是赞成和谈的,如果不用送美国士兵去死,他当然大力支持。
罗斯福的意思也渐渐清晰,能和谈就和谈,军队损失要力求降到最低。
毕竟美军还在太平洋苦战呢,损失惨重。
日军跟德军完全不同,相当不做人,他们对待战俘简直不当人看待,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丛林中命令7。5万美菲联军战俘急行军上百公里,6天的行军途中因为缺医少食、虐杀等原因死亡1。5万人,后续在战俘集中营又死亡2。6万人,其中美军有1。1万多人死于这场名为“巴丹死亡行军”
的惨案。
在太平洋海岛上日军更是杀光所有投降美军,宣称对俘虏“一个不留”
。
这激发了海军官兵的愤怒,随后,美国海军也宣布不留日军俘虏——还因为日军惯用诈降,他们会身绑手榴弹,走到美军附近后拉响手榴弹来个“玉碎”
。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现在奉行的也是“杀光小日本”
命令,不留俘虏,也不接受投降。
*
凯瑟琳提供的建议是德国无条件投降、公审战争罪犯、赔偿各国的战争损失。
德国在二战后是被英美苏法瓜分成4块,苏联控制的地区之后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中文简称“民主德国”
或“东德”
;英美法控制的地区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简称“联邦德国”
或“西德”
。
瓜分德国的前提是盟军各国军队都打进了德国本土,德国根本无法说“不”
。
如今盟军军队都还距离德国本土远着呢。
她倒不是同情德国人,只是希望利奥波德的牺牲更有意义,他希望德国能保存——幸存,而不是被同盟国瓜分。
她并不希望同盟国军队进入德国,无论古今,战败国的下场都很糟糕,最糟糕的会是女人和孩子,英美法苏的军队进入德国境内一定会报复,虐杀、屠杀、□□,罪行会多不胜数。
“骑士精神”
这种“高贵品格”
,在一战的时候就已经完蛋了。
但她也只能“建议”
,至于会不会有和谈,她无法决定,只能尽力促成。
*
凯瑟琳在马尔洛奇庄园住了一周,多亏有基克留下来陪她,不然要她整天面对凄凄切切的亚历珊德拉,她也会受不了。
基克是个天真又可爱的女孩,她之前就认识了亚历珊德拉,很愿意陪着她俩。
她劝亚历珊德拉多出去走动走动,还有小米沙呢,奥莉娅太伤心,无法照顾孩子。
亚历珊德拉只好负担起了照顾米沙的重任。
基克又拉凯瑟琳出去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