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绢帛
“怎么个难法?”
杜构想了想,说道:“这其实很难解释得清楚,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存在。”
“首先,自身的学识、才华,定然要达到一定地步,否则,便会在层层考试中被刷下去,其次,可能还需要一点运气。”
“毕竟,连选拔的‘州试’都只有几个人能来到长安进行省试。”
杜构继续道:“打个比方,我要是像我父亲、房大人、魏大人这些人跑到一州参加州试,那一州的考生恐怕连来长安参加省试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这玩意还得看长相,若长相不过关,同样不行。”
“再之后,便是看出身家庭了。”
“我们大唐的科举制度说是广收天下人才,实际上,且不提贱业子弟,能通过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极其少。”
“贞观元年进行的科考,寒门子弟只有一个通过了‘明经科’,其余的,几乎全是来自家族之人。”
“通过‘明经科’的才一个?”
陈衍人都傻了。
唐代科举有很多科目,其中‘进士科’与‘明经科’最受重视,而‘进士科’是公认最难,也是最有含金量的,‘明经科’次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意思是三十岁考中‘明经’算老了,但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年轻。
因此,‘进士科’出身的地位和仕途前景远高于‘明经科’。
而贞观元年的科考,寒门子弟居然仅有一人通过‘明经科’?
“那不然呢?”
杜构道:“科举的竞争何其激烈?我现在若去参加科考的话,很大可能止步于‘进士及第’争夺名次更是想都不敢想。”
‘进士及第’,便是通过进士科考试的统称,是极高的荣誉。
杜构忽然笑了,“当然啦,倘若陈兄要去参加科考,榜首肯定非你莫属,也就是民间传的‘状元郎’。”
陈衍汗颜。
高阳看不起我,但你好像太看得起我了嗷
我几斤几两,我自己难道不清楚吗?
别说什么状元了,通过那什么州试都不可能。
能混到现在,全靠来自后世的经验与见识罢了。
不过,陈衍不可能去参加科考就是了,想个办法帮一帮寒门子弟还行。。。。。。
接着,陈衍与杜构好好在图书馆里逛了一圈,里面有许多读书人坐在公用的位置上默默看书,因为有规定,故此没有谁大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