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勤浇水施肥,顶多两个月时间,藤蔓就能铺满整块田地,到那时候再剪下来扦插。
四月里枇杷黄,枇杷过后没几天,杨梅也到了季节。
江暖让江君宝的奶奶王阿婆抽空跑了一趟娘家,告诉她娘家的兄弟侄儿。
自家要大量收购杨梅,让他们摘了来卖。
对此王阿婆十分感激江暖。
这么些年来,小姑娘一直不遗余力的帮助她家,让他们这孤儿寡母的老幼皆有所依。
就连她的娘家,也跟着沾了不少的光。
因此,老太太时常跟神灵祈求,保佑江暖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又是半个月的忙碌。
当今年的杨梅酒全部封入地窖后,庄子里的红薯藤也已经长到了足够的长度。
江暖挑了一个阴雨天,带着人割下了头一茬,长的最长的藤蔓。
按照“三节两叶”的规格,剪成一节一节的扦苗。
种进了早就起好垄的大田里。
所谓“三节两叶”就是指剪扦苗的时候,前头留三个骨节,后面留两片叶子。
骨节埋进地里,用来结红薯。
扦苗
至于为什么选在阴雨天,完全就是图省事儿。种完后可以直接走人,连定根水都不用浇。
许是昨天种红薯的时候不小心淋了雨,今日又正碰上例假。
身体一向健康的江暖竟然意外的病倒了。
烧得脸色通红,到后来竟有些迷糊了。
家里无论是人还是兽都急坏了。
朱嬷嬷一边使人拧了帕子给江暖敷额头降温,一边张罗着派人去请大夫。
陈管家焦急道:“小姐的病来得这样急。
县城离家里又太远,这一来一回的太耽误工夫,还不如直接送县城医馆。”
朱嬷嬷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于是一群人立即把江暖抬上马车,飞快的往码头驶去了。
明光帝赏给江暖的楼船足够大,装一辆马车那是小意思。
到了县城离码头最近的康宁医馆才发现大夫竟然不在。
问了医馆的小学徒,说他师父师兄从昨晚就被请去出诊,到现在还没回来。
众人无法,只好又护着江暖去了更远些的仁和堂。
结果仁和堂的那位老大夫也不在。
一打听,这两家医馆的大夫竟然都被同一家请去了。
而请大夫的这家,就住在县城最好的客栈“喜来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