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阿的方向传来商船的汽笛声,灵僵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那里,第一次觉得“建立灵族城市”的游戏,似乎没那么简单。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便已踏足印度,在西海岸德干高地脚下选中一块土地建立聚集点,将其命名为“果阿”,意为“上帝赐物”。
随后他们不断扩张,将周边土地纳入版图,使果阿成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核心殖民地。
这里不仅设有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的据点,还常驻海军舰队与商船,成了南洋物资、非洲资源的加工转运枢纽,也是他们与其他西方国家开展贸易的重要窗口——
香料、象牙、丝绸从这里装船驶向欧洲,欧洲的火器、纺织品则由此流入印度内陆。
毗奢耶那迦罗帝国对这些殖民者持罕见的友好态度,甚至专门派驻一支三千人的部队驻守果阿邦,为葡萄牙人充当护卫与打手,帮他们抵御周边王国的侵扰。
葡萄牙人则投桃报李,与这个印度教王国保持着频繁的以物易物交易:
用欧洲火器、玻璃器皿换取对方的棉花、宝石与粮食,双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合作关系。
这种友好让果阿的殖民统治格外稳固,也让葡萄牙人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了远超其他欧洲国家的影响力——
直到灵僵的血气悄然蔓延至贝尔塞姆,才让这份持续百年的“和谐”蒙上了阴影。
与贝尔塞姆的代工对接,向来由毗奢耶那迦罗帝国的人负责。但最近果阿的加工厂已停工五天——
十天前派去收货的队伍杳无音信,五天前再次派出的联络员也石沉大海。
葡萄牙人渐渐坐不住了,他们第一个怀疑的便是不列颠人:
毕竟对方一直对贝尔赛姆的手工业虎视眈眈,总想将这部分环节纳入自家体系。
猜忌之下,葡萄牙人点起三百火枪兵,又调动了毗奢耶那迦罗帝国派驻果阿的两千军队,气势汹汹地朝着贝尔赛姆进发。
在他们看来,大不了与不列颠人硬碰硬打一仗——
此时的不列颠尚未成为西欧霸主,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也没有因“郁金香泡沫”衰落,对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仍需保持几分体面,未必敢真撕破脸。
队伍沿着官道前进,火枪兵的铜制枪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毗奢耶那迦罗的士兵则举着长矛与盾牌,马蹄声与脚步声震得尘土飞扬。
葡萄牙军官坐在马背上,心里盘算着如何向不列颠人“讨说法”,却没注意到沿途的村庄异常安静,连狗吠声都听不到。
离贝尔赛姆越近,空气里那股若有若无的腥甜气就越明显,只是被队伍扬起的尘土掩盖,没人细想这异样的气味究竟来自何处。
他们以为此行是去解决殖民者间的利益纠纷,却不知正一头撞进灵僵精心编织的“无声陷阱”里。
西班牙人痴迷斗牛,葡萄牙人却偏爱斗犬。
跟着葡萄牙船队来到果阿的水犬,是殖民者们最亲近的伙伴——
这些狗有着北欧人般的金色卷毛,性格机警又忠诚,如今在果阿已繁衍到一百多只。
既然军队出征贝尔赛姆,作为“果阿一员”的它们,自然也要贡献力量。
二十只水犬跟着队伍上路了。
可刚到贝尔赛姆城外,这些向来安静的狗突然变得焦躁不安:
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尾巴紧紧夹在腿间,任凭主人怎么呵斥都不肯再前进一步,甚至用身体去冲撞试图进城的火枪兵,分明是在阻止他们踏入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