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天生韩信第一卷 > 第86部分(第1页)

第86部分(第1页)

?br>

他有自己的为人准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赵高伏诛后,他作为赵高的心腹自然也被判处了死刑,原本以为就要了此残生了,却意外的被韩信从狱中提了出来。

韩信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马上去死,二是为他做一件事情,若是能平安归来,必会高官厚禄以报。

偃师道自然是选择了后者,所以他才来到了刘邦营中,

虽然已经等候了足足一个时辰,可偃师道却并不心急,他知道这是刘邦这是故意为之,这些和谈中经常用到小伎俩自然不会扰乱他的心神。

只是他身前的郦食其却沉不住气了,他重重的哼了一声,斜眼轻蔑的问道;“你就是名家的偃师道?”

偃师道低下头来,诚惶诚恐的回道;“正是在下,不知道先生你是?”

郦食其昂起了头,鼻孔朝天的说道:“我是南阳儒生郦食其,久闻先生辩术无双,老朽久仰多时,今日幸得相见,不如我们比试一番如何?看看是你名家诡辩之术厉害,还是我儒家的微言大义更甚一筹!”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争斗不休,而名家更是以辩术称雄,也难怪喜好此道的郦食其想要比试一番。

偃师道却没有让他如意,反而谦卑的躬身说道:“先生谬赞了,想我名家只是一味的逞口舌之利,早已落入了旁门左道现在势力衰微,哪里比得上儒家的仁义之说遍传天下。况且晚生这次前来事关重大,还望先生行个方便。”

偃师道的谦让让郦食其颇为满意,心中的对视之情便减了许多,捋须微笑道;“跟我走吧,我带你去见沛公。”

刘邦此时正一脸得意的坐在营中,想二年前他还是沛县的一名登徒子,游手好闲于乡间为众人不齿,可现在他却是高居堂上手下十五万大军的沛公,而且咸阳就近在咫尺,那唾手可得的关中王之位也是近在咫尺,他此刻如何能不得意洋洋呢。

可他内心还是不忘时刻提醒自己,此时还不是得意忘形的时候,因为秦国尚未覆灭,项羽的大军也即将叩关而入。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他这才暂不接见秦使,而是先和张良萧何二人在营中商议了半天。

待到郦食其带着秦使前来,刘邦才整理了下衣装在中军帐中接见秦使。

偃师道遥遥见一名中年男子高居座上,旁边环绕众人,便猜到了是刘邦,急忙碎步向前用标准的秦国参拜大王的礼节跪拜,口中高呼:“参见沛公。”

刘邦一愣,旋即心中欢喜。他虽为一方诸侯,可手下的那些将领大多都是苦兄弟出身,原本就和他称兄道弟习惯了,见了他最多也就是随口喊一句‘沛公’,哪里有像偃师道这样行正式的叩拜之礼。刘邦心中不由有些飘飘然起来,对这个秦使的感观也大为好转。

“那个……爱卿平身吧。”

“你就是子婴派来的使者,说吧,子婴派你来有什么事情。”关于子婴重伤的消息韩信封锁的十分紧,对外的政令都是宣称是子婴的诏令。所以刘邦至今不知秦国的主事人也属正常,故而才会有此一问。

偃师道正站起身来,闻言又躬身道;“回沛公,秦王派我来正是为天下能息兵止战而来。”

“哦?”刘邦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急忙追问道;“这么说子婴是想投降了?”

偃师道正色说道;“是议和,不是投降。”

“两者有何区别?”

“自然是有。”偃师道微微昂起头来,面色不亢不卑的说道;“投降者是为走投无路所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像昔日齐王田建降我大秦是为降。而议和者犹如当年秦赵渑池之会时的蔺相如,虽然赵国势微,可却能不亢不卑最后争到秦赵罢兵修好,此为议和。”

刘邦哈哈一笑,道;“好一张伶牙俐嘴,不过在我看来两者根本没任何区别,你来我营中观我大军雄壮否?昔日章邯四十多万大军都不是我十万楚军的对手,今日你们仅靠着些残兵败将就能抵御的住我的二十万大军吗?”

偃师道却面不改色的回道;“沛公您不是项羽,我王也不是章邯。我曾经听说你们楚人有一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想当初你们楚人何等势微都能被你们逆转回天,今日我大秦虽然国运惨淡但关中犹存,咸阳城内尚有十万大军,若逼得我秦人拒城自保就算沛公能如愿攻下咸阳,那得到的也是一座废墟而已,还有数百万秦人的仇恨。”

一旁的周勃忍不住冷哼道;“吹什么牛皮,还十万虎贲,有本事带出城来我们打一仗。”

刘邦闻言却已经动容,他知道偃师道所说的十万虎贲不过是唬人的话,他算来算去咸阳城内经过了一场内讧,能剩下三四万人就不错了。不过偃师道却是所言非虚,若是秦国不肯投降,就算他强攻下咸阳,那也一定损失惨重,而且得不到秦人的拥护那如何能在关中立足称王。

刘邦沉吟了会说道;“那你们秦王的意思是?”

偃师道听他已经语气放松,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又道;“我王的意思是愿意献出咸阳,与沛公共分关中。”

刘邦这回到是果断的摇头回绝,“这个不可能,秦国必须灭亡,若是我答应了你们的条件,那我如何向天下、如何向楚王交代。”

偃师道见刘邦回绝的如此彻底,丝毫没有商量的语气,顿时面色惨白,脸上表情数变,咬了咬牙又跪下苦苦哀求道;“还望沛公念我秦人一脉五百年相承,今日若是断绝,我王将何以面对列祖列宗,沛公仁义,请怜惜我秦国,我数百万秦人必将对沛公感恩戴德。”

刘邦听着偃师道声泪俱下的哀求,脸上装模作样的露出了同情之色,‘思虑’了许久咬咬牙说道;“你说的着实让我为难,可我心中又对秦国的命运有些同情。唉,我看不如这样吧,你回去告诉子婴,只要我刘邦还在一日我必将保全赢氏一族的世代富贵,还有我所率的大军是仁义之师,绝对不会侵扰秦人子民,这样可否?”

偃师道摇了摇头,苦笑道;“空口无凭,沛公如此避重就轻的条件如何能让我王放心,世人常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等沛公坐稳了关中,那还不是任您随意反悔。”

刘邦却哈哈一笑道;“你也太小看我刘邦了,我刘邦既然打着是仁义的口号,那就会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归顺我的敌人。既然空口无凭,那我刘邦立下字据,再加一条,封子婴为相国,爵为万户侯,世代就藩永不相负,如何?”

偃师道站在那面色痛苦的抽动,显然是在做激烈的思想挣扎,一旁一直未开口说话的张良轻轻的咳嗽一声,站出来礼貌的一拱手说道;“秦使大人,沛公素以仁义著称,今日开出的条件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你们不要忘了,项羽的大军正在加快脚步朝着函谷关而来,昔日楚王曾经有约在先,先入关中者王之。你们此时若投降沛公拥立他为关中王,沛公必然会厚待秦王室以安秦人。可若是你们仍然犹豫不决,等到项羽入关那是就一切晚矣。项羽他此生最恨秦人,依照他残暴的性格一定会屠尽秦王室以报父仇,到时候即便是沛公怜惜你们也是无能为力了。”

“何去何从,还望秦使你早做决断。”

偃师道犹豫了半宿,终于咬了咬牙道;“好,就依沛公所言,还望您能立下字据让我王安心。”

刘邦哈哈一笑,自然欣然应许,待立下字据偃师道便让随从回咸阳禀报,他自己则留在楚军营中。

刘邦笑眯眯的握住偃师道手道;“如今字据已立,先生也可以安心了,既然秦国已经投降了我,那先生早晚是我的臣下,不如就如实告诉我吧,咸阳城内的情况究竟如何?”

偃师道犹豫了会,叹了口气道;“不瞒沛公,我王虽然成功杀了赵高,可城内守军却因为叛军反扑而元气大伤,咸阳城内可用之兵已经不过万人,陇西、北地和汉中数郡中可用之兵也早已经被搜刮一尽,我秦国要不是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也绝不会来投降沛公您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