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灵魂出窍歌词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信中有首诗这样写道:“齐穗罢兵两相和,将军破城剑难磨。英雄功成恐惊主,曹子(黄恒小名)偏居一富翁。”杨宽看完信后并未斥责齐国使者反而很高兴,将来使客气送走出了帅仗,并要使者静候消息。他已经想到了如何兵不血刃破城。

几日之中,杨宽将黄恒的亲笔信送往各个归附齐国的义军将领营中,约定与盗匪头目和谈。各路义军首领早就有意想要归附朝廷。他们如期前来与杨宽会面。杨宽与他们相谈甚欢却没有一句涉及诏安。针对义军中很有声威的个别头目,杨宽请他们单独进帐,但只请喝茶既不劝义军缴械也不提交战之事。弄得义军各路头领不明白这位大都督葫芦里卖什么药。

各路义军回城后相互串联,询问与敌方大帅的谈话内容,可众盗匪都无言以对。伪皇帝黄恒自然不会相信谈判没有结果。他认为各路义军首领一定与杨宽达成了某种秘密协约。对其各路义军很不信任,各路义军彼此间也相互猜忌相互提防。杨宽的离间计大获成功。

盗匪们因互不信任彼此算计发展到了闹起内讧,杨宽见时机成熟在他又给部分义军首领送来亲笔书信。可书信内容模糊不堪根本不能辨认。使人误以为这是杨宽与义军头目间的密约,而得到书信的义军首领百口莫辩。更加促使黄恒起了疑心,对各路义军不但不调拨粮草,还派出亲信控制监视众多盗匪头目的行动。

部分义军头目受不了黄恒这种猜忌防范之心,纷纷率军突围自行逃离新安城。更多盗匪头目对黄恒分配的守城方案本就不满,又无端受到指责和监视索性干脆投降穗朝。盗匪间本来就结怨颇深,穗朝军队没有采取任何攻城措施。新安城内的盗匪们便相互拼杀起来。如果强行攻城没有一年半载时间绝难撼动城池半分。

穗朝征讨大军付出很少伤亡就占领了新安城。攻破大齐皇宫,大齐官员们跪伏着等待王师裁决,黄恒早被手下将领绑起来。杨宽走到伪皇帝黄恒面前,黄恒低垂着头很淡定,没有磕头求饶也没有怒斥手下的背叛。杨宽心情很好有多少朝臣能享受一个皇帝跪在自己面前,尽管对方只是一个伪天子。

黄恒被押解回天朝后很快判决斩首。按照当时的惯例黄恒可以免死,而且还能封上侯爵让他在某个偏僻地终老一生。但掌朝的皇后见于民变频起,为了达到杀鸡敬猴以儆效尤目的,加上流传黄恒与鬼谷学派有联系。齐国皇帝就只有死路一条。而监斩官正好是杨宽,黄恒被拖上刑场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怨恨。那双眼睛直愣愣盯着杨宽。

让杨宽对他这副神情记忆深刻。皇城的百姓听说被杀头的人曾是一个皇帝。观刑的人群前所未有,将整个刑场围得水泄不通。百姓间七嘴八舌相互议论。有人在台下嚷道:“皇帝原来长着这模样”“可他像皇帝吗”。这些刺耳话一字不落全被杨宽听见。

杨宽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脑中。疏忽了被斩杀者的真实身份。黄恒有可能尚在人间。他为这个答案感到恐惧。 。。

5。10宫变

草寇皇帝黄恒没有死,或者说被杨宽监斩的那个黄恒是一个冒名顶替者。这种想法让杨宽感到后背发凉。虽觉得此事诡秘莫测可也并非无端猜测。况且民间就有传言黄恒尚在人间。坏就坏在一时疏忽大意没有验明正身,现在回想起来终于明白死囚那种怪异眼神为什么充满了怨恨。他向车外的家丁喊道:“加快脚程速速回府”。家丁吆喝着挥鞭抽在马臀部,让马儿放开四蹄狂奔起来。

马车飞驰电骋回到赶回丞相府邸,杨宽未等家丁为他弹试身上的尘灰,直奔书房让管家立即去找王彦来说事。王彦是杨宽的心腹幕僚,很多事情拿不定主意时就会请来王彦帮着筹划决断。王彦长着一双三角眼看起来很有心计,仅凭相貌就给人精明干练的形象。此时他正在花园悠闲垂钓。家丁跑来告诉他相国召唤。王彦立刻放下钓具向书房走来。

王彦进了杨宽书房,看见杨宽正在书房走来走去,立即向杨宽请安说道:“东翁找我,可是又遇上了难决之事”。杨宽见王彦来了,慌张之情也随即松缓下来。杨宽恢复肃然神色,请王彦座下后说道:“此事恐怕更复杂,我认为齐国伪皇帝黄恒可能还健在人世,当年那个被斩首的囚犯完全是一个替身。”王彦听后也很震惊,默想一阵说道:“看来丞相只有动用果敢杀伐的大权来掩盖实情。”

王彦竟然让他对所有知情者包括普通士兵和部分百姓进行灭口。杨宽惊诧道:“你要本相堵上众人之口。怕是要血流成河”。王彦说道:“丞相不可妇人之仁,现变法革新正是关键当口,万一有人借机挑起事端,将会致使变法大事功败垂成。多年努力付诸流水。”杨宽询问道:“还有何应对计策。”

王彦说道:“丞相在朝内要控制御使、台谏、言官。朝外秘密查找伪皇帝黄恒的去向。一旦获悉黄恒的行踪再将其密杀除之。还要争取今上对东翁绝对依仗。”杨宽质问道:“这个今上是谁。”王彦说道:“丞相认为当今穗朝谁能更需要依仗于大人你。”杨宽不需要王彦点透,已经明白暗示他倒向小皇帝。太后羽翼丰满显然恨不得他早点致仕。小皇帝日渐长大,正盼望着渴求绝对权力。

杨宽叹息道:“自古权臣可没有好归宿。”王彦狠下心说道:“太后因丞相提议变法改制百般猜疑。怕大人专权过重已经对六部九卿做出调整,欧阳淹石外放升了节度使,吏部尚书进入鸾台,兵部尚书周凯任枢密副使,这几步路数明显是在防范大人。”杨宽并不担心说道:“皇帝身边的人也被调离出了要职。皇帝就甘心,那些阿附在皇帝身边的臣子会甘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彦惊喜道:“丞相胸中早有对策。”杨宽告诉王彦一个秘密,他准备率百官在朝会时劝谏小皇帝提前亲政。王彦担忧道:“这事要防范两个人一个是太尉宋玉手握京畿十二卫。一个是侍中夏云太后对他特别倚重。”杨宽分析道:“宋玉不足为虑尽管手握重兵,难道他敢发兵把满朝大臣全部拘押。至于侍中夏云我还摸不透此人,但感觉他并不甘愿充当太后的走狗。”

王彦说道:“丞相何以见得。”杨宽说道:“我曾私下与夏云有番密谈。他也赞成让皇帝提前亲政。可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王彦好奇道:“他向丞相提出了什么要求。”杨宽说道:“想让我给他一个通关文碟。”王彦追问道:“他要通关文碟干什么。”杨宽说道:“他有一批私货要出关贩卖给北厥人。”王彦说道:“此事决不简单,他这是通敌。”

穗朝与北厥向来敌对,断绝了一切官方联系也停止了双边关市。但常有商人经受不住巨额利润,偷偷与北厥人往来贸易。杨宽表示夏云可能只是想赚几个银子。他会密切关注。王彦说道:“最关键的环节现在就只有皇帝了,要是皇帝摄于太后权威不接受群臣劝谏该如何应对。”杨宽自信满满说道:“只怕皇上早就坐不住了。”

几日后,勤政殿内文武官员齐聚,像往日一样等待朝见皇帝。今天很多官员穿上了崭新的官袍,平时走路躯偻的人也挺起了胸膛。太尉宋玉起床就觉的眼睛跳得厉害,莫非今日要发生大事。站在大殿内嗅到了一丝政治危机,用眼睛瞟去右宰相曹续盛,曹续盛也望着他,一脸茫然。小黄门用高沉的声音喊到:“皇帝驾到”。

众官员一致跪在太极殿内,口中三呼万岁。宋玉觉得皇帝怎么比往常要早到了半个时辰。而且按照惯例应该等太后驾到后小皇帝方才能座上龙椅。太后会坐在小皇帝后面,中间用竹帘隔开进行训政,由于小皇帝年龄还小只能听政。随即百官向太后和皇帝太后行礼。由太后发令请百官平身。可现在满殿官员未等太后上殿便齐刷刷跪下去。他身不由己也跟着跪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