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灵魂出窍歌词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定制。皇位承继必须是长子。朝堂当官的是长子。寻常百姓家继承家业的还是长子。

皇帝固然喜欢刘政,顶不住长子继承制的压力,最终皇位还是传给了太子。太子即位成为仁宗皇帝。辽王刘政怕被惜日宽厚的兄长报复,回到辽州安心当王爷。明面上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私下无日不窥视皇位编练了一支强大的私兵。仁宗皇帝在位第七年就突然暴毙。偏巧太子只是一个还未满月的婴儿。看准机会的辽王刘政联合淮王刘英回朝夺位。

当朝丞相杨玄素和一般文武大臣反对辽王登基,帝国战事将起危机重重。刘政不惜阴谋派出杀手去刺杀还处在襁褓中的皇帝。并且成功掳走皇帝。致使皇位再次空缺。刘政担心群臣怀疑,自己上演了一出假戏。让刺客暗杀他,还受了轻伤。指望着无人能识破,可顺顺当当成为九五之尊。

可惜千算万算错算了,群臣会支持宋贵妃刚产下的皇二子继承大位。心恢失落的刘政在万般仇恨下返回辽州登基,自己当起了皇帝称高祖建立辽朝。并散布谣言仁宗皇帝并无子嗣。不承认南方京都的婴儿皇帝。一个不足月的婴孩岂能治国,是朝中奸臣把持了国政。很快对先朝不满的官员和地方大族投奔到辽朝,辽国势力达到了鼎盛。

南北双方经过大小十余次内战,达成南北划治帝国在历经一百二十年后由不孝子孙将其分裂。。双方均承认各自帝国的合法性。南方帝国保留穗朝称号。辽朝治下控制着辽、淮、鄂、甘四州。成祖皇帝荡平各方势力一统山河,建立的大穗朝从此走向衰落。那个曾经空前繁荣强大的帝国从此暗淡。那个念起它的名字,就感到骄傲的帝国一去不返。那个对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黄皮肤人来说,他们足以自豪的资本荡然无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1。危机四伏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这是形容一条大河。这是一条奔腾咆哮狂傲不拘的河流。她是华夏子孙的母亲黄河,也是龙国文明的起源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惠及了大半中原沃土,源源不断地为龙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站在高空俯瞰,它蜿蜒流动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龙国民族的象征一条大金龙。

渭河是黄河中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范围主要在越州中部。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地区。南有东西走向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比作这条河流纵横南北。辽国和北厥人组成的联军就选择沿渭河而下,长驱直入潼关。想要直捣穗朝腹心,在龙国心脏上捅上致命一刀。

襄安城是拱卫帝都的重镇,左控巴蜀,右联吴越,北通五岭,南下帝都。驻守在这里的大将要么兵法韬略出众,要么是皇亲国戚。总之是穗朝最为放心的将领。辽国大军兵锋所向,无不望风而降。北方危急,东南方告警。辽国已经对穗朝构成了夹击之势。这种万分紧迫的情形下,襄安城守军盼着朝廷派出得力干将力挽狂澜。偏偏接受北面行营道都统的人竟然不是军人。

统军大将是一个白丁出身也就罢了。跟着他来到北面行营道的居然没有任何一支正规军队。反倒多出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日渐来到新统领身边。襄安城守军加上整个北面行营道士兵合在一起,也不过三万人。而辽国、北厥大军有五万人。接近多出一倍兵力。看来穗朝已陷入绝境无人可派了。

新统领浓眉大眼,体格健壮,光看相貌还像是一个三大五粗的将领。上任之后没有激励士气,没有布置安守大计,就是大营也不曾去巡视。带着那些狐朋狗友离城而去,不知行踪。两天后从前线传来捷报,北厥人败退。敌国大酋长被斩杀,俘敌数百。襄安城守军才知道是那位新统领亲上前线,组织地方守军打了一场漂亮的埋伏战。士兵们开始关注统领的身份,原来他是当朝太师的小儿子杨宽。

一个堂堂太师的公子,亲冒矢石用行动激发了士兵斗志。更重要他出手扩卓,许诺杀敌一人者奖励铜钱十贯。杀敌两人者赏赐良田一亩。杀死敌方将领者授予同等爵位。士兵们纷纷聚拢在他身边愿效死命。

吃了败仗的北厥人不再轻骑冒进。这次他们学精灵了,联合辽兵合计五万人来到渭河浅滩,令辽兵先过河,断后的任务由他们来承担。但杨宽是一个不按章法出牌的将帅。已经绕道了敌人后方,北厥人怎么也想不到穗朝骑兵穿插到了自己身后。从后掩杀而来的穗朝骑兵令北厥人惊慌失措,队伍瞬间就乱了阵型。猝不及防的北厥骑兵各自奔逃,将领们吼止不住,根本不能组织骑兵列阵抵挡。

杨宽依然身着寻常的练功服跃马居前,身后跟着他那些江湖朋友和三千铁骑。两岸等候的穗朝大军也旌旗招展,发动了决战号召。江湖异士功夫了得,他们杀起人来又狠又快。每次出手必然令对方当场毙命。北厥骑兵在这些剑客侠士身上吃了两次大亏,不敢上前交锋,纷纷催马逃离。前面大河阻路,后面是一群穷凶极恶的中原士兵。在天然障碍与敌人面前,他们选择了跳河。

北厥人纵马前奔想要逃离战场,而辽朝士兵还不知道后面出现敌情,前拥后堵自相践踏,投河溺毙者死伤无数。好在有胆大过人的辽朝将领,及时组织士卒奋力抵抗,没有造成全军溃败。双方骑兵你来我往相互冲杀难解难分,步兵方阵也短兵相接血肉相搏。直杀到天昏地暗方才分出胜负,最终穗朝将士斗志昂扬杀退了辽国和北厥人联合大军。

辽国人败退到三十公里外,方才收住阵脚。北厥人损失最惨重,营帐、马匹、旗帜、粮秣全丢在了战场。同时伤亡大半,他们无处安营扎寨。穗朝大军根本不给辽朝大军片刻喘息机会。为首大将杨宽带着精锐骑兵乘胜追击,不惧山高路远不顾天色夜暗。令辽国大军已经到了出现风吹草动就有风声鹤唳的感觉。

大军连夜溃逃至地势险峻的高阳岭,惊魂未定的北厥人和辽朝士兵方才得到休整。他们自作聪明认为这里不利于骑兵作战。清点伤亡又战死了数百人,情况更严重是部队彼此失散不能整合。北面行营道的穗朝守军有意将辽军分割包围,将他们困死在秃山上。辽国人见走投无路,反而凶狠起来主动出击。穗朝士兵这时候不迎击也不撤退,敌进我退、敌退我往,牢牢把守住山道,不放走任何一个辽国人。

辽国士兵冲锋了数次徒劳无功。部卒实在又困又饥又渴,士兵们纷纷躺在地上别说上前杀敌,就是站立的力气也没有。胜算在握的杨宽发动了总攻,激战中北厥领兵大将松盏维莫被俘,余下将士也缴械投降。此役辽厥大军战死七千余人,三万余人作了俘虏。越州防守战是南朝与北朝开战以来获得的第一大胜仗。

在穗朝东南方,帝国的咽喉处同样发生着恶斗。卧虎关攻守战已经过了一个月,双方拼杀的程度未减弱半分。辽朝搭建了与卧虎关城墙高度一致的望楼,双方展开对射。同时在城下搭设云梯,队伍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抢夺城隘。飞羽军善守并不是吹捧出来,源自于有充分准备火油、滚石、檑木齐全。辽军每发动一次进攻,都要付出惨痛代价。

刘政采用了火攻,挖地道,离间,劝降等种种手段,始终夺不下卧虎关。他下令暂时退兵。想要另寻方法突破卧虎关,考虑着率军南下绕道直逼龙城。辽军已经两天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疲惫的飞羽军也总算得到片刻休息。公孙龙疲倦地坐在城边上,他太想歇息但统帅的位置就注定有太多事需要处理。

他安排手下立即抢救伤兵,补充重要守城器械,修扑城墙。几个参军前来诉苦,要求补充兵员,箭矢要求发放,战士渴望休整。可眼下公孙龙就无兵可派,一个月来的苦战,储备物资已消耗殆尽。太师杨玄素要他支撑五十天,满打满算才三十二天。对于能否坚守到最后,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支走部属后他真想静一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