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末之帝国时代天上龙吟 > 第112部分(第1页)

第112部分(第1页)

于是,鳌拜当即做出抉择,增援贵州。八旗精锐前脚刚刚踏足广西边境,后脚便退了出去,背离望眼欲穿的线国安,扬长而去。

正在此时,四川噩耗再度传来,孙一部明军展开攻势,兵锋直逼保宁城下,要把清兵遗留在四川的最后一颗钉子拔出。

消息传来不久,重庆、荆州、武昌急报,“夔东十三家”于湖北西处,出现极其不寻常的异动,既像是要发动重庆战役,又像是要朝东发起攻势。

说起来,“夔东十三家”可是大顺军的余部,也是明军之中颇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历史上,永历被俘后,他们依然在坚持抗清,直到4年,面对优势清兵,赫摇旗、刘体仁、袁宗第等人依然誓死抵抗,直到全部被杀,方才罢休。李来亨的茅麓山基地,更是以区区一个弹丸之地,给予清兵惨重的打击,连连斩杀数名八旗将领,吓得满洲兵再不敢上前,只得驱赶汉兵,长期围困半年之久,动员兵力达十数万之巨,方才将这股抗清势力最终摧折。

由此可见,明军并非没有善战的军队,完全是因为这一股股势力从来没有整合过。

因此,“夔东十三家”只是稍有异动,便让鳌拜心神一跳,微微的觉得有点不妙,明军的各个势力从来没有如此娴熟的相互配合过,就连是以前的西南明军,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也不能完全的做到毫无猜忌,特别是到了后期,孙可望防备李定国的时间,跟防备清兵的时间都快差不多了。

至于东西方向的配合便更别提了,南线广东一带,李定国猛攻广州,率十几万大军于清兵精锐凶猛厮杀,而相约共同进攻的郑成功部行动迟缓,甚至于可以说,根本没什么行动。北线,东西方明军同样相约发动长江战役,可是东面的张名振率舟师三入长江,而西面的孙可望部则因为内部矛盾,完全没有反应。

可是,鳌拜在今天却觉得有点不妙,眼皮儿依然跳个不止,仿佛他将听到的坏消息,绝对不止这么一点点。此时,一封急报朝着北京飞驰而去,统帅鲁监**队的张煌言率舟师逼近上海县,作势攻打。

一时之间,从西到东,烽烟四起,就连南京新败的郑成功也蠢蠢欲动,聚集于厦门一地的郑军更是朝北方的清兵控制区发动试探性的攻势。

统兵于两湖的鳌拜、统兵于东南的达素,居于北京城中的顺治顿时头大如斗,他们挑起安南战事,不过是为了从中渔利,没想到明军并没有调兵于安南,反而在国内大势进攻,惹起四境烽烟,上海、厦门、武昌、重庆、保宁、贵阳、桂林,处处皆在牵制着清兵的兵力。

如今,已经不是清兵乘虚而入,而是他们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保宁势弱,如果这里是明军的主攻方向,他们定然抵挡不住,就让他们先退出四川,保存实力;东南沿海,明军舟师虽强,但陆战不行,只要让达素留在那里,便可高枕无忧,若是明军敢登陆,就把他们赶下海去;“夔东十三家”动向不明,倒是让人极为忧心,只得让重庆、荆州等地严加防御。

这一番布置开来,顺治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可是面对最强的李定国兵团,孙永金的嫡系亲信,他却是头疼非常。贵州、广西,无论任何一地,都遭受到了前所唯有的猛烈攻势,一旦把明军的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那里的军队就将遭到灭顶之灾,孔有德、尼堪、吴三桂等人便是一个例子。

不过,这种烦恼也只是稍稍的在顺治的了一下,贵州的军队有着大量的八旗,广西却以线国安的绿营为主,谁轻谁重,顺治掂量得清楚,然后几乎是立刻做出了鳌拜一样的抉择。

线国安再好,也只是一个忠实的狗。

或许,去死便是作为一个忠狗最应该的归宿吧

线国安在桂林城里望眼欲穿,仿若盼夫石上的怨妇,每日里都要登上城楼,向北眺望。八旗兵南下已久,鳌拜纵然原来还心存观望,但听到桂林被围,肯定不会再这么慢悠悠的行军。

他如此坚信着,就像依偎在男人怀里的小女子。

顺治说,“乖乖的待在桂林城里,我会来救你的。”

线国安眨着眼睛,做出一副撒娇的模样,说道,“嗯,我相信你”

可惜,他终究没能读懂政治这本难懂的书,倒是广西巡抚更加明白,在府衙之中纵情喝酒,还一脚踹开青楼的大门,彻夜留宿其中,放荡形骸,大声说着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这般极端打击士气的话语。

线国安几度劝止,没想到反而被他往怀里塞了一个姑娘,然后说道,“提督大人,你真的认为清兵还会来救我们吗?”

“广西危机,若是桂林有事,则明军势大,再也难以遏制,若再让他们打通广东,连通郑氏海贼,便越发的没法控制了。皇上不会看不清楚,一定会让八旗精锐全师而来的。”

听到线国安的这一番颇有道理的话,广西巡抚仿佛听见了一个极其好笑的笑话,放肆的大笑起来,“提督大人,你分析得很对,一旦明军打通东西方的联系,则再也难以遏制,可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线国安万分不解。

这时,广西巡抚一边搂着姑娘,一边大杯喝酒,然后畅笑着说道,“你觉得对于朝廷来说,什么最重要。”

线国安不是什么笨人,心中自然想得明白,对于八旗来说,入关不是为了拯救大明百姓于水火,而是为了享福,为了来坐江山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