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末之帝国时代天上龙吟 > 第108部分(第1页)

第108部分(第1页)

孙洋的每一句话,暹罗君臣都是听得极为仔细,其实,在明缅盟约刚刚传来的时候,他们便萌生了与大明结盟的念头,只是想到一旦与明军结盟,便要跟清廷彻底的决裂,心中不免犹豫。

毕竟现在清兵势强,明军势弱,一旦将来大明战败,他们恐怕难以承当整个中国兵力的雷霆之怒。

孙洋当然知道,结盟之事,绝对不可能在酒席之中说上一说,便能让对方的满朝君臣轻而易举的答应,暹罗可没有被明军兵临城下,更不存在内乱可以利用,对他们越是逼迫,越是适得其反,于是对着暹罗君臣说道,“结盟事大,绝非筵席之上,三言两语可以决定的,国王陛下不妨再考虑考虑。”

这一句话点中了暹罗国王的心思,更让暹罗诸臣放下心来,于是借坡下驴,笑着说道,“好,咱们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顿时,双方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酒宴虽过,但孙洋所说的那些话,仿佛投入湖中的石子,久久不肯消散。暹罗王宫,说话最有分量的几位大臣聚集一堂,就在暹罗国王的跟前说着话儿,而其中的话题自然便是结盟一事。

暹罗乃是大明的不征之国,对明朝向来亲厚,虽然顺治九年便遣使进入北京,但是明里暗里都在支持着明军。当晋王李定国被清兵挫败,退入孟定之时,暹罗就曾提议让李定国退入暹罗境内,暂时整顿,然后反扑。

虽然这中间多多少少的有一点希望明军在前面挡住清兵的意思,但总算还是偏向大明一边。

因此,向来精明的他们,在明缅盟约传来的一刹那,就萌生了与大明结盟的念头,以应对缅甸所可能带来的威胁,孙洋的到来,则让这个念头直接搬上了暹罗国的议事日程。

休论大明与缅甸之间还有着一纸盟约,就算没有,凭着缅甸帮云南渡过这个危机,将来缅甸与他们交战,大明也极有可能站在缅甸的那一边,何况一旦破灭暹罗,他们还能从中割走大片的领土呢。

特别是明军在北方的战事不顺时,极有可能会伙同缅甸一起,拿着暹罗开刀。

想到这里,暹罗重臣也显得有点心焦,在那里说道,“国王陛下,其实结盟一事倒也是个机会,咱们缅甸、暹罗本就是南洋大国,现在再与明军联合,此地还有谁人可挡,纵然是安南,恐怕也挡不住我们三国的联军。”

暹罗国王微微点头,然后说道,“这等道理,我如何不知,只是担心明军抵挡清兵不住,最后惹得清兵大军入境,这才是最大的危险。”

那名重臣也是点头称是,再接着说道,“酒宴之上,老夫坐在明使身边,当时听见明使说到,只有高风险,才会有高回报。虽然语气之中满是铜臭,更兼几分市侩的味道,但如今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清兵势大,明军势弱,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事情。可也正是这样,明军才急切的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对于清兵来说则是可有可无。何况纵然我们向清兵示好,便能保证以后他们不会侵略我国吗,鞑子无信,要我说,倒是明军的盟约更加可靠。”

听到这里,暹罗国王更是不住的点头,鞑子南下,一路屠城,他是早有耳闻,当年元军入侵大理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他们实在不愿像先辈一样再承受一次这样的厄运。

那名重臣本来就是地道的亲明派,虽然现实让暹罗不得不向满清低头,但对明军是充满同情的,见国王已经心动,便再加一把劲,继续说道,“西南残破,明军遭遇重挫,连大明天子都避难于缅甸,从表面上看,似乎明军确实希望渺茫,但实则不然,清兵得以顺利的杀入云南,全赖孙可望内讧,李定国不能及时整顿明军,收拢降将,方才有了机会。可是楚王殿下、晋王殿下、还有白文选殿下皆是在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又是豁达谦恭之人,轻易不会内讧。楚王殿下又于昆明竖忠烈祠,收降将之心,如今大明上下,同仇敌忾,只盼着于鞑子一战,士气高涨,民心可用。反观清廷,云南惨败,云贵主力毁于一役,八旗精锐更是避敌畏战,早已不复当日入关之时势如破竹的气慨,而他们绿营士兵地位低下,若是满清强盛,倒还没什么,若是满清显出虚弱之象,恐怕遍地皆是反卒,无处不是叛乱。其实,我观清军这十几年的战事,都是借助明军内讧之际,乘机渔利,有时候,他们根本就是借用汉人之手,来铲除汉人的势力,所以满清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看得出来,这名重臣很是做了一番功课,下功夫研究过大明的战事,这才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出来,洋洋洒洒的,顿时说得满堂重臣皆是频频点头,在那里说道,“看来大明与鞑子之间,咱们还真得好好的思量思量。”

“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好思量的,鞑子虽强,但离我们还远,明军再弱,也是近在咫尺。若与我国交好,自然两利,若与我国交恶,则大祸临头。”

其实说到这里,暹罗国王已经是被说服了,说道,“看来与大明结盟,也许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时,那名重臣又是说道,“若是能够建立一个三国同盟,更加有利,就是怕缅甸王莽达喇没有那份胸怀,放不下这份仇恨。”

听到此言,暹罗国王和在座的各位重臣都是哈哈一笑,暹罗与缅甸交战多年,大多数都是缅甸吃亏,自然不介意与缅甸和解。

和解,对于缅甸王莽达喇来说,这是他字典里从来没有过的词语,至少是在面对暹罗的时候,是从来没有的。对于暹罗,他只有休兵罢战,绝对不存在和解。

可是,孙洋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极度挑战情商的消息,暹罗不仅想与他和解,而且想缔结攻守同盟,共同进退,在南洋的地区事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幸好缅甸王莽达喇还是一个能控制住的情绪的人,虽然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但却把即将喷发的火山硬生生的压下去了。

孙洋当然知道缅甸王的心思,笑着说道,“国王陛下可是想着要挥师东进,与我们大明一起两面夹击,一举攻占暹罗。其实这样的想法虽好,可是却难以实现。暹罗本来就是南洋的大国,兵马强盛,纵然你我联手,攻下大城,难道你认为真的便能就此征服暹罗吗?若是没有十数载的功夫,暹罗绝对不会屈服。”

不能不说,孙洋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暹罗是南洋大国,能跟后世的英、法两国周旋,本身没点实力,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对于这点莽达喇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甘心。

这时,孙洋又是说道,“若是咱们大明、缅甸、暹罗能够结成同盟,放眼南洋,还能有谁是我们的对手。听说缅甸西面的孟族死灰复燃,蠢蠢欲动,颇有谋反的迹象,相对于暹罗,恐怕国王陛下更要担心的应该是他们吧,若是能够拥有一个稳固的同盟作为支撑,这些势力恐怕又要多几分考虑吧,还有缅甸国中的各个诸侯,在这么稳固的同盟下,想必他们同样会有所顾虑。实际上,缅甸想要发展,不一定非要朝着暹罗这样的大国下手,你说对不对。”

一席话,说得缅甸王若有所思,再想到阿瓦城内驻扎着近万明军,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便听你们的吧”

孙洋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知道,南洋已经再难平静,缅甸这个支点正在悄悄的翘起整个南洋的局势。

但见明缅同盟的余音尚在这块天空飘扬,另一个同盟又如一声炸雷一般的出现在南洋这块土地上。

大明、缅甸、暹罗,三个在南洋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强国奇迹般的会盟与云南边境,然后信誓旦旦的宣称,缔结三国同盟,共同进退。

此刻,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出现在三国会盟期间,澜沧王国的使者,哭着喊着来到会场之上,莫名其妙的的痛斥满清一番,对于大明的遭遇深表同情,然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澜沧王国,也就是老挝居然主动要求加入同盟,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一时之间,众人哑然。

不过雷鸣般的掌声很快传来,大明代表首先对澜沧王国的这份正义之心给予高度的赞扬,再对他们的问候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同时支持澜沧王国加入这个同盟的大家庭。

然后,众人决定给自己的同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孙永金发话,就叫南洋条约组织。

听到孙永金那没营养的名字,众人表示一阵鄙视,就连大明的臣子也显得很不好意思,堂堂的楚王殿下,实在太没文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