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武则天的老公是谁 > 第37部分(第1页)

第37部分(第1页)

自从来俊臣着手处理谋逆案以来,这是第一次消案放人,当宫闱局人员护送七大臣各回府邸时,洛阳人轰动了,官员们奔走相告,以为异数。

魏王武承嗣是这一次控案的幕后人物,他获得释放七人的报告之后,匆匆地入宫请谒——他要挽回女皇帝的决定,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打狗不中,反被狗咬。”这七人在朝中是有相当的潜力的,这回扳不倒他们,将来,他们对自己反噬,就防不胜防了,因此,他一闻讯,就不假思索地入宫去了。

武曌审讯了七人之后,意外地疲倦不堪,她躺在榻上让张易之为自己按摩。

来俊臣的作风,使她遗憾,现在,她从头思考来俊臣的所作所为了,她以为,自己受了来俊臣的蒙蔽。

武承嗣入觐时,她并未命张易之避开!这些时,她有着倚老卖老的倾向,许多事不再避忌。有时,她还会故意让人们看到自己与侍男在一起,现在,也就是这样的心情。

武承嗣婉转地提出自己对七大臣谋逆的意见——

“他们已经有了反意,虽然尚无行动,不过,这并不是他们不想有行动,而是由于关防较严,迫使他们无法有行动啊。”他稍顿,再接下去,“陛下将他们释放,虽然立德,但是,这些人野心未戢,可能会招致后患。”

女皇帝漫应了一声,若无其事地说:

“事情已经过去了,王言无反汗,此事不必再议。”

“陛下,”武承嗣着急地说,“此风气一开,只恐来俊臣他们以后不肯尽力。”

“我别有旨意。”疲惫中的女皇帝不愿深入地讨论问题,她几乎是强迫地制止武承嗣的进言。

之后,她感慨万端,向张易之说:

“我很烦。”

“陛下好好地睡一夜,明天,就会转好的。”

明天,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女皇帝在朝堂上想到了如何处置来俊臣,这是一名奴才,但是,她在过去漫长的时间中,已造成了奴才的势力。武曌是最懂得实权的运用的,于是,为了防患未然,她采取了一项与情理不相干而又是折衷的措施——

在早朝中讨论七大臣案时,她命中书宣布了七大臣的处置:

贬狄仁杰为彭泽令、任知古为江夏令、裴宣礼为彝陵令、魏元忠为涪陵令、卢献为西乡令——

此外,裴行本和李嗣真因曾在通信中诽论朝事,流放岭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武则天》第十六卷(1)

武承嗣罢相了,娄师德、李昭德两人,受到女皇帝的特擢而入相。这两人,是从不阿附武氏的。

这是七大臣一案结束之后的重大发展,女皇帝将政权由侄儿手中移交给外人。在武氏族人中,这一措施引起了普遍的恐惧,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亲自向女皇帝陈说利害,但是,武曌却不变更决定,她向两位侄儿说:

“你们都是皇爵,从爵禄本位上可为之事正多,何必霸占相位,再说,有问题发生,你们可以随时入宫来见我的。”她稍顿,再接下去道,“我要把圈子扩大一些,单靠你们几个人,是不足以治国平天下的。”

女皇帝的措施是不可测的,武氏族人,也从来不敢违拗女皇的决定,因此,当武承嗣退出朝堂之后,大周的朝廷上,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一群出身寒微的士人,经由娄师德的引荐而入仕了,不久,女皇帝又将这些士人派到外县去。

这一措施使残存的关陇集团贵族和山东世族与武氏诸王接近,因为,后门寒族的崛起,对他们全体都是一种威胁。

可是,女皇帝却对这个新措施感到兴趣,当旧贵族集团和武氏诸王叨叨不休地向她陈说利害时,她和张易之兄弟策划着如何进一步地发掘新人材,作为新皇朝的支柱。在这一方面,张易之兄弟与女皇帝是意见相同的,那是因为张易之兄弟是出身寒微的。

这是皇朝的一项新的动向,过去,武曌虽然也朝这一个方向走,但不及现在明朗,也不及现在积极。

宫廷的女官婉儿,将新政记录在起居手册上,女皇帝几乎每天都召见新人,有的,给予官职,有的,只见了一次就罢休,而奉派官职的人员,也有不少只做三四个月就被斥免的——一个新进的官员,要经过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查,一是来俊臣的忠贞考查,另一是李昭德的智能考查。这两项考查,只要有一项不及格,立刻就会失掉官职。半年来,周皇朝的地方官和中下级官,有似走马灯样地转个不休。

而新进的同平章事李昭德,却因女皇帝的人事制度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圈,他,渐渐地能和来俊臣分庭抗礼了。

女皇帝每天都会召见来俊臣、李昭德。

有一天,李昭德在明堂奏对的时候,突然问道:

“侍御史违制有据,属于刑律,宰相应如何处置?”

武曌自太宗朝起,就是精通刑律和熟习典章的,对李昭德的询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本朝因袭隋律,杖杀朝堂,如缓刑,则流——”

李昭德向女皇帝再拜,并未说明为何而问。

可是,第二天早朝之前,李昭德以宰相身分传达皇命,宣布杖杀侍御史侯思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