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天马行空之萧峰后传书籍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萧峰身为契丹人,今日你我只能兵戎相见。”话音未落,他骑着马如旋风般朝忽必烈扑去,站在忽必烈身前的蒙古兵连忙发箭,但萧峰的来势太快,一轮箭射出,被他伏在马上避过,虽然他的马中了箭,但萧峰已飞身扑入蒙古军中,蒙古兵的第二轮箭无法再发。

萧峰双掌连拍,众蒙古兵纷纷落马,惨叫声不绝。萧峰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到了忽必烈跟前。守护在忽必烈跟前的潇湘子和尹克西见萧峰神勇,两人互望一眼,两件兵器同时朝萧峰挥出。萧峰大喝一声,双掌朝前推出,掌风将地上的尘土刮起,排山倒海般向两人击去,潇湘子和尹克西被震得倒退几步,内息乱涌,手脚发软,兵器差点儿脱手,两人均受了内伤,心下无不骇然:“此人内力浑厚,天下罕有。”萧峰一招击退两人,饶是忽必烈身经百战,也不由脸上变色。

萧峰双足一掂,飘身而起,在空中直取忽必烈,突然眼前金光闪动,一只金轮疾飞至他面门,萧峰在空中无法侧身闪避,忙用千斤坠使身子下降,金轮呼啸着从他头顶擦过。萧峰双脚稳稳地落回地上,只见面前红影一闪,一掌闪电般朝萧峰击来,萧峰不假思索,也一掌击出,“啪”地一声,两人双掌相对,都各自一震,萧峰暗惊:“想不到蒙古军中竟有如此绝顶高手。”目随心转,只见与他对掌之人是一个藏僧,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脑门微微下陷,萧峰知道那是一种奇异的内功练到极高境界时所显露出来的特征。萧峰心里忽然一动,想起新月所说的蒙古第一高手兼国师金轮法王,暗忖大概就是此人,看来名不虚传。萧峰眼见忽必烈由众人保护着已退远,心里焦急,忙催动掌力,想速战速决。

那藏僧正是金轮法王,他心里的惊骇比萧峰更甚,他没想到除了郭靖,这世上竟还有内力如此深厚之人,手掌处感到对方的内力排山倒海般压将过来,连忙凝神催动内力反推过去。萧峰正值壮年,如果一直僵持下去,金轮法王势必要败,但萧峰要在一时半刻击败金轮法王却很难。此时潇湘子见有机可趁,均想擒住此人可是头功一件,当下也不顾身受内伤,挥起兵器就朝萧峰击去,忽听得忽必烈一声断喝:“住手!不许伤他!”潇湘子一愣,硬生生地收回兵器,疑惑地看着忽必烈。忽必烈铁青着脸,一字一顿地道:“你们听好了,他们两人比拼内力时,谁也不许出手,违令者斩!”潇湘子满脸通红,讪讪地退了开去。此时蒙古大军已将萧峰和金轮法王围在中间,一层层地,像铁桶一般,听到主帅如此发话,谁也不敢出手。

第四节 兵临城下(四)

忽必烈朗声对萧峰道:“萧兄,你救过舍妹的命,你我又惺惺相惜,为何一定要兵戎相见?”萧峰凝神运气,并不答话。忽必烈又道:“萧兄即使战胜了国师,但我几万大军,一样可以踏平临潢城。我们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呢?”他的弦外之音很明显,就算你萧峰打败了金轮法王,但你萧峰可以打败我几万大军吗?

萧峰一面催动掌力,一面道:“你们一直以来,把我们契丹人逼得没有活路,如何化干戈为玉帛?”他一面说话,一面与金轮法王比拼内力,而金轮法王的额头已汗水涔涔,很显然,两人武功高低已分。忽必烈道:“从前我无暇顾及这里,手下的一些人在这里烧杀抢夺,给契丹人带来了痛苦,是我治军不严。”萧峰道:“今日休战,明日你们同样来犯,逼得临潢城里民不聊生,人被逼急了,总是要反抗的,到时你我还是敌人。”忽必烈忽抽出一支箭来,一折而断,大声道:“我忽必烈今天对天发誓,从今往后,我蒙古与契丹永世交好,彼此以兄弟之礼相待,在我有生年,保证不起战端,如有所违,保佑我就和这支箭一样!”萧峰喝了一声“好”,心想:“今日形势,我们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忽必烈突然求和,不知葫芦里卖些什么药,他带了几万大军来,不可能就是为了求和。可是他在几万人面前如此承诺,必定要言出必行。不管如何,今日他的一句话,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当下朗声道:“王爷一言九鼎,救了临潢城里几万百姓,萧峰感激不尽,王爷让国师与我一同撤掌,双方才不致受伤。”

忽必烈大喜,忙叫道:“国师,你与萧兄一同撤掌,不许再斗了。”金轮法王点点头,萧峰道:“我数一二三,就一齐收掌,如何?”金轮法王又点点头,萧峰数道:“一二三……”猛地将力道一收,可是就在此时,他觉察到对方的掌力汹涌地压了过来,原来金轮法王并没有收回掌力,很明显,他是想趁机将萧峰击成重伤,以除去一个劲敌。萧峰心如电转,大喝一声,掌上猛地用了十成功力。金轮法王以为此次偷袭必定成功,没想到萧峰反弹回来的力道如此迅猛巨大,他立时被震得后退几步,胸口一阵气闷。萧峰也往后跃开,以卸力道。这其中的变化,除了高手,一般人是极难看出来的。

忽必烈当然也没看出来,他跳下马,走到萧峰跟前,执着萧峰的手,笑道:“萧兄,你双箭连发射杀两头猛虎的事已经传遍草原了,我们蒙古以骑射起家,最敬佩你这样的英雄,而且你又救过舍妹。此次前来,我汗兄吩咐一定要招抚到你,我知道萧兄为了临潢城里几万生灵,一定会答应的。”萧峰道:“我契丹本就没有实力与蒙古抗衡,只是被逼得没有活路,才起来反抗。现王爷承诺两族和平相处,是再好不过了。不仅我萧峰感激你,临潢城里几万百姓都会感激你。”忽必烈道:“你放心,我汗兄亲手御笔写了圣旨,保证以后将契丹人当作蒙古人一样看待。待到进了城,我再宣读圣旨。”忽又笑道:“说实在的,一个小小的临潢城我还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这里的几万将士,都是来恭迎萧兄的。”

萧峰心下惊疑,拱手道:“不敢当,萧峰何德何能,竟劳王爷亲自带几万大军来迎,实在是惭愧。”心里却想:“他带了几万人马来,绝不会只为了招降我,而没有别的条件。在几万人马的面前,他提出任何条件,我为了临潢城里的百姓,都得应允。”忽必烈一招手,示意随从牵过一匹与自己的坐骑一样的马来,笑道:“萧兄有万夫不当之勇,何必太谦?今日你我化敌为友,我既射死了你的坐骑,就将这匹汗血宝马送给你,宝马配英雄,相得益彰啊。”萧峰也是识马之人,抬头只看了一眼,就知道那是天下罕有的良驹。当下也不推辞,抱拳道:“谢王爷,萧峰就收下了,请王爷上马,咱们一同就进城去。”

忽必烈喜道:“好,就请萧兄前头带路。”萧峰皱皱眉头道:“这几万人马进了城,必定惊扰百姓。如果王爷信得过在下,可否只带几千人进城?其余的人在城外安营扎寨。”忽必烈一拍手掌道:“好,就这么办,如果萧兄我都信不过,天下还有谁是可信的?”萧峰甚是感动,暗想:“此人豪气千丈,胸怀大略,他天下一统的野心多半会实现。”当下飞身上马,与忽必烈并驾而行,朝临潢城门走去。金轮法王、潇湘子和尹克西紧跟其后,尾随的只有几千蒙古将士。其余的蒙古大军后退十里,安营扎寨。

第五节 兵临城下(五)

来至临潢城下,城头上的士兵见萧峰带着几千敌军回来,正自惊疑不定,不知该不该放箭。忽听得萧峰向城头挥手叫道:“耶律将军,请开城门,我已与蒙古讲和,他们答应休战了。”耶律英和萧明阳大喜,正要指挥开城,却听得耶律怀辽一声断喝道:“且慢,恐防有诈!”萧明阳急道:“萧将军不会骗我们的!他不是那种人!”耶律英也道:“对!我也相信他。”耶律怀辽跺跺脚道:“他当然不是那种通敌卖国的人,要不,我也不会将将军之位让给他,看这势形只怕他是被蒙古大军逼着来叫城门,等城门一开,蒙古几万铁骑必将蜂涌而入,那时临潢城里就血流成河了!”

耶律英大声道:“不,萧将军是铁峥峥的汉子,绝不会做这种卑躬屈膝的事!”耶律怀辽喝道:“英儿!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忽必烈带了几万大军来就是为了讲和的吗?他的精明天下闻名,那会干这种蠢事?!你用心想想是不是?”耶律英虽然坚信萧峰不是这样的人,但一时也无言以对。

萧明阳却趁着他们争吵之时,一溜烟似地跑下城头,喝道:“萧将军在外叫门,赶紧开门出迎!”众将士也清楚地听到了萧峰的说话声,只是事情变化得太突然,又未得到上级的命令,一时不敢擅自开门。此时听了萧明阳的命令,连忙将城门打开。耶律怀辽发觉时,要阻止已来不及,萧峰和忽必烈等人已进了城门。

耶律怀辽率领众契丹将士挡住萧峰的去路,耶律怀辽手一挥,喝道:“放箭!一定要生擒忽必烈。”萧峰挡在忽必烈跟前,喝道:“你们干什么?不是告诉你们咱们两族讲和了吗?”耶律怀辽指着萧峰骂道:“我真是看错了你!竟然引狼入室,现在还帮着他们!”又喝道:“放箭!今日一定要擒住忽必烈!”萧峰喝道:“有我在,谁也别想动他一根毫毛!”耶律怀辽怒极,喝道:“把这叛徒也给我射死!” 萧明阳冲到两军之间,连连摇着手道:“不要放箭,萧将军绝不会骗我们,更不会卖友求荣!”众契丹将士面面相觑,也不知听谁的好,只有一些耶律怀辽的心腹朝忽必烈射了几箭。萧峰袖袍一挥,已将几支箭全收了下来,只见他将袖袍一拂,几支箭“嗖”地一声,齐刷刷地插入地中,只剩了半截箭尾露在外面。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只听得萧峰朗声道:“诸位兄弟,萧峰虽然不才,但还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蒙古确是与我讲和了,你们看看,他们只带了几千人马,其余的都退到了离城十里之外。”忽必烈忽然微笑着道:“萧将军讲得没错,本王确是来讲和的,如要攻打临潢,现在还会和你们在儿闲话家常吗?”契丹将士听了,均觉有理。

耶律英纵马奔出,大声道:“爹,萧将军是何等英雄人物,怎么会受人威逼?我和明阳兄弟一样,誓死追随萧将军!”众契丹将士中绝大部份的人都十分敬佩萧峰的为人,经耶律英一呼,众人立时高呼:“誓死追随萧将军!”耶律怀辽指着耶律英,气得脸都紫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忽然长叹一声,掉转马头跑开了去。耶律英叫道:“杰弟,你陪爹回府休息吧。”耶律杰应了一声,忙催马跟上。

其时萧明阳已指挥众契丹将士退在两旁,让出一条道来,萧峰向忽必烈引见了耶律英和萧明阳,双方分别见过礼。忽必烈传命道:“凡进城的蒙古将士,要严守军纪,不得扰民,违者以军法处置。”众蒙古将士齐声答应。耶律英和萧明阳见忽必烈如此,心下大喜,忙请众人入城。

众人一直来至宣政殿前,萧峰请忽必烈上座,忽必烈也不推辞,等众人均入座后,他从怀里掏出圣旨,高举过头,道:“萧峰接旨。”萧峰起身跪下,只听得忽必烈念道:“契丹与蒙古原是一家,从前旧恶应尽弃,从此两族以兄弟之礼相待。本汗闻契丹第一英雄萧峰神勇无敌,甚爱之,赐封萧峰为东辽大将军,归四王爷忽必烈帐下管属,其接旨后即日跟随忽必烈到任。钦此。”众契丹人听后,知道从此战乱平息,好不欢喜。

萧峰没有想到他一直担心的条件就是要他做蒙古的将军,他已经有了做南院大王的前车之鉴,对做官实是厌恶之极,更何况是做铁骑踏遍四方的蒙古国的将军。萧峰跪在地上,一时“接旨”二字竟说不出口,但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果不接旨,蒙古几万大军必将血洗临潢城,忽必烈明摆着是要逼他答应。想到这里,萧峰一咬牙,缓缓地道:“萧峰接旨。”众蒙古兵均见识过萧峰的惊人武功,无人不佩服;而契丹人见萧峰做了蒙古的大将军,蒙古大汗又答应从此不起战端,众人也好不欢喜,一时间人人欢呼声雷动。萧峰听着众人的欢呼声,心里百感交集,暗想:“人人都盼着我做大将军,但却不知我心里的苦处。不过能给这许多人带来和平,我萧峰他日粉身碎骨又何惧!”

其时天色已晚,萧峰安排蒙古将士住在开皇、宣政、五銮三殿,忽必烈命蒙古军自己开锅煮饭,不许惊扰城里百姓。萧明阳将昨日捕的一只鹿宰了,命人做了一顿全鹿宴,招待忽必烈。席间,忽必烈兴致很高,谈笑风生,耶律英和萧明阳也是开怀畅饮,众人频频举杯,耶律怀辽推说身体不适,并未出席。忽必烈道:“今日我蒙古与契丹结好,忽必烈得见众位高贤,心里很是高兴。从前我只顾着南征,无暇顾及这里,使管辖这里的官兵为所欲为,给临潢城里的百姓带来了痛苦,我在此深表歉意。”耶律英和萧明阳见忽必烈治军严厉,又谦虚有礼,完全没有盛气凌人的王爷架子,心里对他颇有好感,耶律英道:“过去的事就由它过去吧,重要的是将来咱们两族能和平共处。”忽必烈道:“诸位放心,我蒙古虽然好战,但最讲信用,我们大汗说过的话,别说我们做臣子的不敢违背,就是千秋万代以后的蒙古子孙,也是不敢违背的。”萧峰道:“好,为了咱们以后的和平共处,干杯,不,换上大碗来,我们用大碗喝。”

金轮法王一直陪坐在忽必烈身旁,不喝酒也不吃肉。忽必烈道:“国师,你也去吃些东西,我这里不用你陪了。”金轮法王垂首道:“王爷,在下不饿也不累。”忽必烈道:“去吧,咱们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你也该歇歇了。”金轮法王小声道:“我确是不累,还是留下来保护王爷吧。”忽必烈忽大笑起来,道:“有萧大将军在此,国师何用担心?去吧,我今夜和萧将军同睡,国师可自行安歇了。”金轮法王见忽必烈已有烦意,唯有答应着退了出去。契丹众人实是佩服忽必烈的胆量,萧峰却在心里暗暗叹息:“如此人物,为何竟是手握百万大军的蒙古王爷!要是只是一个寻常的武林中人,那该多好。”

众人酒量均不错,直喝到三更,忽必烈才微有醉意,笑道:“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晚喝得真是痛快!明日我和萧将军就要启程回去,希望来日有机会我们再痛喝一场!”萧明阳道:“王爷远到而来,何不多住几天?”忽必烈笑着摇摇头道:“不了,我来时,舍妹新月一再叮嘱,要和萧将军尽快赶回,我再多住几天,她在家里可等得心焦了。”说完看着萧峰微微地笑,耶律英和萧明阳会意,也低头而笑。萧峰将手中的碗一伸,道:“喝酒,喝酒,明日我走后,很久都不能一块儿喝酒了!”三人只道萧峰对儿女之情腼腆,都举起碗来一饮而尽,哈哈大笑。

第二天,萧峰和忽必烈与众人道别,带着几万大军绝尘而去。

第七回

第一节 生日大宴(一)

阿紫一直盯着萧峰,听他慢慢说着别后的经历,连窗外下起了大雪她也浑然不觉。萧峰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顿了一下,道:“又下雪了。”阿紫才将视线从萧峰的脸上移开,听到了窗外狂风怒吼的声音,她问道:“后来怎么样?”萧峰道:“后来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一直呆在蒙古军中,平日闲得很,偶尔看看士兵们训练,反倒是到此打猎的时候多。”

阿紫笑道:“怪不得我第一次进这屋子时,觉得那绣在箭袋上的人那么熟悉,可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那绣的就是你。不过,当时我又冷又累,眼睛都睁不开了,也没功夫去想那么多。总算上天有眼,终于让我见到你了,要是我就此跑了去,那我永远都找不到你了。”忽然她惊叫一声,手撑着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