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汉贼不两立 > 第99部分(第1页)

第99部分(第1页)

“靠真不是你种的粮,往出给一点也不心疼。”盖俊一脸郁闷。北地太守金旋字元机,京兆金氏出身,这个金氏即汉武帝托孤之臣,敬侯、匈奴人金日磾后代,金氏七世皆为内侍,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堪称第一流门阀,不弱扶风耿氏。

盖俊再问道:“兵呢?”

郭锐说道:“兵权一直握于马都尉、杨校尉手里……”

盖俊点点头,别的吃点亏没什么,只要兵攥在手里就行。

“金、王二人已经流露出不满之意……”

“无妨。”盖俊不屑地轻笑一声,天下马上便要乱了,不满又能怎样?……

郭锐不解盖俊为何这般信心十足,只得道:“郎心里有数就好。”

“寿成那边……”

郭锐下意识皱紧眉头道:“马都尉不仅勾通京师,还与韩遂、董卓暗有交往。”

盖俊食指快敲击着书案,面色阴晴不定。他早知马腾和韩遂有所往来,但是董卓,董卓……

董卓这人有武才,但其为人桀骜不驯,善妒好斗,平黄巾之乱时和卢植斗,在西疆和皇甫嵩斗、和张温斗、和盖俊斗,就没有谁能和他相处好。

西疆从平元年(公元84年)大乱以来,断断续续五六年里,皇甫嵩、张温、周慎、耿鄙、盖俊等人或无功而返、或兵败治罪、或远走他乡,诸将惟有董卓始终屹立不倒,最不济的时候也担任着副帅一职,更有一段时间成为西疆主帅。这些年,董卓利用手的权利编织出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遍及整个西疆汉军系统。随之,董卓野心急剧膨胀,鹰视狼顾,无人敢摄其锋。

朝廷又非瞎子,为了遏制董卓权势继续增长与蔓延,趁去年末皇甫嵩大胜韩遂之机,年初征调董卓为少府。少府又称将作大匠,九卿之一,掌管山海地泽,即盐铁之利,其职之雄,号称九卿第一。

董卓冷冷一笑……

延熹十年(公元67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前,东羌与先零羌攻掠关,钞寇三辅,当时还是司马的董卓和尹端追随使匈奴郎将张奂大破羌人,斩俘万余级。正是此役,张奂请求朝廷把他在敦煌的家迁到弘农华阴。

次年(公元68年),董卓随张奂进京领赏。

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刘宏在大将军窦武的扶立下登基成为大汉皇帝。窦武与太傅、党人领袖陈蕃密议诛杀阉人,常侍曹节等人动政变,利用张奂初到京师,不明真相,矫诏令其率边军围窦武,迫使窦武自杀,陈蕃被诛。

董卓全程参与了政变经过,他从未距离朝政这么近,心脏怦怦直跳,几欲顶到喉咙口……

“错杀大将军窦武又如何?手握雄兵,再杀阉人就是,到时整个朝堂都是张奂的天下了。”

然而让董卓失望的是,张奂面对宦官的步步紧逼束手待毙,被阉人轻易剥去兵权,升迁为九卿、少府。没错,就是少府,朝廷如今丢给董卓的骨头

董卓佩服张奂用兵之能,但他实在是太过愚忠了,放着权臣的机会都不要,或许可以更上一步……

面对朝廷夺权之举,董卓没有兴趣做张奂第二,上书言凉州骚乱,大贼未灭,正是该奋效命之际。吏民踊跃,恋恩念报,拦截臣的车马,言辞恳切,不让起行。先让臣暂行前将军,等到破灭大贼,必当进京面圣云云。

董卓大势已成,强行夺权,极容易引大汉国内战,给韩遂可乘之机,朝廷奈何董卓不得,只好不了了之。

三月旬,大汉皇帝刘宏突然病倒,危在旦夕,外戚、士人与阉人剑拔弩张。

董卓砰然心动……

很像,和二十一年前很像……

“若我为张奂,绝不会错过良机……“

多少次夜深人静,董卓躺在榻上翻来入去,无法入睡。

随着皇帝刘宏病情加重,朝廷以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麾下两万余士兵交给皇甫嵩,单身赴任。州牧,乃是去年刘焉建议朝廷恢复的制度,州牧权柄之大,类似于郡之太守,武全抓,无所不管,和诸侯没有什么区别。朝廷看似待董卓不薄,却是藏着祸心,论名气、论实力,盖俊比他大多了,别说单身赴任,让他带上全部士兵心里也没底。董卓相信只要朝廷一声令下,盖俊会毫不犹豫干掉他。

董卓言辞激烈道:“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赖天恩浩荡,掌戎十余年,士卒恋臣蓄养之恩,不惜性命。乞将之同赴北州,效力边垂。”言外之意就是说这支军队是我一个人的,只听我的命令,完全可以带去并州,何必多此一举交给皇甫嵩……

然后不等朝廷回复,自顾自率领大军来到河东,以黄巾余孽堵塞道路为由,驻军河东观京师时变。

毫无疑问,他想重演二十一年前故事,只是,他要改变剧本,改变命运……

第二卷负笈进京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驾崩

更新时间:20118182:12:21本章字数:6961

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驾崩

京兆尹,长安。

盖勋御马而行,神色阴晦,众所周知皇帝刘宏喜爱王美人所生刘协,而非皇后所出的皇长子刘辩。皇帝刘宏认为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威仪,不适合做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