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代名士张伯驹读后感200字左右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你还没忘掉?”夫人提高了音调。

“怎么会忘呢,是共同的艺术使我们倾心相爱;是对艺术的酷爱,使我们结为夫妇;是对艺术的共同探索,使我们爱得越来越深。艺术将我们联结在一起,成为我们两人生命的依托。是不是啊?”

“是,是的。我的一句玩笑,引出你这么多高深的见解,看来我得多开几次玩笑啦。”

说着,两个人又会心地笑了。夫妇俩徜徉、驰骋在墨宝的天地之中,悉心探索、寻觅着艺术的真谛。

1955年末,国家决定发行公债券。伯驹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动议购买一些,为国家建设出一点力。可是,拿什么买啊?眼下,除了尚在居住的一座宅院而外,其他凡是能卖的都卖了。为了收藏字画,尚负债数万。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所藏之珍品,但谁都不肯启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张伯驹的内心却很不平静。“现在是人民的国家啦,将所藏珍宝卖给国家,所得全部购买公债,既做到了还珠于人民,又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岂不是两全齐美之事!”这念头不时地涌上他的心头,每当想到这儿,不知不觉,脸上呈现出一种欣慰感。不过要和伴随自己生活足有20个春秋的珍品分离,感情不免起伏。张伯驹视古代珍贵书、画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1941年遭人绑架,即使生命危在旦夕时,也未曾萌生过变卖国宝的念头。这位书画鉴赏收藏家对书画的感情实在太深了。

诚献瑰宝 世代流芳(2)

1956年初的一天,张伯驹接到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的通知。他如约赴会。会上,民政局长希望大家能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全市人民购买公债。参加会议的各界知名人士积极发言,踊跃认购。张伯驹坐在一个角落里,清了清嗓子,真诚地说道:“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是,我们的祖国要真正强盛起来,还需要加紧建设。支援祖国建设匹夫有责。我现手头无钱,但可以将一生珍藏的字画尽数卖给国家,所得款项全都购买公债。”这位文物收藏家终于做出了惊人的抉择。他的话音刚落,会场望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代表党和政府,感谢张先生的慷慨无私和一片真诚的爱国热情。”民政局长很激动。

“能为支援祖国建设尽点绵薄之力,是我应该做的,把所藏文物还珠于人民,是我的终生愿望。”张伯驹补充说道。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散会时,人们争相和张伯驹握手,纷纷表示要学习张先生的爱国精神。

丛碧山房的画室。张伯驹兴冲冲地跨进了门,正在挥毫作画的夫人抬头搭了一眼,径直问:“丛碧,今天有什么好事,这么兴奋?”

“有,有好事,也是大事。”

夫人放下画笔,在丈夫对面的藤椅上坐了下来。伯驹原原本本地把今天会议的情况讲述一遍,夫人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画室里静极了,只有挂钟“滴答滴答”地响个不停,保姆送来两杯煮好的咖啡。夫人揭开杯子,一缕热气从杯子里袅袅升起,慢慢消散在空中,她端起赭色杯子,又放回了原处。

伯驹眼睛直直地看着咖啡杯,他的记忆回到了15年以前:

1941年,张伯驹挥笔留下了这样的字句:

“自潘素(字慧素)嫁我以后,我未曾给过她一文钱。卢沟桥事变后,我的家境已经中落。”“民国三十年,我又突然遭到汪精卫伪军绑架,这时奉养我生母、营救我的都是潘素一人。”

“为了保存国家文物,潘素也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所以我把我的书画(名称列后)给予潘素。一、陆机《平复帖》卷;二、隋展子虔《游春图》卷;三、李白《上阳台帖》卷……共十八件。”当时的见证人有婶母崔氏、王冷斋和陶心如,他们三人签字并画押。

往事历历在目,夫人莫非是……伯驹猜疑着。

夫人站起来,走到丈夫身后,两只手搭在丈夫的肩上,温柔地说:“丛碧,我想……”

“我想,把所藏珍品卖给国家,购买公债,不如直接将全部珍品捐献给国家更好。”

伯驹回过头去,望着夫人温厚地笑了笑,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张伯驹何尝不想如此!但他存有一丝疑虑,慧素嫁他已20多年,自己已年近花甲,她还只有40岁,现在身无积蓄,而在自己身后,她的生活……

夫人的无私和深明大义深深地感动着伯驹。他起身走到画案前,挥毫几笔,一束飘香的幽兰跃然纸上,他工工整整地写道:“知我者,慧素也。”

初夏的阳光特别明媚。一个明丽清新的早晨,伯驹夫妇早早起来,再一次把选出的八件珍品,一件一件地展开。他们不停地用手抚摸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欣赏这些字画的机会了。对于张伯驹夫妇来说,这些字画犹如即将离开父母去出嫁的女儿,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阵爱抚之后,又悉心地包好。

夫妇俩携带珍品驱车去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等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我一生所藏真迹,今日尽数捐献国家。”这位海内外闻名的大收藏家,就这么一句极其普通的话。在场之人无不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紧紧握着才艺超群、道德高尚的两位艺术家的手,迟迟不肯放开。两颗赤诚的心,两颗爱国的心,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他们凝视着八件稀世珍品,思潮翻涌。

人们不会忘记,这珍品是当年这位阔公子不惜倾家荡产,才免于流失海外的,它凝结着赤子的多少热情和心血!

。 想看书来

诚献瑰宝 世代流芳(3)

人们不会忘记,这珍品经历了战火硝烟和颠沛流离的考验,得以保存至今,记载了收藏家多少艰辛和劳累!

人们也不会忘记,这珍品陪伴着两位痴情的艺术家度过多么美好的时光,给了他们多少欢乐、启迪和智慧!

如今,他们只有寥寥数语,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厚爱。

后来,国家奖励张伯驹夫妇20万元人民币,但他们分文不取。他们所捐献的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无价之宝,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发褒奖状:

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唐杜牧之《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足资楷式,特予褒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