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袁世凯传记免费阅读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世凯幕。1906年由袁保举,得以引见,赏给进士,为翰林院检讨,此后成为袁的重要幕僚之一。黎渊字伯颜,贵州遵义人。1900年四川官费留日生,东京法学院毕业。李士伟字伯芝,直隶永年人。1902年自费留日。

②张一:《心太平室集》,卷8,页37…38。

③《汇报》1908年,转引自刘桂五:《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宪政运动》,《新建设》,1954年1月号。

④沈祖宪、吴生:《容庵弟子记》,1913年版,卷3,页18。

⑤张謇:《啬翁自订年谱》,1925年版,卷下,页16。

⑥胡思敬:《密陈立宪隐患并筹献三策请修内治以杜邪谋折》。

⑦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第4册,页15、16。

⑧《大公报》,1907年10月26日。

⑨同⑦。

⑩《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页5564。

'1'袁世凯:《养寿园奏议辑要》,卷44,页10。

'2'同紒紜矠。

'3'《大公报》,1907年10月3日。

'4'《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上,页250。

'5'《申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八日。

'6'杨度:《布告宪政公会文》,1908年,见《北洋公牍类纂续编》卷2。

维护帝国主义的侵略权益

袁世凯为取得帝国主义的信赖和支持,千方百计地破坏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讨好帝国主义。

1900年,沙俄趁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时机,出兵强占中国东北三省,一直拒绝撤兵,至1903年又提出七项无理要求,妄图鲸吞东北。为抗议沙俄侵略,全国人民掀起了拒俄运动。留日学生在东京组成“拒俄义勇队”,派代表回国向袁世凯请愿,要求出兵抗俄,义勇队愿作前锋。袁氏拒不接见代表,徒托空言,搪塞天下。他说目前军力“不足以一战”,“须俟三年之后军力完备乃与俄战”,“处今日之势,除缓拒一法,别无好策也”。他还支持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勒令义勇队解散。翌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三省,在中国领土上火拼。袁先是呈递密折,后又跑到北京面奏,极力主张“中立”。清政府宣称“中立”后,派他负负“办理中立各项事宜”,划出东北广大地区作为战场,供两个强盗任意蹂躏。在日俄战争前后的一段时间,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比较密切。1904年,他根据1902年日本参谋次长田村怡与造的“建议”,与其练兵顾问立花小一郎和日本公使馆武官川重太郎等秘密谈判,决定中日谍报人员合组侦探队,由驻烟台日军守田利远大尉指挥,共同监视和侦察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中国方面由段芝贵负责。吴佩孚是侦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1905年,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和约,公然将其在东北南部的特权,包括旅顺、大连租借地,南满铁路及其一切支线并附属财产和煤矿等,私自让予日本。袁世凯和奕匡力等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为换取日本从东北撤兵,竟然承认了沙俄让给日本的各项侵略权益。事后,袁还吹嘘说,这是对外交涉的重大胜利。

1905年夏,因美国政府排斥华工,中国各城市商民广泛展开抵制美货运动。袁世凯害怕酿成交涉,屡次指示巡警总办“压抑风潮”,6月21日,他传谕天津商会,大意说,“此等事尽可禀请政府向美力争,何必私自为此举动”。《大公报》刊载抵制美货事,袁竟下令禁止发行。此后,应美国公使要求,他于6月27日上奏清政府,请饬各省严禁抵制美货。

1907年秋,他担任外务部尚书后,独揽外交大权。在出卖利权时,鉴于他的前任由于“因循延宕,积为外人所厌”,他“乃以爽快出之,故使馆人大感佩”。①1908年,在全国收回路权运动的热潮中,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支持出卖沪杭甬铁路。

先是,盛宣怀与英国银公司于1898年签订了苏杭甬铁路借款草约。银公司(BritishandChineseCorporation)为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合资成立的机构,专揽中国铁路利权。义和团运动后,江浙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杭甬路自办。在人民要求的压力下,盛宣怀于1903年5月致银公司代表壁利南函,指出英商办路已逾期多年,再“予限六个月,不办不复,草约一概作废”。银公司“收函以后,既不答复,亦不即办,按之公理,彼已默许”。②1905年,江、浙绅商分别组成铁路公司,集款数千万,着手筑路。不久,银公司见英德津镇铁路借款取得厚利,突然又催定正约,借款“夺路”。英国公使朱尔典支持银公司,多次到外务部恫吓要挟,强行“逼借”,甚至无理指责中国拒借款是“排外仇洋”。③外务部惧于全国反借款斗争的浩大声势,不敢贸然允诺,而采取延宕手法,拖延二年之久,不得解决。袁世凯接任尚书后,公然支持银公司的路权要求。他上奏说:“当时既欲议废,自应索取凭函,方能作准……欲指为默认,勾销前案,直自欺耳,何能强人必从?”又说:“中国势处孤危,即能谨守约章,讲信修睦,犹恐不足以自保,矧敢轻弃成议,自启纷扰,庚子之乱,中为殷鉴。”④在义和团运动后,西太后已成惊弓之鸟,见到袁的奏折,立即表示同意,并命令他迅速了结此案。袁表示“无论各省官绅如何抵抗,宁用十分压力,决不为众议所夺。庶打破此关,则异日借款办他省路矿,自无人敢再出头梗阻”。⑤他一边要求清廷发上谕,严禁人民反对借款,解散各地拒款会。一边以“剿办江浙土匪”为名,奏派夏辛酉率领北洋巡防营二十营南下,驻扎浦口。夏辛酉死后,由程允和统率,程死后,又由张勋接管,此即民国以后“定武军”辫子兵。

同时,袁世凯指示外务部侍郎汪大燮,又提出“部借部还”(即由邮传部借还)和借款、造路分为两事办理(即“借英款,自己造路”)的方案,以欺骗人民。并把江浙代表许鼎霖、张元济等人邀至北京,软硬兼施,企图迫其同意。但代表们坚持“不借外债,仍归商办”的原则。袁世凯便不顾全国舆论的反对,于1908年3月奏请把苏杭甬路改为沪杭路,并悍然与银公司签订《沪杭甬铁路五厘利息借款合同》,总数为一百五十万英镑,还特别规定“由公司代购外洋材料机器”,“选用英人作总工程师”。⑥实际上完全满足了英国的路权要求。

日俄战争后,美国和日本、俄国争夺我国东北的斗争日益尖锐。鉴于此种形势,袁世凯仍然采用李鸿章的老办法——“以夷治夷”。所不同的,一个是联俄制日,一个是联美德制日。当时,美国极力拉拢清政府,修改了排斥华工的法律,并退还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还特别笼络袁世凯,企望袁氏作为其“门户开放”政策的执行人。袁心领神会,竭力主张把在东北境内修筑铁路、开发资源的种种利权许给美国。1907年至1908年,在他的支持下,奉天巡抚唐绍仪和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W。Straight)谈判,由美国投资修筑新法(新民至法库门)铁路、锦瑷铁路,及东三省银行借款等问题。⑦由于日、俄视东北为他们的势力范围,极力阻挠,使袁世凯借美国以“牵制”日、俄的计划终于落空。与此同时,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怂恿下,袁世凯又进行所谓“中美德缔结联盟”的秘密外交活动。原来,威廉二世为与日本、英、法、俄等国在中国竞争,于1906年曾通过中国驻德公使昌向清政府建议“缔结一个德美中条约,担保中国本土的完整”。⑧袁明知威廉二世的建议是为了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可是这个建议符合他的“以夷治夷”的政策,于是便直接向西太后密陈。在取得西太后的支持以后,他于1908年夏奏派唐绍仪为专使,以“赴美致谢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为名,暗中接洽“缔结中美德三国同盟”。同时,唐还负有探讨把中美两国公使互提为大使以及向美国借款的秘密使命。

袁世凯的上述活动,赢得了美国和德国的欢心,却引起日本对他的强烈不满。日本千方百计地破坏他的联美活动,当唐绍仪赴美经过日本时,日本政府一面设计拖住唐绍仪,使不能如期抵美;一面则派其驻美大使高平为特使与美国国务卿罗脱直接秘密谈判。⑨及至唐绍仪于当年11月底抵美时,日美勾结完成了罗脱…高平换文,双方在侵略中国这一点上暂时妥协。唐绍仪被冷落了,酝酿中的“中美德同盟”也完全成了泡影。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