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小学三四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你呀,简直都快成‘豌豆迷’了!”说完我既高兴又疼爱地把女儿搂在怀中。

一年级的这些孩子就是这样奇怪,他们也许常常不听家长的劝告,不听老师的教诲,但他们却会死心踏地相信一个被作家,或者教育学家虚构出来的,同龄孩子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拿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与“小豌豆”来说吧,小女孩之所以会对“小豌豆”的话深信不疑,是因为“小豌豆”的经历让他们产生了共鸣。在《一年级的小豌豆》这部作品中,一开始“小豌豆”也是喜欢玩,不喜欢听课,但作家们或教育学家们却让这个“小豌豆”比现实的孩子成长的略快一些,她很早意识到了她应该学习,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听课的乐趣,然后把这些经验又传递给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

“我喜欢玩,我不喜欢学习”这是“小豌豆”曾经说过的话,她说出了所有一年级孩子的心声。因为这些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所以上述事例中的小女孩会对“小豌豆”的话深信不疑,进而会按着她所说的话,去寻找“没有洋娃娃的课堂”的乐趣。

当然,由上述的这个事例我们还可以证明这样一个观点:家长的责备和否定,并不能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学习,相反,它还会使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反感。但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些一年级孩子的感觉,并认同他们的感受,或许他们也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去寻找听课的乐趣。

一年级的钧钧一放学就跟爸爸抱怨:“听课真没意思,除了老师一个人能自由活动之外,其他人都得干巴巴地坐着。”

“是呀,上幼儿园时多好呀,整天玩游戏,而且还能自由活动。”爸爸放下报纸,认真地对钧钧说。

“可学校根本就没有玩具,而且小学的老师也不会在上课时带我们玩游戏!”钧钧可怜地说。

“那上课就更没意思了!”爸爸继续认同钧钧的感受。看到孩子不断地点头,爸爸神秘地说:“我小时候我觉得听课没意思,还刚刚因为没劲而故意给老师扰乱呢。但后来,我发现听课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例如,老师会说‘曰’字减肥之后就变成了‘日’字,就因为老师的这一句话,我一下记住了两个生字。”停了停,爸爸接着说:“你不妨也认真听一次课,看能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吗?”

第二天,钧钧一放学就对爸爸说:“我今天认真听课了,我也发现听课真的很有意思,老师说字母‘p’被人打了一巴掌,一转身就变成了‘q’,我一下也记住了两个字母。真有意思!”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喜欢有意思的东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年级孩子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我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的小学老师都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这一特点,而且他们也正在努力使自己所课的内容变得更加有意思。

同时,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感性的,当他们的情绪得到家长的认同,而且他们觉得家长所讲的话很有道理时,他们是会按着家长所说的去做的。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钧钧,他觉得爸爸所讲的话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所以他才会按着爸爸的建议去做。结果,在课堂中,他真得发现了听课的乐趣。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令他们恍然大悟。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钧钧,当他真得发现听课的乐趣之后,他们会恍然大悟,同时会非常喜悦。这种美好的感觉会促使他们把“认真听课就会发现乐趣”的好习惯继续保持下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正在一点点成长。

由此,我总结出了家长引导一年级孩子喜欢上“没有洋娃娃的课堂”的三个步骤:

一,了解一年级孩子的主要特点: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例如,家长可以给他们读,或者跟他们一起读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如《一年级的小豆豆》,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被人理解的。

二,理解并认同他们不愿意听课的情绪;

三,举一些例子告诉他们,在课堂中是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知识的,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听课的乐趣。

通过这三个步骤,相信家长一定会使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这种“没有洋娃娃的课堂”。

三、1~2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1)

什么是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表示,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到“自我”存在的能力,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

他给了猴子们一些木板,并让它们用木板来换糖吃。换到最后,猴子们的木板用完了,但他们还想吃到那些香甜可口的糖果,于是,这些小猴子开始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用自己的“手”来换、用自己的“脚”来换……

这些小猴子们的行为让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小猴子会表现出如此可笑的行为呢?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猴子没有自我意识,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我们都知道,再小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换糖果吃,所以,心理学家表示,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那么,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自我意识从什么时候就出现了呢?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自我意识的,但人的自我意识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大约在1岁半或2岁左右时,人们的自我意识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几乎已经能用自己的名字或者代词“我”来称呼自己了,这标志着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不合作的行为会渐渐增多,例如,孩子搭积木时总是搭不好,但当家长帮他把积木搭时,他会不很不高兴,而且还会粗暴地把那些积木都推倒。其实,这同样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家长帮他把积木搭好,他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这时孩子已经萌发了“我自己来”的意识,家长在没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就帮助他,这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其实,从发展速度上来讲,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小学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在缓慢地发展着,但到了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进入了一个重要萌发期和发展期。

在生活中,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到了一二年级,孩子会发生很多变化:

他们开始不断地自我评价了;

他们开始出现了自尊的意识;

有时他们很自信,但有时他们又非常自卑;

……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自我意识包括很多方面,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心、自信心、自卑感、自制力等。孩子的这些明显的变化在充分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快速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二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萌发期。

这时,也许很多家长会提出反对意见:“孩子在读一二年级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在发展,为什么非说一二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而幼儿园时期就不是呢?”

在多年的教育学经验中,我发现,进入一二年级后,大多数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与以往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来讲,这些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