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天马行空四部曲 > 祝大家元宵节情人节快乐(第1页)

祝大家元宵节情人节快乐(第1页)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日本称上元、小正月,朝鲜称正月大满月、正月大??(「??」为固有词,月圆、望日之意,或简称大??)、上元、元宵、元夕、乌忌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格里历1月15日)。台湾台语称为元宵、元宵节、上元、正月半。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徵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元宵节起源自中国,关於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这天是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也在这天祭月和赏月,祈求丰收。

而中国某省民间则相传:二千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当第一次月圆的时候,人们隐隐约约可以见到月光下有十七位天神在翩翩飞舞,有一年浮云遮敝了天空,人们突然不见天神踪迹,十分恐慌,於是纷纷点火把,照亮天空,找寻天神,自此以后,虽然看不见天神,人人却仍年年点燃火把找寻天神,相延成袭,就变成一种风俗了。后来点火把在一些地区演变成点灯笼或生篝火。

另据史籍记载,元宵节开始於西汉时期。相传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汉文帝因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还有说法认为,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对於太一神十分虔诚,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也有说法是,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现代研究认为元宵节源於对火的崇拜和祈求新年丰收,人们点火以驱除虫蛇猛兽,并祭祀满月,初期是点火把,后来分别展成点篝火、挂灯笼的习俗。

元宵节为东亚地区常见节庆,其具体展状况和习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也有些习俗是各地相通的。例如与火有关的习俗,除了驱除害虫、猛兽外,传统上人们认为灯火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徵意义,所以燃灯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义。

也有把一盏灯挂在竹杆上插放於田间,从火势颜色预测来年水旱情况,称为照田蚕,火色偏红预示有可能会乾旱,火色偏白则表示可能有水灾。后来用於照田蚕的彩灯愈益讲究和精致,是后世挂灯笼闹花灯起源之一。还有认为灯节是放哨火的展,古人在春耕之前将田里的杂草烧掉以除虫害。

除了中国不同地区皆常见的挂灯笼、闹花灯外,还有其他与灯、火相关习俗。中国西南地区流行点燃篝火,朝鲜半岛流行烧月屋、鼠火戏,日本很多地区会举行一种称为左义长的火祭。

闽南、广东、台湾等地在元宵节前后祝贺添丁的开灯仪式,也有些地区在元宵节前由娘家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或亲友送给不育之家祈求添丁。也有不少地区有放天灯祈求平安的习俗。

走桥也是不同地区皆可见的元宵节习俗,又称踩桥、踏桥、过吉祥桥、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朝鲜半岛称为????,也有些地区会冠以当地桥名,如广东佛山称为「过通济桥」,浙江称为「走太平」(「太平」是指太平桥),以祈求健康、驱除百病。在古代,这天是妇女少有可以外出四处走动、出游的日子。

也有地区有在田里偷农作物或泥土的习俗6广东称为「偷青」,即偷人家菜园里的蔬菜,而且偷到了的人挨了骂是最吉利的,台湾是偷葱,朝鲜则是偷泥土,称为「盗福土」。

有些地区如福建南部、朝鲜半岛的人们会石战(互掷石子)。

有咬坚果或糖果祈求牙齿健康的习俗。

一如其他东亚传统节日,祭祖在元宵节也是习俗之一。又因为这是祈求丰收的日子,也会祭土地神、田神一类掌管土地的神只。瑞兽舞如舞龙、舞狮、舞麒麟等也是常见的习俗。

作为元宵习俗源地,中国的元宵活动展历史亦悠久。主要有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等。一些地区会有大型的花灯会,青年男女会出外赏灯,也是结识的机会,因此有「中国情人节」之称。

元宵节又称「元宵暝」,为上元节夜里的「迎鼓仔灯」活动。在早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节夜里,以偷葱来讨个结婚吉兆的说法。俗语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台湾话音)。

即使在日治时代同与日本人过西历元宵节,但民间仍自行过农历元宵节,因此当时日本总督府特许在艋舺龙山寺办灯会,延伸至今龙山寺仍保有躜灯脚的信俗。

日本的元宵节称为小正月,明治维新后改为格里历1月15日,习俗有迎年神、祖灵,祈求丰收,有在早上吃红豆粥的习俗。不少地区皆有举行称为左义长的火祭,祭祀年神。

在日本山梨县地区,1月11日清晨,农民们会起床后带着镜饼和镐到田间,进行象徵性耕作,供上乾净的大米,并将之前供在神棚里的松枝插到地里,祭祀田神。

在山形县地区,则会在1月15日,由2o多岁的青年男女戴草帽,扎围裙,系腰带,挽裤腿,打赤脚,穿插秧姑娘的服装,挎秧苗筐,到各家院中进行插秧表演,在另一些地区则於1月14日傍晚,扮作少女的妇女在前面象徵性地插秧(用茅草或豆秸杆),而男青年则在后面手持镰刀作收割状。

山梨县甲府市自江户时代起则有甲府道祖神祭礼,祭祀道祖神。

现代日本把小正月定为成年礼(男性的元服礼和女性的裳着礼)举行的日子,因此也是成人节。

朝鲜半岛的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大满月、正月大??,或简称「大满月」或「大??」,有踏铜桥、盗福土(到田里偷泥)、咬坚果、喝耳明酒、拔河、舞狮等。也会以月亮的颜色和位置占卜农事。有些地区会有石战。会吃药食和五榖饭。

越南的元宵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会一起吃饭,并且会去寺庙祈福。

琉球的元宵节由正月十四开始,称为小正月,这天会吃腌渍的猪肉和番薯饼,在正月十六,称为十六日祭,主要是祭祖。

着名诗词:朱淑真(一说作者为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青玉案之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