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 第36部分(第1页)

第36部分(第1页)

美金的援华物资,使得法币通货膨胀的缓和出现契机。但是,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巨量的国家资产流失,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在短期的表面稳定以后,法币的地位又迅速下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1)

国民党官僚腐败透顶  抗战胜利并未使中国人民跳出苦海,众多官员假接收敌产之名,行贪赃枉法之实。这种“接收”实际上是趁火打劫,所以文化人讥讽为“劫收”。  老百姓讽刺腐败官员“三羊开泰、五子登科”:所谓“三羊开泰”即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就是仰仗和投靠西洋美英力量,喜爱东洋日本的“敌产”,搜刮银圆美钞等现洋;所谓“五子登科”即“劫收”敌产的车子、房子、金子、料子和婊子,就是霸占汽车、洋房、金条、原料(衣料和建筑材料等),甚至“劫收”敌伪官僚原有的二奶、姨太太、妓女等,吃喝嫖赌,肆无忌惮。(陈注:另一种说法略有不同:“三羊开泰”为捧西洋、骂东洋、抢大洋,“五子登科”为贪污所接收敌产的金子、车子、女子、房子和票子。出处见于1946年11月19日重庆《大公报》徐盈文章注。)  “光复区”人民怨声载道。平津一带流传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就是对国民党“劫收”的写照。《大公报》写道:“无数千万的人民都曾为胜利狂欢过,而今却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大家不得聊生”。  加之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发动内战,军费猛增,印行大量新法币钞票,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平津地区市场大动荡,物价扶摇直上:1946年1月,面粉125—130元(法币)一斤,5月每斤面粉涨到325元,12月达700元,到1947年7月已增至5100元,12月则涨到7000元。其他布匹、煤炭、食油、肉、蛋等生活消费品价格也同样飞涨。  “底薪”和“实际薪津”  我国40年代的非常时期,关于工薪阶层的收入状况,产生了两个反映时代特点的概念,即所谓“底薪”和“实际薪津(金)”,意思就是基本薪水加上物价津贴。  实际薪津=底薪×薪金加成倍数+生活补助费基本数实际薪金的计算,是以法币的底薪为基数,根据物价上涨的指数(或生活费指数)定出薪金加成倍数,再加生活补助费基本数。薪金加成倍数和生活补助费,随着物价上涨每季度作一次调整,所以实际薪金也应该随之不断提高。  如1946年12月,薪金加成倍数是1100倍,生活补助费基本数是17万元,所以底薪为法币600元的教授实领薪金(600元×1100+170000元=)83万元,可买23袋(每袋44斤,合1012斤)面粉,约合今人民币1600元。副教授月薪法币400元,实领薪金(400元×1100+170000元=)61万元,可买18袋(792斤)面粉,约合今人民币1200元。一个月薪法币100元的小职员,实领薪金(100元×1100+170000元=)28万元,可买8袋面粉。这样的生活水平总比抗战时期好些。  但是好景不常。1947年5月上旬,物价陡涨。这时虽然又进行了调整,薪金加成倍数是1800倍,生活补助费基本数增加到34万,但是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还不够买10袋(440斤)面粉。底薪150元的助教,实领的薪金61万元,不够买4袋(176斤)面粉。以后虽每隔一两月调整一次薪金,但与物价上涨速度相比,还是望尘莫及。  ###于1947年8月发给大学教师每人实物差额20万元,还不够买半袋面粉。1947年9月,又以12万元一袋的优惠价格,每人配售面粉两袋,但4个月以后即行取消。  抗日胜利后北平的经济危机  随着法币的恶性通货膨胀,北平的市场物价愈发不可收拾。人们重物轻币的情绪被再次刺激起来,囤积风进入千家万户,金、银、布匹的价格带头飞涨。  1947年8月20日,北平《新民报》刊登每袋面粉(兵船牌)价格法币21万元;到1948年8月20日,每袋面粉已涨到法币3150万元,一年之间,粮价上涨149倍。同行之间的银钱往来,对小额钞票是成捆计数,没有多少人去详细查点。  1948年8月19日中央银行发行了金圆券,规定以300万旧法币兑换金圆券1元,下令把民间所有金银外币兑为金圆券,然后又实行冻结生活指数,实行所谓“八一九限价”,即强制规定:物价不能超过8月19日的市价。这个不切实际的规定,实际上是一句糊弄老百姓的空话。不到两个月,物价更加急剧上涨,引起了全国狂涛一般的抢购风潮。  北平的市面上出现了成群结队抢购商品的现象,市民“重货轻币”,一些小商贩已经彻底停业;有的还怀着一线希望,在门前贴出“修理内部,择吉开张”或“筹备复业”等告白;开门的一些商店也大多是店门半掩,有的用布帐勉强遮住空空的货架;由于时常停电,夜市也不得不关闭。不仅是小商店顶不住,就连“瑞蚨祥”这样实力雄厚的百年老店,也在1948年10月底以“修理门面”的名义停止了营业。当铺的损失最为惨重,全都“止当候赎”,以至于典当业全部消失。市场一片混乱。  两个月后,1948年10月31日,国民党行政院又下令粮食依照市场价格自由购销;六大城市的配售粮食仍由政府输送;油、盐、糖、布等由中央主管部门统筹调节;民生日用品,则授权地方政府参酌情形核本定价等。  然而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已经不是一纸空文所能挽回的。  北平市民生活极端困难,就连吃饭都成问题。作为一个初级消费水平的城市,粮食始终占据北平商品销售额最大比重。1947年以后北平的粮食成为投机倒把的主要物资。1948年,北平的人口超过200万,年需粮食约十亿斤。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市经营粮食的商户共有1313家,居各行业户数的首位。经营大米白面的称作“米面庄”,经营五谷杂粮的称为“陆陈行”,代理买卖的叫做“粮栈”。在天桥、广安门、西直门三处各有一个粮食行业交易市场。奸商与贪官勾结,哄抬物价,在“钱”与“权”双重压迫下,老百姓苦不堪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2)

1946—1948年北平粮价狂涨  这是国民党###即将崩溃的时期,就物价而言,则是举世罕见的狂涨时期。  北平市顺义县保存着1946年7月—1948年10月农贸集市的粮食价格记录。单位为:每小斗(15市斤)法币元。民国三十五年(1946):  7月18日玉米1200元。7月22日白玉米1900元。  8月4日黄玉米2000元。8月20日小米3700元。  8月22日白玉米2300元。8月28日白玉米2450元。  9月19日小米4000元。  10月4日黄玉米3200元,白玉米2800元。  12月11日大米11000元。  民国三十六年(1947):  1月9日大米12000元。1月27日大米2万元上下;玉米3000元上下。  3月28日大米21900元,白玉米4100元。  6月28日黄白玉米—万元,小米万元。  7月10日小米万元。8月23日白玉米—3万元。  10月4日小米万元,玉米3万元上下。  12月13日黄玉米万元,白玉米万元,小米11万元。  民国三十七年(1948):  2月5日玉米万元。2月15日黄玉米12万元,白玉米11万元,小米17万元。  4月3日玉米21万元。4月26日白玉米28万元,黄玉米30万元。  5月12日白玉米45万元,黄玉米48万元。5月22日白玉米52万元,黄玉米58—59万元。  7月16日小米315万元。7月24日黄玉米300万元,白玉米300万元,小米440万元。  8月8日玉米325万元。8月10日玉米万元。  8月12日玉米350万元,小米620万元。  10月8日玉米1200万元,红薯3万元一斤。  (引自《北京档案史料》1986年第3期)其间,玉米价格上涨了整整一万倍。  1946—1949年四川物价水平  不仅在平津地区、沪宁杭地区,从原来大后方的四川重庆“大事记”,也可见这一时期的奇特现象:民国35年(1946):  1月7日布匹遭沪货冲涨,各大帮纷纷囤进,故价浮升,阴丹本日自11万升至万,天伦阴丹自万升至11万。  4月5日渝物价波动,其中土产品、粮食更形紧俏。公共汽车票已由150元升至250元,报费增加100%,印刷费增加170%。  4月20日重庆粮价继续上涨,上熟米每担涨至万元,美钞1元涨至法币2000元。  5月20日政局沉闷,投机商多做新打算,重庆市场花纱随金价上扬。20支双鸡(牌)由158万元涨至170万元。  7月5日松贝由405万元升至460万大关,大黄上升万元。  12月3日重庆市物价继续上涨,百货因电价、交通费涨价,衬衫、毛巾、丝袜上涨3000至5000元。  民国36年(1947):  1月8日重庆市物价连日上涨,粮价波动最大,昨日上等河熟米每石万元,比前天上涨3000元。  2月10日在通货不断发行、金钞猛涨的刺激下,外帮及居间商大量纳货,造成棉纱空前大波动,价格猛涨百万左右,市场情况异常混乱。  5月5日成都米价连日上涨,本日发生抢米风潮,若干米店被抢。  6月10日6月上旬重庆市趸售国货价格总指数为万倍,上海为万倍。  7月22日成都零售物价总指数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6月底,10年间计高涨万倍。  10月23日重庆市物价自5月起至10月10日止,五金上涨425%,木材上涨468%,燃料上涨343%,衣着上涨280%等等。  民国37年(1948):  1月15日重庆市因外部资金回流,银根由13元的高档降至9元,却像一阵急风,马上刮起了涨潮,棉纱由亿一跃而为亿,布匹各色皆乱涨10余万元,纸、香油皆急起直追。  6月4日成都米价新双市石已经突破1400万元,人心不安。  6月17日重庆米价傍晚若干店铺高至850万元以上,更有高价1200万元,市民感受无比威胁,发生抢米风潮,被抢米厂、米店达70余家,失米7000余石。  7月8日重庆煤价本月1日起由每吨310万元增至890万元,3日起增至1270万元,5日起又增至1630万元,市民深感焦虑。  7月10日重庆花纱布又掀起涨风,棉纱市价今晨以6.5亿元开盘后,节节上升,连破7亿、8亿两关,到午盘升至亿。  7月11日成都报业印刷工资谈判未协,本日各报均被迫停刊。  8月4日重庆趸售物价指数7月份为万倍。  8月8日重庆自来水价,每担由4万元调为18万元,加上力资,平均每担为20万元。  11月9日飞机轮船票价均相继调整,照原价增加200%,财政改革已面临失败边缘。  民国38年(1949):  1月9日宜宾中原纸厂、乐山嘉乐纸厂因物价高涨,停止生产,职工失业。  3月2日金圆券不断贬值,500和1000元大钞大量出笼,各军政机关又将所领到的经费(金圆券)投入市场抢购金银、镍币、布匹、纸烟等货物,物价猛涨。按1948年8月币改前为基础,3月份生活费指数为3500倍,公教人员待遇只及105倍,高中教师月收入只等于1.6块银圆。

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3)

夹江造纸业有槽户500余家,近因物价上涨,被迫歇业,工人生活陷于绝境。各地煤铁业亦因此倒闭停工。  4月1日因政府大量发行5000元和1万元票面额的金圆券,并发行5万及10万元的定额本票,物价疯狂上涨。  4月7日成都物价一日之间上涨1.5倍。  5月14日渝国立院校教师说,订不起报,买不起书,吃不起饭。  (引自1946—1949年,四川、重庆物价大事记)  法币的崩溃  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法币发行总额还不过14亿余元,在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利用法币不断扩大发行量来垄断全国经济,搜刮人民财富,兼以国土大幅度沦陷,税收骤减,一切军政费开支,惟依赖发行钞票。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已达到5569亿元,为抗战初期的360倍。1946年7月,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实际收入只占预算的15%,于是猛增法币的发行量,以期平衡财政赤字。  黄金和外汇迅速消耗和外流。由于法币已经根本不能保值,所以在1947年2月,出现了抢购黄金美钞的风潮。到1947年4月,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法币发行额又陡增至16万亿元。  1946年9月外汇牌价:1美金=3000元法币;半年后即1947年2月牌价:1美金=1万元法币;再过3个月即1947年5月4日牌价:1美金=3万元法币。  根据《大众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资料,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  1937年两头大牛,1938年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一头大牛,1940年一头小牛,1941年一头猪,1942年一条火腿,1943年一只母鸡,1944年半只母鸡,1945年一条鱼,1946年一个蛋,1947年一只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条,1948年4粒大米。  (引自《当代中国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第9—10页,及《通货膨胀简论》,参看《中国物价史》第432页。)  随着打内战庞大军费开支造成的财政困境,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1947年底,物价上涨速度为法币通货膨胀速度的倍,1948年8月增大到10倍。  法币在市面上的流通量,从1945年8月的5000多亿元,猛升到1947年11月的34万亿元,再猛升到1948年6月的250万亿元;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更猛增到604万亿元,为抗战前的47万倍。这时甚至出现了500万元票面的大钞。由此物价暴涨,达到抗战初期的493倍。在上海,1948年6月吃一块大饼要3万元,甚至乞丐也不愿收千元以下的法币。  当时的物价,据有人日记,1948年金圆券发行前夕的8月13日,在上海理发一次为240万元,购茶叶一斤约80万元,买毛巾袋一件,120万元。  1947—1948年,黄金、美钞、物价轮番狂涨,法币不可避免最后崩溃。  按法币计算的最低生活费  1946年  1946年2月20日,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前线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根据社会调查的结果,认为当时上海等城市一个五口之家最低生活费为法币156000元(购买力大约合抗战前法币50元,今人民币1500元)。  当时计算出这个最低生活费的根据是:每月一个五口之家,需要消耗大米1石2斗价2万元,煤球4担2万元,柴一担3000元,油10市斤5000元,蔬菜和副食品每天1500元、每月45000元,车力(交通费)每月33000元,房租、医疗费等3万元,共计法币156000元。  1946年初,法币100元约合今日人民币1元。  此后通货膨胀加剧,法币继续贬值。  1946年夏季大米涨到每石4.27万元(法币),合每市斤267元;黄豆每市斤200多元,豆油每市斤800多元,菜油每市斤700元;猪肉每市斤1300元,白糖每市斤1100元,酱油每市斤362元,食盐每市斤160元;豆腐(每4块)71元;白酒每市斤800元,黄酒每市斤400多元;士林布匹每市尺1100元,龙头细布每市尺700多元。上海等城市一个五口之家最低生活费约为法币30万元。  1946年夏季,法币200元约合今日人民币1元。  法币不断贬值,在金融市场上已经丧失信誉,大笔交易通常采用“黄白绿”即金条、银洋、美钞(黄的是金,白的是银,绿色的是美元)。一根金条为十两,一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一块银圆的购买力大约合今人民币30元。  也就是说,一根金条的价值大约合今人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