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儿子,你尽管说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力行为和吼叫来表达愤怒。也有的男孩会把愤怒埋在心里而一点都不表达出来。无论如何,通过攻击行为释放出来和把愤怒埋在心底而隐藏起来都显然地让愤怒走上了不恰当的旁门左道。

男孩的“支路”愤怒

愤怒的“支路”表达涉及到本书始终讨论的一个概念,即如果男孩不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并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就会从其他的非健康的途径表达出来,愤怒当然也属于一种情感。大家可能很熟悉“自卫还击”这个词,它其实就是人们被迫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对男孩来说,支路途径往往就是主动或被动的攻击行为,极少数还会出现肉体的(身体的)病症。当我对家长说起“支路情感”时,他们都立刻会联想到他们孩子的行为和身体症状。特别是对男孩的家长更有意义,因为男孩很少被训练得能直接而且健康地表达愤怒。

安德鲁关于离婚的“支路”愤怒

我见过一个11岁的男孩安德鲁,他身上突然一下子出现了一系列的病症:头痛、胃痛和失眠,而且也不愿意和朋友们一起玩儿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这些问题出现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安德鲁的妈妈怀疑他长了脑瘤。把所有想到的原因都被排除了之后,他妈妈觉得应该带他看一下心理医生了。初次见面时,安德鲁的妈妈把他描述为一个“敏感的”男孩(性格内向),说他在小的时候就常常由于感到伤心或受挫而哭泣。似乎是在刚上小学的时候他改变了,变得不太爱哭了,而且交了很多朋友。他妈妈还说,目前对于他绝对没有辱骂或蔑视等不利因素。

他父亲向我证实了离婚的事实,尽管离婚是很痛苦的,但他们还是离了,而且现在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当时家里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安德鲁把所有事都“处理得非常好”。在这里我要重点说明一下,把离婚的后果处理得非常好的孩子通常都非常好地隐瞒了自己的情感感受。我进一步询问,父母亲一致这样表示:“父母离婚、家也从大房子搬到了小房子,这些都没有让安德鲁掉过眼泪。他很会体贴人。事实上,是他帮助我们度过了那一段……”

在这一点上,安德鲁的身体症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或许这算是受过伤以后的反应。大多数家长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表达或流露负面情感,那就意味着孩子根本就“没有”负面情感。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孩子们其实非常清楚哪些情感能够安全表达哪些又不能安全表达。此外男孩还有“同流规则”加给他们的影响,令他们掩藏起了脆弱的心理感受。按照安德鲁的推断,如果他的父母因为离婚而伤感,他就不应该再难过了,不能让父母雪上加霜。但当他这样做了以后,他就放弃了自己的悲伤和愤怒的感受。

弄清事实 安德鲁让自己对父母离婚的感受“消失”了,不仅如此,当他的父亲开始和别人约会的时候,这又让他受到了新的刺激。可以理解,安德鲁的父母觉察不到让他受到了这种刺激。毕竟安德鲁“轻松度过”了离婚及其带来的变化,能很方便地互相探望,而且在学校他也做得不错。他们相信,安德鲁已经克服了离婚事件给他的情感造成的任何影响。所以当他父亲开始与人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刚好在安德鲁身体不适之前一周开始的),父母都想不到这也和安德鲁的身体有关系。而且,他父亲的新女友很不错,而且本来就是原来这家人的朋友!

从成长心理学中我们懂得了,家长离婚以后,孩子的内心总怀着一个愿望,那就是父母有一天会破镜重圆。这种想法时而清晰时而朦胧。而且不论是儿童还是少年都会这样。(我有一位朋友,很多年前离婚了。就在她即将再婚的前一天晚上,17岁的儿子给她打去电话,问她:“假如爸爸一小时之内给你打个电话说想跟你重归于好,你会取消这次婚礼吗?”)

为安德鲁治疗 对安德鲁的治疗重点是帮助他辨识并表达由于离婚事件导致“消失”的情感,而现在它们正走在支路上。我的方式就是让他立足于现在并理清楚已经发生的事。安德鲁对于父亲与别人约会很生气,一方面是因为这打碎了他的破镜重圆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母亲还没有找到别的合适的人,安德鲁担心她会因此而伤心和孤独。在这个年岁,他已经意识到必须让妈妈不再受伤害(想象)。父母离婚以后,他已经“顶门立户”了。(任何孩子在照顾父母的情感方面都有些力不从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男孩的怒气(6)

于是,针对安德鲁的另一种治疗手段就是帮助他和他的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安德鲁来说,他需要深切地领会别人的感受(比方说对妈妈),而不要在其中掺杂自己的感受。这种治疗也包括让家长配合,在家里给他传授一些教育和成长的知识,旨在促进其健康的情感表达。这里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安德鲁的家长发现他们不能把学到的有关儿童发育的新知识用在他们别的孩子身上,因为她们是时时处处都要表达自己感受的女孩。

像大多数男孩一样,安德鲁已经学会了不把负面情感说出来,更糟糕的是,他同时还要限制自己的正面情感。在他的经历中很少有乐趣或“活力”。让安德鲁的身体恢复正常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帮助他保持健康的情感表达。肯定地说,他的父母自己也从此学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重要的情感技巧(特别是他父亲,因为也是在“同流规则”的伴随下长大的)。经过两个月的心理治疗,安德鲁的症状完全消失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怒

愤怒表达的多样化与很多个体因素都有关,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气质与性格、文化环境以及遗传效应。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许多人很难改掉坏脾气,可是却学会了不用打、踢、吼叫的方式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男孩愤怒表达的发展过程往往与女孩的不同呢?

愤怒是为人的标志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自我表现的概念以及与其伴随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的能力)说起。男孩在具有个体意识之前是没有愤怒情感的,相当于要经历一次“心理能力的萌生”(马勒、派恩和伯格曼 1975)。如果愤怒真的和感受到身体或心理的威胁很有关系,那以上说法就很有意义,因为男孩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只有不属于他人的一部分才谈得上感受到威胁。这种个性化思维通常会在两岁时出现,所以当婴儿因为没吃好或者疼痛不适而感到受委屈的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发怒了,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不同于他人的(扎汉…瓦克西勒和史密斯 1992)。

一点也不奇怪,孩子恰恰就是以一次发脾气来完成其“心理能力萌生”的。一个有了自己独特想法的孩子,当有人对他说:“别那样,不许把玩具扔到窗户上!”他会真的会感到很生气。所有的否定性话语都被看作是对他的新的个体意识的威胁,加上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缓冲怒气,怒火爆发就在所难免了。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幼小的孩子们在很多的事上听到别人对自己说“不”,实际上这种事简直太多了。大人们可能要和幼儿展开无休止的意志角力——就像两个在拳击台上的对手一样。

气质与发怒的关系

家长对付孩子的发怒次数多不多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在2岁时和3岁时的“随和”或“倔强”做过比较。当小家伙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出于安全的考虑,家长必须给他定出一些限制。我的孩子第一次看牙医的时候,医生说的一句话给我颇深的印象:“这个年岁的孩子,都是猴儿精,一会儿一变。”当然,并非所有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坏脾气而困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