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前言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如意和坎坷,有积怨也有突来横祸,有意外的惊喜也有沉重的打击。人生在世总是脱不了与人的干系,即使你出家在外,也逃不出人的定数。宠辱不惊、得失不计是不可能达到的顶巅。只是我们去面对时〃糊涂〃一点,及时把心态调整到正常状态。积极生活,平常工作,有如天边闲云,何处来何处去任其自然。尽可能地把思想放到局外去考量。对人、对已都要放宽去想,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遇到问题心中几分清醒,言行少许糊涂,进退自如、伸屈悠然,不亦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吗?俗语总结得好:〃人情留一线,以后好相见〃。

〃难得糊涂〃是一种难得的品德,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度,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襟怀,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智大勇。正是〃难得糊涂〃的警醒,才能使人们在当今的纷争世界里,闲看庭前花飞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以豁达之情笑看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糊涂〃不是犯傻,不是愚昧;而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必过分认真,过分计较,还需要点糊涂的态度。

当然,装糊涂不是〃留一手〃,不是等〃秋后算帐〃,而是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给矛盾缓解留点余地,给生活也增添一点〃朦胧美〃,有时还会成为恋人之间、情人之间、夫妻之间增进情感的一个机遇。

世间的万物,并非如溪水般清澈见底,人的见地亦不可能完全统一,待人、遇事有些时间不得不糊涂度过。〃水至清无鱼,人至精无友〃古训的得来,绝非是文人凭空臆造的,而是对人世纷纭的总结,虽然字里行间有些灰调子,但不可置否这是一种经验式的实用主义。这种主义在现实社会中还是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这就是〃难得糊涂〃生命力的所在。

郑板桥所言的糊涂,并非是懵懂中的一塌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地得过且过。我们面对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我们面对的人们,是一个具有主观情感的变化物;我们面对的事,是一个特定环境综合的结果。人与社会、人与事、人与人,错综复杂,千奇百怪,千变万化。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去理出一个是和非,因和果来。倘若如是,我们整天都会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纵使弄出了头绪,也于社会于事于人无补益。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糊涂便是极为不易的淡泊名利,而板桥先生还要在〃糊涂〃前加上〃难得〃两字,可见要达到此种人生境界,并非单单自然的造化,必须经历后天几多的锤炼。先生之言至诚,便是为了天下人少些私欲近利,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谋更多更大的利益。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安身立命;而平平安安地过一生;却并非那么容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多年同事突然反目成仇;昔日朋友突然不欢而散;刚犯错误就有人落井下石;升职加薪有人暗中使坏;妻子说你不顾家庭;领导说你不识抬举。在那一刻;你一定会从心里发出叹息:做人难;处世难;难于上青天。面对这些重重难题;我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技巧来应付呢?完美的答案;就是细读……《难得糊涂》。

这本将古代处世智慧与现代社交精华结合于一体的通俗专著的妙处在于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纳、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经商做官、家庭生活等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办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社会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为我们解决家庭、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困惑提供了针对性的答案。阅读它、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你将会受益无穷。

※虹※桥书※吧※BOOK。※

第2节:糊涂一下也无妨

第一章:为人……低调生存的糊涂艺术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为官清廉,流传于世的〃难得糊涂〃便是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想聪明难,想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是难上加难。

〃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难得糊涂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傻子的行为,甚至会引人嘲笑,实际上难得糊涂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不仅不傻实乃聪明之至!

糊涂一下也无妨

糊涂是一种心态,一种做人的智慧。世上许多事,本没有搞那么清楚的必要,得过且过,偶尔糊涂几下又有什么大碍呢?

人们一向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在东方,中国有盘古开辟天地之说,有夸父身化万物之说,说明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有真假;现代科学也论证了,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尔后才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大千世界。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从混沌空间走向明晰和精确:数字逻辑的严密、物理化学的缜密实验和论证、仪器仪表的精确完美。但是就在这精确与严密中,人们发现了人生的苍白与无奈,连人也成了一部精确的机器,凡事斤斤计较,凡事追求因果必然。

一切都清楚明白使事实反而更加苍白无力,雾里看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艺术审美中,所谓的〃神秘〃和〃空灵〃,所谓的〃尽在不言中〃,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是模糊朦胧产生的巨大效果。

追求精确是没有止境的,研究物质组成,人们发现了分子;深究分子组成,又发现了原子;分析原子结构,又发现了电子和原子核,今后还会有人继续研究下去,但世界的无极与太极,使人们犹如闻到香味而去追寻黄油一样,无休止地追求下去,但每前进一步都将显得更艰难和代价的昂贵,人们如一架精密仪器在为了寻求准确而工作。

但是,什么是〃精确〃本身就很模糊,人们认识到〃精确〃的无限,于是转而研究模糊,这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巨大转变和飞跃。混沌学、模糊理论产生了。人们高兴地发现,精确远不如模糊更符合事物的本原。而且这门科学亦开始应用于洗衣机、电脑信息产业等领域,前景广阔。

由此可见,人类的总体认知过程,包括世界本身恰似一螺旋:从混沌开始,归于混沌,中间走过了数字和精确。科学正返朴归真。

天道人事,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归于混沌,归于糊涂。

自清朝文坛奇人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这一千古不朽的四字之后,〃难得糊涂〃便成了许多人的人生箴言、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历史发展到今天,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万千的万花筒般的景象,在这样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很多人处在事业未竞的悲哀、爱情失败的痛苦、人际关系复杂的苦恼与管理头绪的混乱之中,世界虽未走到尽头,但失望、沮丧的情绪却笼罩了这个纷乱的世界,于是乎,〃难得糊涂〃的书法作品四海泛滥,糊涂的学问五洲尊奉。然而对于糊涂学这一古老的命题阐释,正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其实,糊涂学并非神秘的高深莫测的学问,可以说,它是人生随处可见的学问,回望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灿烂的传统文化,他们早已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困惑,提供了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贯通的答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