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中国古代人打仗,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所提出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反倒狭隘的多。反映了诸葛亮潜意识中存在的忽视客观环境,夸大主观努力的思想。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刘备的确不具备恢复汉室的“天时”。诸葛亮提出以“人谋”来抵“天时”的口号,颇投刘备喜好。

缺陷之二:用兵太贪,实力分散

用兵打仗,最忌兵力分散。而“隆中对”恰恰就犯了这样一个兵家之大忌,提出“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错误主张。事实上,后来诸葛亮也坚定执行了这一错误路线,一方面让镇守荆州的关羽主动出击攻打樊城,另一方面组织汉中的大部队准备大举进攻曹操。结果由于兵力过于分散,导致荆州被孙权袭取,关羽也惨遭杀害。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毛泽东对“隆中对”的评价,他在谈到诸葛亮之败时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缺陷之三:对困难估计不足

在曹操、孙权、刘备、刘彰、张鲁这些军阀之间,刘备是实力最弱的一支力量,但刘备所怀的“恢复汉室”的希望最强烈。刘备所担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对皇室宗亲的概念将会越来越淡漠,而天命定数的观念却会渐渐占据人们的内心深处。诸葛亮向刘备描绘了一个“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美好未来,恰恰就是刘备最喜欢听的话。这一席话忽视了未来的斗争困难,却让刘备听得如痴如醉。可见,“隆中对”本身就是一副迷魂汤。

孔明临行时嘱付自己的弟弟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这足以说明他对未来的困难估计不足。等到他走出隆中的时候,才发现遇到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凭他的能力根本不能实现“隆中对”里的宏图大志。在他陷入与司马懿之间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隆中对”里所规划的内容已经变成了泡影,而“病死五丈原”也便成了他必然的宿命。

。。

“隆中对”外来和尚的迷魂汤(2)

补注说明:

史学家对“三顾茅庐”的问题也有争议,虽然《三国志》认可了“三顾茅庐”的说法,但《魏略》和司马彪所著《九州春秋》均记载是诸葛亮先主动去求见刘备,而没有“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还有人猜测,可能是诸葛亮先去向刘备毛遂自荐,然后才是刘备的礼贤下士,主动邀请。只不过中国人还是更愿意接受“三顾茅庐”的说法,这大概说明中国人对雇主总是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借用外脑未必灵验

世界最著名咨询公司之一的麦肯锡公司,曾是国内企业家眼中的“世外高人”。国内知名企业实达集团就曾经以300万元请麦肯锡为实达设计营销方案。麦肯锡的专家给实达开出了管理改革“处方”:打散下属各个供产销自成体系的子公司,重组为集团统一整合的事业部制。由于这套西方先进管理方案似乎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它让公司变革历时半年,在实达内部被形容为“千人大换岗”,其直接后果是,长达半年的经营和效益大滑坡,直接和间接损失过1亿元。最终,实达只得调整回到原来的管理体制。

错用了麦肯锡的实达,与错用的诸葛亮的刘备一样,都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实达改革失败3年之后,其集团总裁叶龙与麦肯锡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望博和董事吴亦兵曾共同约见媒体记者,公开宣称:实达巨亏,并被ST,与麦肯锡甚至与叶龙都无关。

叶龙说麦肯锡的方案绝对是好方案,可惜他自己当年有些操之过急,把本应花1年时间做的事放在3个月内就完成,显然不太可能。叶龙还为自己辩解:虽然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集团层面最终没有全面推行,但这并不是一个巨大损失。因为通过这场变革,各个子公司都已经树立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意识。麦肯锡公司也公开推卸责任,其北京分公司董事吴亦兵表示:“客户并不是病人,麦肯锡也不是医生,而更像是教练。”后来便有记者撰文质疑:教练训练的球员比赛时惨败球场,难道他就不该负任何责任吗?

就在国内企业家纷纷把麦肯锡供为“神仙”的时候,网上却开始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麦肯锡的笑话:

有一个老头,正在草地上放羊,忽然走来一个年轻人,年经人走到老头面前说:老先生,我可以为您服务,我将告诉您,您的这群羊有几头,作为酬劳您需要给我一头羊。老头还未作答,年轻人就开始了工作,年轻人用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链接上NASA的内部网,调动低轨道卫星,把卫星遥感成像的图片再通过软件分析,数十分钟后,年轻人再次走到老头面前:老先生,您的羊群共有763头。说完后他抱起一只羊就要走。

老头这时叫住了年轻人:“年轻人,如果我能猜出你就职的公司,你可不可以把酬劳还给我?”“可以。”年轻人答。“你是麦肯锡公司的。”老头说。年轻人很惊讶:“您怎么知道?”老头笑了:“因为你具有该公司咨询人员的所有特点啊,第一。你不请自来。第二。你告诉我的分析结果是我本就知道的。第三。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当年的诸葛亮如同现在的麦肯锡一样精明,只不过当年的刘备却不及放羊老头那样明白。所以,刘备的“羊群”最终被诸葛亮搞散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谁来考核“外来的和尚”?

诸葛亮仅凭“隆中对”中的一席煽情话语,就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自然引起了关羽、张飞的不满。《三国演义》编造了“火烧博望坡”的故事,让诸葛亮一出山就镇服了关张二人。实际上在后来的征战中,这二人也从来没有服气过诸葛亮这个“外来和尚”。所以有后人曾经怀疑,诸葛亮是为了除掉关羽这个“刺头”而故意不发兵援助荆州。按下这一历史悬案不说,我们先来谈一谈考核“外来和尚”的问题。

很明显,刘备对诸葛亮的任用缺乏必要的前期考察,也缺乏后续的绩效考核。客观评价诸葛亮,除了奔赴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外,几乎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成绩。但刘备却给了诸葛亮丞相兼军师的职位。这不能不说是刘备的重大失误。

为了掩盖用人方面的失误,刘备不得不为诸葛亮护短。在诸葛亮违背盟约而“三气周瑜”的过程中,刘备是诸葛亮的坚强后盾。当荆州因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而丢失且关羽英勇就义的时候,刘备也没有指责诸葛亮,听凭诸葛亮把荆州之失归罪在关羽的“刚而自矜”上。实际上,刘备是心里有苦说不出。毕竟“三顾茅庐”的故事已被传为佳话,刘备即使心里已经清楚诸葛亮有问题,也不能马上就处罚诸葛亮,否则会被世人笑话自己的眼光问题。所以刘备必须亲征东吴,用一场胜利来向孔明暗示:其实我比你更强。然后再暗暗削弱诸葛亮的权利。然而,刘备东征还是以惨败而告终了。此时再想动诸葛亮已经来不及,于是刘备不得不顺水推舟,上演“白帝托孤”的一幕。

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目前的现状:海龟派人才异常走俏,颇有点孔明遇到了刘备的样子。各单位往往不假思索就对海龟派委之以重任,而对于本土人才,则以相当苛刻的条件进行约束。不论是在公司CEO,还是在学术带头人的位子上,均充斥着大量没有经过严格考察的海龟派。而那些劳苦功高的本土派人才,则被排挤到了无法舒展的地带。

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在获取同一职位时所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外来人才放宽了限制。比如,外来人才不用去考政治课程就可以被国内高校聘为教授、院长等职,而政治课程却要伴随本土人才一生,本土人才上大学要考政治课,读硕士要考政治课,评职称要考政治课。这给人一种感觉:似乎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政治课的海龟派要具备更高的政治可靠度,而那些从小到大就不离马列教材的本土人才反倒很让人放心不下了?若真是这样,开设政治课又有什么意义呢?

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曾对“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说法提出质疑。他认为,“本地和尚”可能更会念好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