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诸葛亮必败》编辑推荐

我们总盼望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刘备”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

我们总想做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实质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实战能力太差了。

我们不讲信用,潜意识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应东吴要归还荆州,却三番五次赖拖延,而且还“三气周瑜”,导致盟国的军事统帅一命呜呼了么?

我们急功近利,干什么事妄想一蹴而就,像极了诸葛亮在条件不成熟时强攻曹魏的情形。

我们喜欢做秀,诸葛亮可以做我们的祖师。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为自己做足了形象包装。

我们出了问题便喜欢互相推诿,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早就做出了示范。他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为了关羽自己的问题,却把自己作为一个最高统帅应负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

我们无法做到“举重若轻”,一点点针尖大的小事,也让我们耗费心神。这不就是那个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的形象写照吗?

我们为事业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诸葛亮为事业则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连起码的健康知识都不懂,怎能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呢?

这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缜密的历史分析,还原了诸葛亮之死的真相。

这是一部警示现代的震撼之作,书中展现思辨流畅的笔调,揭示了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所信奉的诸葛亮神话,如同皇帝的新衣,愚弄着我们自己的心智。外国皇帝的新衣已经被外国小孩识破了,但中国丞相的旧衣却依然供奉在中国人心头。这是中国人精神中毒的集体症状,也是中国式悲哀的集中体现。

本书纵横捭阖,贯通古今,将大量现代政治、经济事件巧妙融合于历史分析中,既是一本精彩的社科读物,又是一本很好的管理教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诸葛亮必败》目录

序言

第一篇诚信缺失的代价

三气周瑜”与诸葛亮的诚信问题

盟友反目:诚信缺失的代价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吗?

当代中国的信用环境

第二篇战略固执的致命之处

细节未必决定成败

创意未必挽救命运

中国文化的战略固执

第三篇急功近利酿恶果

诸葛亮的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是民族特性吗?

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的GDP崇拜心理

第四篇耀眼光环下的绩效泡沫

“七擒孟获”使“心战”落空

赔本赚吆喝的北伐战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