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赵匡胤传奇 > 第105部分(第1页)

第105部分(第1页)

太祖道:“汝等有所不知:当日四妹堕崖于村郊荒野,村中无人知晓,朕当时也只是匆匆营葬,更无立碑树碣,若非朕躬亲临,如何寻觅得到?再者:四妹之死,令朕肝肠寸断,梦寐难安,此行若不亲临祭奠则心境永难平伏也。”

郭进见太祖去意如此坚决,料想劝也无益,便说:“看来皇上是非去不可的了,但陕北长城之外便是沙碛大漠之地,常有辽人出没,必须小心提防。”

太祖道:“这倒无妨。想当年朕孤身一人独行千里也能把四妹送到哪里,如今有六万大军,战将如云,难道还怕他几个契丹散兵游勇不成?”

二人见太祖说得如此情深义切,料是劝也无用,高怀德说道:“长城外面契丹散兵虽说不多,但也不宜滞留太久,只恐引起辽人惊觉,前来干扰,惊动圣驾那就反为不妙了。”

太祖道:“尔等尽可放心,朕都已计算好了。替四妹树碑立墓,所花不过一天半天功夫。至于建庙,关键在乎工匠材料。朕也都看好了,长安故宫废殿正在修葺,正好就地取材……”说罢,随即又把苗训宣了进来,把刚才臣所议之事告诉了他,就命他们三人连夜拟好前往米脂修建京娘庙的规划。

次日,太祖召来白长海等官员,宣谕圣驾前往陕北巡边,并须在长安携带泥木工匠,基建材料等前往。

皇上开口要的东西,哪有办不到之理?于是,苗训、高怀德、郭进等三人就在修葺故宫殿堂的工地上要了几十个工匠,又在工地上选好了一批砖瓦木材,还在太庙后室选了一套棺椁衣冠等,分作车装马驮,随队伍一起前往。当然,要这些东西干甚么用?哪是谁也不敢过问的。

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陕北,不一日,抵达米脂,皇师来到了赵家庄附近驻扎下来,

太祖首先是领着众人来至崖下,找到了当年的京娘埋香冢,太祖已是肝肠寸断,伤心不已。当下就由丽妃娘娘代主祭奠,苗训道长指点众人轻轻扒开冢上黄土,只见黄土之下,厚厚的、层层叠叠的山丹丹花儿、枝干虽乾,但叶色仍翠,花瓣仍艳,众人正惊奇不已,刚又再轻轻扒开花儿时,忽地一缕轻烟袅袅升起,夹着一阵香风扑面而来。待到众人挪开花儿时,都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下面钗、钏、衣、履整整齐齐的排置着,就如蝉儿委蜕般的,单单不见京娘的香躯。

郭进见了,嚷道:“皇上!莫不是找错地方了?怎的不见四妹的……”

太祖也正自吃惊不小,忙说:“错不了的!当时我正是折了这些花儿掩盖她的。她手上的黄绢帕也在这儿,焉有错得之理!”

苗训仔细看了一遍,说道:“启禀皇上:这地方没有错,贫道一看便悟了。这位娘娘并不是凡俗女子,乃是仙姬转世下凡的。她离开尘世之后,她的躯体也不会留在凡间的。”

高怀德忙问道:“此话怎讲?”

苗训道:“在道家来说,这就叫‘仙蜕’。上古时代的黄帝升遐以后,也是仙蜕了,所以现在的黄陵是衣冠冢。”

郭进道:“如此说来,咱们的四妹也是仙蜕了?哪该咋办?”

高怀德想了一想,转向皇上问道:“按军师所说,四妹的遗体分明也就是仙蜕了。仙凡相隔,何处寻觅?不若就照上古时代的黄帝升遐以后的办法,也给四妹立起个衣冠冢来,岂不更好?”

太祖原来身临此地,心中本已十分伤感,后来发现京娘连遗体都不见了,更又平添了十分恼闷,如今听了苗训的一番说话,心中始得释然,高怀德的建议也是十分合理得体的,于是,便下旨照办。

于是,就把京娘遗下的衣履殓入棺椁,就在崖下重建陵立墓,赵家庄村民闻讯,纷纷前来祭奠,看见当年送她回来的大哥哥原来就是当今皇上,莫不欣喜若狂,齐呼万岁。

太祖即令三大伯为陵园看守,又令地方守吏划给良田百亩,作为守陵费用。次日,移驾米脂县城,即令苗训选址,即时兴建庙宇。

良工砖料是带备了的,图形规画苗训早已心中有数,加上米脂县令动员了全县的良工巧匠参与,不消数日,便建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堂。太祖见了,龙心大悦,御书亲题“赵鹂仙姬庙”匾,有从赵家庄召来老仆赵福,在此守庙,此后数百年间,香烟不绝。米脂美女,代代如花,这都是托仙姬之福泽也。

正是:蟠桃会上动情因,致使仙姬下凡尘。相思债惹相思劫,留下相思说到今。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十五回: 张永德知机归大宋  李重进抗命殉扬州

上回说到那“赵鹂仙姬庙”竣工挂匾之日,不但是米脂城里万人空巷,都前来看热闹,更加上四乡八面的村民,听说是当今皇帝亲临米脂,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都牵儿带女的前来一睹皇帝的龙颜,太祖见边民如此拥戴,更是喜不自胜,更令军中健儿打起英雄鼓,奏起得胜令,陕北边民,近百年来遭受战乱之难,颠沛之苦,今日得睹中国皇帝御驾巡边,与民同乐,都道是千秋不遇的盛事,也都载歌载舞,乐个忘乎所以。

正在这时,忽有成百上千只黄鹂飞临上空,盘旋飞翔于太祖头上,莺歌宛啭,就如与众人合唱般的。众人看了都啧啧称奇,有一只黄鹂更是飞得贴近太祖身前,高歌不已。

坠儿更又是激动,又是高兴,高喊道:“皇上,你的四妹看你来啦!”这时,高怀德,郭进都围拢到太祖身边,大家都激动的热泪盈眶,各各合什默默祝祷,太祖见了这番情景,积压十年的抑郁,始得消散。

次日,下旨班师回朝,正是:有话即长,无话则短。一路平安,无需细述。

且说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担心的就是前朝的武将不服,前朝留下最令赵匡胤放心不下的三个将领就是张永德,李重进,李筠。既是皇亲,又是位高权重,又都是一州节度。就在此前不久,李筠就因公然对抗,被灭掉了,其他两个又怎样呢?回到汴京后,太祖又开始思量着这个问题了。

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一直跟随郭威左右,屡立战功,备受重用。郭威把帝位传与柴荣,他本来已是一肚子的不高兴。无奈这事郭威生前已作定议,弥留之际又是亲口遗嘱,只得遵从。自从柴荣继位以后,十分宠信赵匡胤,心中更是妒恨不已,如今见赵匡胤夺了少帝皇位,自己哪里甘心伏低做小?因而决意谋反。

李筠反宋之初,李重进立即就派了他的心腹将佐翟守珣前往与他联系,计议两处联手,南北合围,共同对付赵匡胤。翟守珣素知李筠志大才疏,李重进有勇无谋,且又都是兵微将寡,难与匡胤匹敌,举事必败的。因而在前往潞州途中,悄悄潜入御营,把李重进写给李筠的书信呈与宋太祖,太祖看后,重赏守珣,并对守珣道:“天下久乱,人心向治,难得卿深明大义,不从逆乱,效忠朝廷,可谓明智之士。如今潞州不日可克,卿若能说使重进稍缓其谋,莫令二逆并作,以便朝廷一一处置,功莫大焉。”仍把李重进写给李筠的信交还守珣,并嘱咐他勿动声色,依旧把信交给李筠,看他二人如何行事,速来回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