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我成为崇祯以后1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卢象升本来没把崇祯放在眼里,可他听了崇祯的话,一下子引起了共鸣。当然了,如果他知道面前二十岁不到的人是当今皇帝那又另当别论了。

“小兄弟说的对极了,太祖开国的时候还好些,有中山王徐达和开明王常遇春等等青史留名的将帅。

可洪武末年到如今,放眼大明,哪里还有绝世猛将啊!原因就是朝廷一直重文轻武,每有武将领兵在外,必有一文臣位在其上,还有诸多的监军太监,那些人根本不懂军事,致使将领遭受掣肘,常尝败绩,有的饮恨终生啊!”

卢象升本来谨慎的很,这样议论朝政是不应该的,可他今天觉得救的这个小孩子挺不凡,而且极有见地,说的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了,所以一激动,嘴巴就没了把门的,当然,崇祯那个拍马屁般的小故事也起到了作用。

我点点头,想要看看卢象升到底有多少能耐,询问道:“建斗兄说的对,可是有句话说的好,以史为镜,本朝以文官挂帅也不是全无道理,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避免了内部的军事冲突。

建斗兄请想,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不世雄才,能够统驭部下的将领,可之后呢?如果宋太祖不杯酒释兵权,那么有宋一朝,可能早就覆灭了,再说唐朝的藩镇之祸,最后大唐不就是毁在了领兵自重的朱温手里嘛!所以说重文轻武也是有好处的,建斗兄以为如何?”

卢象升没想到崇祯先是拿出本朝重文轻武加以批评,现在又反过来维护这个政策,把他弄的有点晕,但是仔细琢磨那些话,又句句在理,让他沉思起来。

卢象升思索良久,以掌击地道:“听小兄弟的话,让人深思啊!建斗不才,以为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并济,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啊!”

“建斗高才啊!象秦朝元朝,武力强大,谋臣名将辈出,但是却迅速的灰飞烟灭;两宋的文化何其鼎盛,文臣更是当道,可却屡屡遭受外族的欺凌;只有开国时的汉朝唐朝,文韬武略并重,才传承了三四百年。”

这个道理在后世的时候是浅显易懂的,和谐社会还需要武力保障呢!可在这个时代却很难以理解,因为思想都被束缚住了,卢象升能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精髓,可见为人极其聪明。

“惭愧,实在是惭愧,山野遗明珠,有志不在年高,小兄弟才是高才啊!”卢象升对崇祯很佩服,崇祯的一席话使他的心境一下子开阔了不少,足以成为他的老师啊!

我微微一笑,道:“其实强兵才是最好的办法,一旦士兵个个勇悍有度,那么无论是谁指挥他们,攻城略地都会无往不利,所以说兵贵精,而将贵智,当然了,将领智勇双全就更好了,打胜仗的机会更大。”

卢象升刚想说话,就听见树林外面传来马匹的嘶鸣声,他转身往外看,一大队官兵由远而近,看其队列就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心中大为安定,这表明前来的队伍是正经的军队,和之前遇到的那些兵痞子不一样。

我扭头朝外看,发现队伍中有一杆大大的李字旗,那么领兵带队的肯定是李邦华,他妈的,这回得狠狠的教训他一下,怎么带兵的,老子被他带的兵撵的差点没命啊!

正文 第十二章 损兵折将

李邦华的脸色已经变的青黑,一个身受重伤的锦衣卫给他送去了极其不好的消息,他带领两千京营人马迅速展开搜索,搜索的结果让他都快哭了。

内阁大学士刘鸿训和钱龙锡受了轻伤,工部左侍郎张维枢的大腿被划了一刀,户部右侍郎王家桢的脑袋都找不到了,二十名锦衣卫只有三个活着的,这些都没让李邦华害怕,让他心急火燎的是崇祯皇帝不见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担心的嘴上顿时起了一片水泡。

一同寻找崇祯的还有惠安伯张庆臻,他原本被原装的崇祯内定为京营的总督,后来李邦华奉命整治京营,他则当了李邦华的助手,主要管理巡捕营,用新名词说,算是北京地区的公安局长吧!

张庆臻的脸色比李邦华强不到哪去,因为抓到的那些行凶的兵痞子,大半是归他管辖的,他首先要承担御下不严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可大可小,最坏的结果就是崇祯下落不明,他只好把脑袋拿下来陪葬了。

“爵爷,我们还是分开找吧!这样找到皇上的机会会大一些。”李邦华如果不是怕引起混乱,早就把队伍分散开寻找崇祯了。他对京营人马的素质产生了怀疑,不敢再让这些军兵分散行动。

张庆臻也有这个想法,刚要点头同意,发现李邦华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前面,他跟着扭头一看,脸上充满惊喜道:“是皇上!”

我得知是李邦华领兵,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拉着卢象升走出了树林,“建斗兄,前面领兵的乃是我的朋友,这下我们算是安全了。”

卢象升哦了一声,一时错误判断崇祯应该是官宦人家的子弟,看来小伙子前途无量啊!

“臣该死……臣该死……!”李邦华和张庆臻双双跑到崇祯皇帝面前,跪倒在地,李邦华都哭了,嘴唇抖动不停,说起话来连续的颤音。

看到两个顶盔冠甲的朝廷大将跪在身边小青年的面前,两个文官口称臣该死。卢象升的心一下子翻了三个筋斗,整个人都石化了,心中惊呼连连,“他是皇上!当今的万岁,天呐!刚才自己都胡说了些什么呀!”

我心中有气也不能在此时此地怪罪李邦华和张庆臻,咳嗽一声道:“起来吧!有帐不怕算,咱们回去再说,建斗,既然遇上了,就一起走吧!”我见卢象升面无表情傻傻的模样,知道再叫他建斗兄,估计他也不敢应声了。

卢象升听了崇祯的招呼,如梦方醒,跪倒在地道:“微臣有眼不识万岁,在万岁面前信口开河,罪该万死。”

我用双手把卢象升搀扶起来,“建斗此言差矣!刚才所述句句在理,何来信口开河之说,你我君臣以后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哩!如此作态岂不有损君臣的感情,走吧!”

卢象升听了崇祯的话,身上的血液立即沸腾起来,从崇祯皇帝的话语中,他感觉到了四个字,真诚相待,一个皇帝对臣子如此厚待,除了鞠躬尽瘁之外,他再也没有其他报答君恩的方法了。

古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爱。

回到紫禁城已经快吃晚饭了,可我现在一点食欲都没有。王家桢死了,张维枢身受重伤,刘鸿训和钱龙锡伤虽不重,但是受惊不小。这几个人都是我颇为倚重的助手,遭受此祸的根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军队的问题。

我看了看跪在书案前的李邦华和张庆臻,他们俩不可能知道下面的士兵会干什么,而且地震过后打砸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也怪不得他们太多,“你们俩虽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是领导不利也是罪过,罚俸三年,你们觉得如何啊?”

李邦华和张庆臻都没想到崇祯皇帝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庆幸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崇祯皇帝的爱护,异口同声道:“多谢皇上从轻发落。”

“那些混蛋都抓起来了吧!先不要杀,明天让乔允升会同兵部一起审理,审理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主要是拿那些混蛋做例子,让其他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今天遇到了卢象升,已经对京营的人马失去了兴趣,与其花费大把的钱财精力维护京营,还不如让卢象升招募新军呢!

至于此时的京营,最好的办法是调他们去辽东,让他们在袁崇焕那里经历一下血与火的实战训练,估计能活下来的,也都会变成关宁铁骑的一部分。

“皇上所言极是,借此机会就应该整肃军纪,把其他不法的军兵也从严治罪,否则这样的事情难保不再发生。”李邦华极其赞同崇祯皇帝的想法。

张庆臻眉头微皱,道:“皇上,这样一来,会不会激起兵变啊?微臣以为还是稳妥一下比较好。”

“张爱卿的担心不无道理,可是整肃军纪刻不容缓,这样吧!你找人把受害的老百姓都聚集起来,让他们也参与公开的审理。”我突发奇想来了一个公审大会,这个想法太好了,既可以避免兵变,又能让百姓归心,我还真是聪明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