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揭秘高盛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在评论美国银行在中国建设银行获利140亿美元时曾说,这就是水平!

电影《南征北战》里有句经典台词:“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太狡猾。” 高盛、美国银行这些洋人们也许会对*说:“不是我们水平高,而是有些人太无能。”

4、花钱买到了什么样的机制?

高盛们知道中国政府要迫不及待地为中国的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于是片面强调中国银行估值不利的一面,而中国有关机构在反驳国内关于“贱卖论”时,同样特别强调中国银行低估值的客观理由,声称非如此则不能吸引国际大机构,非如此则不能受到国外估值机构认可。结果是,中国从一开始就主动将中国国有企业、中国的银行的定价权交给了高盛这些国际投资者手中,而很多人居然对外资低价进入欢呼雀跃。

中国工商银行以优惠条件引进高盛这一战略投资者,希望从高盛获得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改善公司治理。不知道高盛这位中国工商银行花高价请来的战略投资者到底教给了中国工商银行什么,而中国工商银行从高盛那里又到底学到了什么?

二、鼓噪人民币升值

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争论始于2001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中国的廉价货币” 与2001年《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的升级” 文章。

1、高盛是怎样鼓噪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席卷中国金融业(3)

在这场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争论中,高盛从一开始就鼓噪人民币升值,而且应该大幅度升值。

早在2003年11月,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人民币问题是中国的而非任何外部压力的问题。她说,汇率是价格信号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应以此为起点而不应过多考虑外部压力,并根据当时的情况预测,汇率如不动,通货膨胀难以避免。

此后,2005年3月,高盛发布研究报告《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需》,报告认为中国增长模式存在内外需失衡的隐忧,并预测未来6个月人民币随时可能升值。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调整,但2%的升值幅度小于高盛的预测。

随后,梁红再度表示,如果人民币以小幅缓慢爬行升值,为缓解升值压力,将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她还分析认为,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不会出现20世纪80年代的“日元升值综合征”。

2005年11月,梁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以经济学理性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将不可避免,人民币币值重估可能会“随时发生”。她认为,中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包括平抑通货膨胀、投资过热以及由于货币低估和热钱流入导致的金融环境过于宽松,“也在呼唤汇率制度的改变”。

2005年12月,梁红说:“人民币汇率至少被低估20%。”2008年2月,梁红接着说:“人民币升值12%,可以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另一位主张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就是高盛亚洲副董事长肯尼思·柯蒂斯。

2005年5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美元贬值对全球的冲击”分论坛上,高盛亚洲副董事长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就这两个问题作了一番热烈讨论。肯尼思·柯蒂斯在论坛上声称,人民币升值5%~10%“应当是合适的”。柯蒂斯说,现在的政治情况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况已经“很不一样”,人民币升值后不会出现类似日本当年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美国带头逼迫日本政府同意日元升值。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合英国、西德、法国,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1985年,日元对美元平均汇率为239∶1; 到1988年,上升到128∶1。日元的升值导致按美元计算的日本GDP凭空增加一倍,上升到美国GDP的50%——这是迄今为止美国GDP最有可能被其他国家超越的机会。1987年被美国确定为“美国历史性地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在1989~1991年间被日本三菱集团以亿美元收购了80%的股权。日元的升值导致大量美元进入日本,日本股市、楼市暴涨。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指数日经225指数上涨到38950点,然而,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日元汇率下跌,日本GDP再次跌回美国的25%。洛克菲勒中心又回到了美国人手中——1996年三菱集团以大约11亿美元将它卖给了高盛等组成的集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广场协议》所造成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在整个90年代长期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所有鼓噪人民币升值的高盛人物中,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高盛出身、2006年7月~2009年1月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2006年12月,在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的保尔森对中国领导人说,“人民币更加快速地升值是中国最佳利益所在” ,有利于中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2008年12月初,人民币汇率连续数天走低,引发人们对中国政府是否有意让人民币稍微贬值的讨论。当月5日,保尔森在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警告中国,不要试图扭转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希望人民币以更快的速度升值。2008年以来中国出口减少,导致依靠出口的中国企业大量裁员。保尔森称,中国出口减少、企业因此裁员并非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果,而是全球性需求减少的结果。回顾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数据,保尔森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每次访华或者中美商务谈判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增大,似乎已成为一种“惯例”。例如,2008年3月保尔森访问中国前夕,人民币汇率于3月5日创出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席卷中国金融业(4)

2、别人怎么说?

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的一贯观点是:人民币应该保持稳定。对人民币问题占有重要话语权的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有两个,一个是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另一个则是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他们所代表的摩根士丹利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也很坚定:升值有损中国经济,人民币绝对不能在外界政治压力下贸然升值。

罗奇多次在重要场合传达了摩根士丹利支持人民币抵御政治压力的信息。在2005年5月17日的北京《财富》论坛上,罗奇认为,美国政治受制于选举因素,在国内经济和就业率有压力的情况下,国会议员为取悦选民,将会把压力转嫁到中国身上,“人民币应该保持稳定”。

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其他世界性政治经济要人是怎么看的呢?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说,保持人民币稳定是明智之举,政府要做的是逐步朝着货币自由兑换的方向发展。升值是一个糟糕的想法,它将加剧而不是防御中国经济的通货紧缩,中国应当吸取日本的教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说,IMF不会支持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的说法,因为此举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面临风险。

3、中国人民银行怎么做的?

在高盛发表《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需》的研究报告,预测未来6个月中人民币随时可能升值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2%。2006年人民币汇率升值%,2007年升值%,2008年升值12%。如果不是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人民币可能升值15%。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高达21%。

200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人民币升值做出如下理论说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公开而明确的表态等于向全球“热钱”资本发出了 “快快向中国搬钱”的邀请函和动员令:如果中国货币当局认定了以名义汇率升值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武器的话,短期内进入中国套汇的利润真是太丰厚了。只要在2008年1月将1美元的资金存入中国境内的银行,换成元人民币后躺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上,到2008年年底,按大约元人民币比1美元的汇率再换成美元,这1美元就变成了美元,就有%的年收益,再加上存款年5%的存款利息,回报高达12%,而且几乎毫无风险。如果不是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人民币升值15%,那就有20%的无风险回报。   2008年12月,保尔森在北京说,中国出口减少、企业因此裁员并非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果,而是全球性需求减少的结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