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西域往事:新疆最后一个王公200年的家族记忆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皇帝还专门命令宫廷画师,给鄂对和其他有功的许多人,画了画像。乾隆皇帝字写得漂亮,特意为他们题了词。很多啊,别的人我也记不住了,给我祖先鄂对的题词,我还大概记得一些,里面有这样十六个大字:“……往谕和阗,被围三月,共噶布舒,全守卓越。”这十六个字,是说鄂对在和阗被大小和卓围困的事嘛,很有意思的。画像啊、题词啊,现在都是文物了,可能都还在吧?应该是在北京,在故宫里面。我想啊,现在都要研究历史,要是能把它复制出来,给我们家里挂一挂,那该有多好啊。这是我们家族的历史,我们要保留嘛。好的传统,我们也要继承嘛。我们要一代一代往下传嘛,把好的东西传下去嘛。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引子(3)

我的祖先米尔扎·鄂对伯克,在大小和卓平定之后,被任命为了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他是个很大的伯克,三品啊!那时候伯克也有大有小,一般“阿奇木”伯克都比较大。大多数伯克是四品级别,还有五品的。鄂斯满还是在库车这边做事,也当了阿奇木伯克,是乾隆皇帝封的。他人比较老实,也还能干,群众对他不错。热依姆就两边走走,在叶尔羌那边和丈夫在一起,住一段时间,又到库车,在儿子这边住一段时间。她是个很能干的妇女,不管是在库车这边,还是在叶尔羌那边,在群众当中都是很有威望的。她要帮助儿子,也要帮助丈夫,总的来讲还是在库车住得多一些。

我的祖先米尔扎·鄂对,在新疆历史上很有名的。文献资料记载,他是个爱国、爱民、正直、开明的贝勒。他乐善好施,很重视人才。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有识之士和进步人士,他都要重用。他还特别注意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南疆的经济,想方设法,让广大民众过上安宁的日子。有一本书,是诗集,名叫《评叶尔羌统治者》,写到鄂对时评价他说:“广济臣民为故里,振兴文化保平安。”他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病故的,葬在莎车阿尔冬鲁克麻扎。

米尔扎·鄂对伯克过世了,爵位就传给了鄂斯满,还当阿奇木伯克,不过给他调到喀什噶尔。后来因为那个办事大臣高朴的案子,受到牵连,把爵位给削掉了,不过,阿奇木伯克还继续当。后来过了些年,还是恢复了,封了“固山贝子”。高朴这个人,胆子太大了。他奏请朝廷,说要征调三千人服劳役,到和田采掘官玉,皇帝就准了他的奏。结果他是私采私卖,谁想得到啊!那是官玉啊,这可是犯法的事,乾隆皇帝亲自御批,查!于是多次地复审、拷问、对证。不查不要紧,一个“查”字吓坏了多少人啊!这个案子结局很惨,高朴被革职、处死,相关的人也倒了大霉。

鄂斯满阿奇木伯克,主要是在库车、阿克苏和喀什噶尔统治。他是虔诚的穆斯林,一辈子都很虔诚,遵循###教义,按教规办事,对他管辖下的老百姓,爱护得很。他在喀什噶尔当阿奇木伯克时,身边有个笔帖式,就是今天的秘书吧。这个人叫毛拉纳·穆汗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很了不起的,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嘛。他写过一本书,很有名的,叫《和卓传》。这本书里面说鄂斯满统治期间,喀什噶尔繁荣、富裕,迫害民众的恶官得到惩处,伤财害民的行为一被发现,立即就会得到查处纠正。民众不再受贪官污吏、地痞恶霸的压榨了。书中还说鄂斯满对学者和有识之士特别尊重,重用他们,对于顽固不化的人不予重用。所以,有正义感的人,有良心的人,地位很高。贪官污吏和地痞恶霸就没有地位。

按照规定,阿奇木伯克每三年要进北京,给皇帝进一次贡,汇报一次工作。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鄂斯满伯克到京城去进贡。他身子弱,在路上受了一些风寒,结果,就在北京病倒了,病故在那边了。他接替父亲当了十年阿奇木。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迈哈玛特·爱三,老二叫伊萨克。鄂斯满伯克病故后,就把爵位传给了他的长子迈哈玛特·爱三。

关于鄂斯满的这两个儿子,我后面还可以详细说一下,这里先简单讲一讲。这两个人嘛,很不一样的。老大迈哈玛特·爱三是个很温和的人,从小身体也不大好,后来结了婚,生了一个儿子,叫迈哈玛特·温对,身体也还是不行。迈哈玛特·爱三承袭了爵位,他被皇帝任命到叶尔羌做事,算是接了祖父的班,当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他身体一直不好嘛,时间不长,就在那个职位上病故了。留下的爵位又传给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迈哈玛特·温对。

迈哈玛特·温对年龄也不大,接替了爵位后,被派到阿克苏做阿奇木伯克。这时候早就不是乾隆皇帝了,也不是嘉庆皇帝了,而是道光皇帝了。那是1826年吧,道光六年嘛,张格尔起事,是1820年的事情。1826年这一年,张格尔跑到阿克苏来了。清朝大军要抓他,迈哈玛特·温对大概没有配合好,力量不够嘛,就被撤了职。他的爵位怎么交的,不大清楚。有历史记载的,是交给了他的叔叔,也就是迈哈玛特·爱三的弟弟,鄂斯满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伊萨克嘛。

。。

引子(4)

这个伊萨克和他的哥哥不一样,从小比较顽皮,喜欢打打闹闹的,好惹点儿是非,身体也长得很结实,可是父亲鄂斯满却不大喜欢他。他从侄子手里接了爵位,他后来因为捉拿张格尔做了贡献,立下一个大功,受到朝廷的很多奖赏。这个情况嘛,咱们可以在以后稍微具体点讲一讲。

清朝统一那时候,新疆最高的官员,是伊犁将军。除了现在的阿尔泰地区之外,伊犁将军都能管。这个权力很大啊,管着清朝驻在新疆的军队,也管着地方政府的事,实行的是军府制。军队方面,凡是乌鲁木齐和巴里坤的队伍,不管是满洲的、索伦的、察哈尔的、绿旗营的,伊犁将军都能管他们。地方上的事,南疆的、北疆的,群众大大小小的事,伊犁将军也都管着。

不打仗了,清朝在各地建立了政权,从京城派了很多人过来做官。这些人呢,脑子很开放,有能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啊啥的,都很会搞。所以很快,咱南疆这边的经济啊、贸易啊都搞得很热闹。库车和叶尔羌都有很好的集市了,内地商人来这边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内地的绸缎啊、茶叶啊这些东西,在这边很好卖。这边的驴马啊、牛羊啊,还有翠羽、花翎、毛革、金银器、铜货等好多好多,这些东西到了内地,价钱也很好。总的讲嘛,群众很欢迎发展经济,把贸易搞活,这样大家能过上平稳的日子。普通群众心里还是喜欢统一,谁也不愿乱,不愿意打仗。

可是有的事也没法子,慢慢的,很多官员都坏了,一些人贪婪得很啊。这里有个情况,当时清朝打南疆这边,队伍上多数是哈密、吐鲁番那边的人。大小和卓平定以后,这些人都有些军功,所以许多人后来都当了地方上的阿奇木伯克。这些伯克以为自己有军功,什么都不怕了。当了官了,想的是发财,在地方上做了很多坏事。连他们的随员都是这个样子的,随便欺负群众。

还有那些清朝的大臣,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协办大臣等等,还有都统啊、总管啊这些人,都是过去朝廷的侍卫,或者是口外驻防的武官。这些人到了边疆,就是想发财,捞一把就走,家眷都离得很远,这些官员生活上很腐化,乱搞妇女,很不像话,所以群众受不了。乾隆皇帝都知道,百姓起义,肯定有他们的道理,那些地方官员让群众太苦太累了,就肯定要闹事嘛,这样的例子很多,随便举一个,就说乌什那次暴动吧,就是这个样子的嘛。

乌什那个阿奇木伯克就很坏,他叫阿卜都拉,就是哈密那边的人,是哈密郡王玉素甫的兄弟。这个人的性格可不好了,暴躁得很,动不动就用鞭子抽打百姓,而且经常敲诈勒索。他的下属在百姓那里买粮食、买牲口,从来都不给群众钱。群众养得很肥的羊,他看上了,就成他的了。他还强迫百姓去买自己很瘦的羊,并且要很高的价钱。他的一只瘦羊,百姓要买回来,就要给他四两银子。四两银子一只羊啊,那不是抢夺是啥呢?

还有乌什的办事大臣,那个人叫素诚,就很不好,除了敲诈群众,还霸占妇女,最后群众造反了,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事嘛。百姓起来闹,守着乌什城有半年啊,清朝派兵打了好多次都打不下。最多时候派了一万多人马,围住了乌什。城里吃的、喝的全都没有了,也很惨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