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华尔街之死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的调查。

2008年2月,3宣布已撤回向CFIUS递交的申请,但将继续与贝恩资本和华为寻求可解除CFIUS顾虑的替代方案。在上周的声明中贝恩资本也表示,已与3就一些替代性方案进行了谈判,但都没有达成一致。

3月贝恩资本宣布正式终止与3签署的22亿美元收购协议,理由是遭到了美国议员的反对。此后,3迅速召开股东大会,并投票通过了贝恩资本、华为联合收购3的交易。在公告中3指出,贝恩资本取消并购交易的理由不充分,而公司将继续履行现有并购协议所规定的义务,同时也将要求贝恩资本根据协议要求支付6600万美元的解约费。

这两则失败的并购案例看起来平常和普通,却足以表明美国所宣扬的“自由市场”只是一种非平等的“自由市场”。在美国人的字典里,“自由市场”的意思只是美国人可以自由得到中国开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只是美国的软件公司可以自由得黑中国用户计算机的屏幕,但中国企业一旦想并购美国的公司,美国政府就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拖延、搪塞以阻止并购成功。

美国的这种做法多少和当年的叶公一样伪善。叶公口口声声说自己很好龙,但龙真的飞到了他的屋顶上,他就马上吓得晕头转向。美国口口声声说欢迎“自由竞争”,但中国的公司一旦真的准备并购美国的公司了,美国政府马上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理由给否决和阻止掉了。说到底,美国支持的不是一个真正平等互惠的全球化 “自由市场”,而是美国政府可以通过美国的跨国公司向全球各个国家自由榨取剩余价值的全球化 “自由市场”。

如果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利,华为收购3搁浅表明美国推行“自由市场”只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伪善,那么小布什在不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就发起对伊拉克的战争则绝对是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强横。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武器以及萨达姆政权秘密支持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为理由发动了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对伊战争,这场战争没有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引起了国际社会普遍的指责和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同样凭借高技术和信息化的绝对优势,打赢了这场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多国部队攻占了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用“大中东*”的策略建立了新的*政权,国际社会也接受了伊拉克新的政府。2003年5月2日,意气风发的小布什总统宣布美军在伊拉克境内的主要战事结束。但美国占领伊拉克五年的结果却是,把这个中东地区曾经教育水平最高、医疗设备最为先进、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国家,变成了世界最不安全、*排名高居全球倒数第三的国家。

美国一直以来都标榜自己是“*与自由”的化身,然而在这次美国对伊拉克蛮横的军事侵袭,美国“*”的真实性与正义性实在非常值得质疑。美国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几个追随国单方面擅自对一个主权国家动用武力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本身就是对“国际*”的极端藐视。美国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攻打伊拉克,到头来却没有在伊拉克找到一件这样的武器,本身就是帝国强权主义的一种极端体现,美国指责萨达姆“*”、“*”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和当年的中国古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专制官僚没有本质的差别。

美国攻打伊拉克,表面上是为了维护“自由”与“*”,实质上却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要知道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美国还视伊拉克为“值得重视的战略盟友”,美国不仅向伊拉克提供有关伊朗的军事情报,还通过外国公司向伊拉克提供集束炸弹。当时美国政府明知伊拉克使用生化武器对付伊朗军队,但这并没有妨碍美国与伊拉克关系的改善。在美伊“蜜月期间”,美国政府曾批准向伊拉克出售炭疽杆菌、淋巴腺鼠疫病毒等可制作生物武器的疫种,还向伊提供用于化学武器的毒剂。

由此,可见美国的*不过是一个靠暴力和谎言建立并维持的是*。美国的自由与*在国际社会上存在着巨大的欺骗性,在国内难道不同样如此吗?

小布什一上台就推出了对富人的减税政策。按照美国的税收政策,政府对对个人征收的税有三种。工资税,是美国45的家庭都要缴纳的税种,它统一按照%的税率征收,最大额度是70 000美元;所得税,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税款要低于其收入的10%,但是对于收入达到百万美元的家庭而言,税款会增加到其收入的30%;遗产税,只对价值高于675 000美元的遗产征收(对于夫妻而言,征税起点是675 000的2倍),该税种是对非常富裕的人征收的:只有2%的财产要缴纳税款,每年大部分的遗产税来源于几千个价值千万美元的遗产。

但小布什一上台谈到减税的时候,却忽略了工资税,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主张减少大部分家庭都要缴纳的工资税,却主张大大减少主要面向富人征收的所得税。同时他们想取消遗产税,这种完全只是对富人征收的税种。小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实际上取消完全由富人承担的税,减少主要由宽裕家庭承担的税,却忽略了大部分家庭要承担的税,这是政府制订的一个有蓄谋的计划:使减税利益严重地向社会的收入上层倾斜。每年赚50 000美元的家庭,平均每年得到800美元的税款减免,赚1 000 000美元的家庭得到50 000美元的减免。小布什政府一直在以“减少富人的税收会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来为向收入上层倾斜的减税政策辩护,但实际上正是这次明显不合理的税收政策诱发了此次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

由于小布什对富人减税政策的推行,使得穷人生活越来越拮据。但穷人购房的刚性需求并没有因为收入水平下降而因此减少,而华尔街的投行又非常需要推动增加债券的交易数量和交易规模来增加自己的交易佣金,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针对房屋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才得以蓬勃发展起来。起初,穷人并不愿意为了购买房子而背上过高的贷款压力,为了诱使这些穷人上钩,美联储、投行、评级公司、抵押贷款经纪公司就合谋炮制了一个“房地产可以持续繁荣”的鬼话,让穷人觉得自己贷款买房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现在的住房问题,而且还可以在未来房产增值过程中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而这就是美国房地产泡沫被越吹越大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美国的*只是针对于极少部分富人的*。如果,美国的内部真的实现了如美国官方所吹嘘的“全民*”,那么为什么穷人会赞成政府推行明显偏向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呢?说到底,美国的*就是极少数富人独大的变异*,用一个医学术语来说就是已经被“癌化”了的*,而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泡沫经济”的影响,也就是因为美国无法从根本上弱化这种“癌化”了的变异*的影响。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政治战争成功的三个条件:金钱,金钱,金钱

尽管,每一个美国总统在竞选的时候都会提到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鞠躬尽瘁,每一个总统在宣誓就职的时候都会提到“奉上帝的名”,但谁知道左右美国大选的关键因素不是理念,而是钞票。

在美国政坛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金钱是政治之母”。

1946年,约翰&;#8226;肯尼迪竞选国会议员,其竞争对手就指责他说:“我们有个非常年轻的男孩,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家号称富得流油。据说家产有3000万美元,这个候选人从来没有担任过公职,他甚至没有这个地区的住所。”“他在波士顿的贝尔维饭店登记入住,我敢说他从来没有在那里睡过觉。他来自纽约,他父亲住在佛罗里达,并且因为很有钱而备受波士顿报纸的亲睐……从某些责任的角度来说,这个候选人并不住在这个地区……并且对这个地区的疾苦一无所知……”

而《波士顿东部领袖报》对肯尼迪的候选人资格也颇有质疑,故意讽刺他的竞选活动:“国会席位虚位以待——无须经验,申请人必须住在纽约或者佛罗里达——只有百万富翁可以申请”。该报纸一位专栏作家则将肯尼迪贬为“很有英国味”的富家子弟。“以我的观点,肯尼迪的候选人资格是地方政治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东西。他搬了过来,在一家饭店建立了住所,完全凭着家族关系宣布说他还没有决定想当副州长还是国会议员……他,他本人,做过什么事情值得你投他的票呢?”

尽管,在竞选过程中展现了自己天生的魅力和真诚。在参加竞选那段时间内,肯尼迪每天要在早上6:15——6:30起床,7:00上街,以便及时赶到工厂和码头的大门口,在那里站上1个多小时,与前来上班的工人们握手。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后,他便开始走街串巷,离开附近街区三层房屋的每一家房门。此举给惊讶不已的家庭主妇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过去从来没有用这样的方式接触过政治候选人。吃完早饭,他和他的助手们便“走访理发店、街道糖果店或食品店和小餐馆,以及消防站和警察局。下午4点,返回海军造船厂,赶去迎接从里面出来的工人们”。他的主要助手戴夫。鲍尔斯回忆说,那段时间,他们经常坐上从公园大街开往哈佛广场的电车,肯尼迪穿过通道,一边跟乘客握手,一边介绍自己“你好,我是杰克&;#8226;肯尼迪。”

而肯尼迪也在竞选过程中反复论述自己多么关心劳工选民最关心的吃饭问题。肯尼迪承诺努力为回国的退役军人提供住房,创造更多的、待遇更高的就业机会。当女性选民联盟问他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战后问题是什么时,他列举的是住房、确保国家安全的军事力量、社会保障福利的扩大、每小时最低工资提高到65美分以及国会的现代化改革。

但谁都知道在竞选过程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肯尼迪父亲父亲约瑟夫&;#8226;帕特里克&;#8226;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 Sr。)的钞票。为了帮助肯尼迪竞选成功,肯尼迪的父亲活动的总花费在25…30万美元,而其中很多钱是肯尼迪父亲的主要助手埃迪。穆尔用现金支付出去的(肯尼迪竞选活动金钱交易的一个常用地点是付费厕所)。肯尼迪的密友乔&;#8226;。凯恩回忆说,这在1946年的国会议员竞选中是个“惊人的数字”。有两个政治记者后来写道:“这就好比是大象踩碎了一颗花生。”而肯尼迪的父亲也坦承:“我花的钱足以让我的司机入选。”而凯恩后来也对两位记者说:“政治就像一场战争,取得成功要有3个条件。第一是金钱,第二是金钱,第三还是金钱。”而20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发言人杰西&;#8226;昂鲁则补充说:“金钱是政治之母。”

为了让肯尼迪获得最终的成功,肯尼迪的父亲还花钱聘请了一个公关公司,这个公关公司在该选区开展了普天该地的布告栏、地铁、报纸和电台广告以及直邮宣传活动。形象展示的标题是“肯尼迪进军国会”,里面有一张肯尼迪的照片。

肯尼迪父亲的金钱支出还包括民意测验费用——那些民意测验说服了竞选活动班子要重点强调肯尼迪的参战事迹,以及该选区中由当地人管理的各个竞选总部的费用。而肯尼迪的竞争对手们只有自己所在街区的一个办公室。资金雄厚的肯尼迪竞选班子还在坎布里奇的科曼多尔酒店组织了一次盛大的活动,而那家饭店是大多数受到邀请的宾客从来没有光顾过的奢靡之地。

而艰苦的付出也让肯尼迪换来了决定性的初选胜利。在初选中,肯尼迪获得了22183票,而肯尼迪的对手迈克&;#8226;内维尔只获得了11341票,约翰&;#8226;科特获得了6671票。而在最终的竞选中,肯尼迪也赢得了69093票的支持,而肯尼迪的共和党对手莱斯特&;#8226;鲍恩只获得了26007票。

无独有偶,在2001年总统选举中,小布什和戈尔分别花费了1亿8700万美金和1亿2000万美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了电视广告上。2001年麦克&;#8226;布隆伯格用自己的6900万美元成功当上了纽约市市长。此外,选战开支一直在稳步提升。据估计,在2000年选举中,全部选战开支(总统和国会)为30亿美金,1996年为22亿美金,1992年为18亿美金。

如今,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实质上已经让美国竞选变成了一个商业事务。从总体上看,竞选者已经越来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筹措竞选经费,而不是如何精心制作一个政策平台并倾听选民的意见了。

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的“旋转门”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既然,美国总统竞选的经费越来越高,而这些钱肯定不可能由总统竞选人自己来掏。那么,竞选人为了筹集竞选经费就必须接受政治捐献,而美国的法律又规定政治捐献是合法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美国的政治体制不被金钱所辖控,美国的政治领袖们不被金钱所胁迫,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除了政治领袖和商界精英之外,有着一个越来越强大的隐性权力组织——院外游说集团。这个组织正在充当财富集团与政治领袖之间的中间人角色,这个组织正在帮助财富集团去说服那些政治领袖们去推动那些能使财富集团局部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立法。

这些院外集团的人都住在一条街上,这条街的名字叫K街。

这条街有点类似于咱们老百姓经常说的“片子一条街”。为啥把它叫做“片子”一条街呢?因为,在这条街上所有的人都依靠发“片子”求生。他们的“片子”怎么个发法呢?

因为这个K街就在美国的国会山与白宫之间。从风水学来看,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左青龙”、“右*”的好地方。因为,从这条街到国会山和白宫都很方便,所以街上的人可以非常方便跑完了国会山,再跑白宫。而国会山里面住着的都是国会议员,白宫里的住的就是总统。一个掌管着立法权,一个掌管着行政权。

K街上的人,每次要去国会山和白宫都需要带上许多的“片子”。

一个“片子”是为了介绍自己,目的是告诉国会山里的议员们和总统衙门里面的当差人,俺叔叔的大爷的侄子的外甥的大姨的女婿跟这个众议员的老婆的老爸的孙女的岳父有着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俺大爷的孙子的老丈人又跟那个参议员的高中同学的二姨丈的女婿有着深不可测的血缘关系,俺三姨丈的妹夫的女婿又跟总统办公室主任的保姆的老爸的侄女婿有着雷打不破的战友情谊。总之,一句话,到了这里是为了告诉这些议员们,这些总统衙门里面的人,小弟俺是有来头的,俺的话你们不能不听。

一张“片子”是为了告诉要找的议员和总统衙门里面的当差们,当年你在A地竞选参议员时,俺主子给了你多少捐献;你的小孩在B地上学,俺主子帮他解决了多少生活困难;你的小蜜在C地旅游时,俺主子给你报销了多少娱乐开支……目的,是告诉这些议员们,当年俺主子还是给了你们不少好处的。

一张“片子”就是为了告诉这些议员和总统衙门里面的当差们,最近俺主子所在的公司闹了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