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汉江雪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问题的症结是:朝鲜战争能不能速胜?问题能不能尽快解决?彭德怀经过反复慎重考虑,于十二月十九日给毛泽东发去如下电报:

毛主席:

……两次大胜后,朝鲜党政军民情绪与中国志愿军的影响大为提高,速胜盲目乐观情绪也在各方面生涨。苏大使说:美军将速逃,要我军速进。这种意见,不仅是苏使意见而是朝党中央多数同志要求。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美伪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现还有廿六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说来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对现在十三兵团使用上不要太伤害元气。目前虽未到顶点,但从疲劳上(两个月不能安全休息)物资不能及时补给,气候寒冷,是值得严重注意的。现在开始战役接敌运动,此役除运输困难,气候寒冷,相当疲劳外,特别是由山地运动战转为对阵地攻坚战(三八线原有相当永久工事)没

有进行很好的普遍的教育。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我八日给你的报告中提到暂不越三八线作战,充分准备来年开春再战,得十三日复电后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如无异外变故,打败仗是不会有的,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避免意外过失拟集中四个军(五十军、六十六军在两翼牵制敌人)首先歼灭伪一师后相机打伪六师,如果战役发展顺利时再打春川之伪三军团,如不顺畅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时具体情况再行决定……

两天后,彭德怀即收到了毛泽东的回电,赞同他在上述电报中做出的分析。怎么会不赞同呢?以前彭德怀提出第三次战役暂不越三八线作战,为什么暂不越三八线?电报中对此原因一一说明。即便如此,接毛泽东指示后,还是“遵示越三八线作战”,尽管这种态度有些勉强。至于彭德怀电报中提出的“速胜盲目乐观情绪”,那当然是错误的,一定应当作长期的打算,速胜只是一种愿望,问题是谁承认要速胜谁就要给速胜打保票。谁敢打保票?但是只有尽快打过三八线,拿下汉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给敌人施加军事上的巨大压力,才能促成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有可能使朝鲜问题较快解决。而停止于三八以北休整,显然是敌人求之不得的。因此,毛泽东在回电中,赞同彭德怀对敌情的估计,同时又一次强调:“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休整是必要的。”

好啦,既然政治上需要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那么当然就谈尽快准备,尽快动手。然而,各部队的开进和筹粮却耗去了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这期间,毛泽东又主张改变过去让朝鲜人民军二、五军团深入敌人后方进行牵制扰乱的任务,针对敌人在三八线和三七线之间构筑阵地防御的部署,决定打一仗后,让我军后撤几十公里,以使敌人恢复防线,便于来年春季歼敌。这又让彭德怀大惑不解:难道动用许多力量攻占了三八线,之后再让出?既然如此,就不该让两个多月没有休息的部队去强攻敌阵。既然攻下了,就应该占领之,何况三八线附近山川交错,是良好的防御地带?不行,应该再次向毛主席提出自己的异议。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彭德怀给毛泽东拍电报指出:“……此役,在部队中动员,强调越过三八线的政治意义(实际上政治意义不大),占领三八线后又不要三八线,还须作一番解释。我意即已占领了,如无其他特别原因,就占领之,不去威胁汉城,让敌占领。如敌象平壤一样自动放弃,即令人民军一军团前往占领……”

电报拍发了,彭德怀隐隐有些担心,一种突如其来的念头袭上他的脑际:你彭德怀是怎么搞的?你提出暂不越三八线作战,我反复对你说,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你说部队应该在三八线以北休整,反对速进;我还是说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现在我提出此役结束后,退到三八线以北休整,让敌占三八线,以便我们春季歼敌,你却又提出占领三八线……

彭德怀一边在地图上观看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一边思索着这一阶段与毛泽东的电报来往……现在我军各部队已进入预定出击位置,战役攻击即将打响,而毛泽东对他二十八日晚的电报究竟怎么看?

这天上午,彭德怀收到了毛泽东的回电。

彭德怀同志并告高岗同志:

十二月二十八日二十时电悉。同意你的计划,此次战役如发展顺利,以六十六军或四十二军占春川、洪川,以人民军一部队占襄阳、江陵,分储粮弹,准备春季攻势。……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我军在三八线以南或以北休整,均无关系。但如不打这一仗,从十二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能照你们

目前部署,于一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菲里波夫'即指斯大林'同志对志愿军的领导认为是正确的。他批评了许多错误的议论,他了解朝鲜作战中的困难,他自动提议增加汽车二千辆,解决你们

的困难问题。)军委已通令全国军队(除新疆西康外)每连抽老兵二十人,如进行顺利,可于二月间集中第一批四万余人补充志愿军。敌军新指挥官李奇微中将已到汉城,代替已死的沃克中将,他一到就下令美伪军各部死守,不许后退。这时我军寻歼伪军及一部美军,甚为有利。假如他在此次战役后固守汉城不退,则对我更为有利。我们现在不怕缺人固守汉城及三七度线以北区域,只怕他退出该线而扼守大邱釜山狭小地区。但后一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你们要准备对付这一种情况。

毛泽东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读罢这封电报,彭德怀心里踏实了。毛泽东同意了他的计划,不再坚持攻下三八线一带又放弃的方案。当然,毛泽东的电报中包含着对他的告诫:“……但如不打这一仗。从十二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这段话显然是针对他以前主张暂不过三八线作战而讲的。彭德怀甚至觉出:在毛泽东这种告诫后面,隐含着对他的责备:“从十二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毛泽东这句话虽然是假设,但也难保不是在说,从十二月初我就令你们再打一仗,越过三八线,而现在已是十二月末了,整整一个月没有动作……那么,更不要提整个冬季都在休整的后果了。不行,这一仗再不能拖延。

其实,身为战地最高指挥官的彭德怀非常清楚,整个十二月间志愿军并非没有动作,而是在根据变化的敌情,不断地开进、接敌,不断地加强物资运输,不断地筹借粮食。试想,八十万大军屯积在北朝鲜狭小地区内,人人都有一张嘴,要吃饭,靠国内运输又接济不上,运输线总是被每日持续轰炸的敌机截断,筹粮只能靠朝鲜当地群众,虽说是借粮,将来由中国政府偿还,但粮食毕竟有限,而部队往往筹到的是稻谷,还需要战士们动手,自己碾稻米。光每天的吃饭问题各邹队都伤透了脑筋,更不用说还要筹足十天的干粮,以备作战之需。眼下,按毛泽东的指示,朝鲜人民军二、五军团改变了过去向敌后挺进的计划,而是进到杨口及华川以东协同志愿军南进歼敌。毛泽东的这个决定是正跪的,因为敌东线部队已全部撤回朝鲜半岛南端登陆,增加了敌防御纵深,这睁大大缩小了二、五军团挺进敌后的游击区域。接毛泽东二十六日电报后,彭德怀立即与朴一禹商量,重新部署了人民军二、五军团的预定出击位置,并将此情况于二十七日向金日成作了通报。困难的是,二、五军团筹粮困难,计划由安边、元山地区筹送而一时还不能解决。昨天,彭德怀接到中朝联军副司令金雄电报,告知人民军二、五军团已先后开进到洪川东南山地隐蔽集结,但部队筹粮极为困难,各部队只带了三天粮食,要求战役尽快打响。但事情常常不如人意,西线韩先楚总指挥通报,由于部队准备尚不就绪,攻击时间拟改为三十一日黄昏开始。现在,毛泽东电报已到,同意了彭德怀南进的部署,战役再不能拖延,越快越好。

彭德怀当即令作战处长甘如给韩先楚发电,告知韩先楚:“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二十七日先后己到洪川东南山地隐蔽集结配合下面攻击,仅带三天粮食,该地筹粮甚困难。你们将攻击时间改为三十一日黄昏才开始,对于粮食困难甚为焦虑。因此,三十一日十七时攻击计划不能再拖延长请注意。”

电报发出后,彭德怀依然守着作战地图反复研究。彭德怀几十年来戎马生涯,作战地图与他形影不离。他对作战地图的熟悉胜过熟悉自己手掌的纹络。那代表进攻方向的箭头,那表示部队出击地域的圆圈,那锯齿状的防御连接线,在彭德怀的眼里都可以变为实际的战场。此刻,彭德怀面对作战地图,似乎亲眼看见志愿军各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我方的火力正在对敌方进行地形工事强度侦察,一支又一支精干的侦察队正在深入敌后破坏电线桥梁设施。抓俘虏了解敌兵力火器配置情况,而各部队营连战士们正在繁忙地赶制干粮和炒面,检查武器弹药及炸药和反坦克地雷;工兵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扫雷准备。而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各级指挥所里,指挥员们正在召开各种形式的战前民主讨论会,面对作战地图和简易沙盘研究和选择最佳的进攻方案,各级政工干部们正在对部队再一次进行作战前的政治动员,各班排和各尖刀小组的请战书决心书雪片一般飞向各级指挥所……彭德怀相信自己的部队和那些勇敢的战士们,为新中国而战的崇高荣誉感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即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都会拼出自己最后的力量去用双手卡住敌兵的脖子……

然而彭德怀还是隐隐有些担忧,这种担忧到底出自哪里甚至他心里也并不明确。他只有再一次地查阅各部队送来的情况通报和拍发的有关电报,再一次地细细揣摩被作战参谋将敌我态势标示得清清楚楚的巨幅作战地图,对即将发起的攻击作战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进行着合乎推理的判断……要是有个人在旁边好好商量商量也许更稳妥些,但是,眼下不可能。邓华由于生病,留在志愿军司令部原驻地大榆洞养病,未能随指挥部向前开进;洪学智全部精力都投入了繁重的后勤补给工作上,那同样是一个激烈的战场;韩先楚已去坐镇西线担任西线几个军的总指挥;而联军副司令金雄

缺53页

四门,车辆四十多台……”

“天亮了怎么不搞好伪装。让敌机轰炸”彭德怀吼道,“车辆和大炮都是人民的血汗!同志哟!”

“彭总,现在是冬天,冰天雪地,树木光秃秃的,伪装条件太差了……”联络参谋摇头叹道,仿佛指挥几个炮师的是他本人,而他应该对这些损失负责似的。

“几个炮师什么时候能赶到预定位置?”彭德怀问。

“除炮一师二十团在云山太远之外,其余各炮团估计明三十日可全部进入阵地。”联络参谋又补充说,“部队真够艰苦的,想了不少雪夜行车防滑的办法,车陷到冰水里,干部带头跳水推车,零下二十多度呀……二十五团有一个老兵一夜里八次下水推车,腿都冻黑了,战士们真没说的……”

“唉,缺少制空权哪!”彭德怀叹道。随即沉默了许久。

第二天中午,彭德怀接到西线总指挥韩先楚的电报,解释为什么将进攻时间推迟到三十一日十六时的原因,证实了那位联络参谋的报告。

彭总:

(一)攻击时间之所以推迟至卅一日黄昏,是由于三个军后尾师直到廿八日才集结完毕(五十军现在还未全部进到攻击位置),炮兵则采取每团组织几个精干连,全部人员坐大车赶来,至今(卅)日晚方可赶到,仓促进入阵地。且敌机及炮火昼夜不停向我前沿袭击。时间虽推迟了几天进行,准备工作严格说来仍是很紧促的,炮兵阵地还是步兵代做的。

(二)歼灭伪六师如汶山地区伪一师未进即按你的指示以三军九军五十军攻歼之。

韩先楚

卅日十时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黄昏十七时,中朝联军在朝鲜西海岸间沿三八线四百余里宽的地面上,向敌军发起了总攻。这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进攻战役,也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成立后两军首次大规模协同作战。

暮色降临后,总攻开始。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成千上万发炮弹准确地轰击敌阵,摧毁着敌人的防御工事:暗堡、铁丝网、鹿砦……火光冲天,硝烟升腾天际。潮水般的志愿军战士们从事先埋伏的出击地一跃而起,伴着激励斗志的冲锋号,向敌阵发起勇猛的冲击。一时间,枪声密集,恰如除夕的鞭炮齐鸣,所不同的是,枪声中,成百上千的敌兵还没来得及逃出工事便被冲上来的志愿军战士击毙。敌军死伤无数。而中朝军队在突破敌阵时,奋不顾身,甚至在工兵来不及扫雷的地段,由浪潮般的战士徒涉雷区,伴随着枪弹的扫射和不断爆炸的地雷,我方亦弃尸累累……

好一幅除夕之夜惨烈激战的图景!这是二十世纪上半个世纪的最后一天,真可称之为:世末之战。

在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作战指挥室里,作战参谋人员接电话的呼喊声、收发报机滴滴嗒嗒的电键声构成一种忙乱而紧张的气氛。彭德怀面对着作战地图,双目冷峻。参谋人员不断把突击部队前进位置的最新情况标示在地图上。彭德怀双目不离地图,他从这里,透视着夜幕笼罩着的战场。

这天下午一直到总攻开始,彭德怀一步也没有离开作战室。他的心早已飞到前线各突击部队。作战地图上那巨大的红色箭头标示得很清楚: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五十军共四个军并加强炮兵六个团形成右翼攻击纵队,由韩先楚副司令员指挥,将于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上强行突破,首先集中力量歼击伪六师,再歼伪一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前进。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六十六军并加强炮兵第四十四团形成中路攻击纵队,由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和政委周彪统一指挥,将于永平以东至马坪里地段突破,首先集中主力于永平至龙沼洞地段歼灭伪二师一至两个团,得手后向加平、清平里方向扩张战果,切断汉城至春川间的交通。另以一九八师从华川渡过北汉江向春川以北之敌佯攻,抓住伪第五师,策应左翼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渡昭阳江南进。

彭德怀心里清楚,这次除夕攻势,我方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