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纳粹德国史 > 第92部分(第1页)

第92部分(第1页)

以后,6 年以来德国人民对于外界真相一直是隔绝的。有一个时期,在德国的大报摊上还可以买到苏黎世和巴塞尔出版的瑞士德文报纸,那上面还登着一些客观的消息。但是近几年来,德国不是在国内禁止销售这些报纸,就是把数量限制到极为有限的几份。懂英文和法文的德国人,偶然可以弄到几份伦敦和巴黎的报纸,不过读到的人却很少。

我在1939年8 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德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看一看过去和今天的报纸,就会有这种感觉”。当时我是在华盛顿、纽约和巴黎作短期休假后回到德国来的,两天以前离开我在瑞士的家登上火车时,我买了一束柏林和莱因兰的报纸。它们把我一下子推回到了疯狂的纳粹世界,它和我刚刚离开的那个世界迥然不同,就好像是在另一个星球上一样。我到达柏林以后,8 月10日又继续写道:全世界都认为和平将受到德国的破坏,是德国在威胁着要进攻波兰……但是在德国,被本国报纸蒙在鼓里,说法恰恰相反……纳粹报纸正在叫嚷的是:扰乱欧洲和平的是波兰,是波兰在以武装入侵威胁德国……

《柏林日报》以大字标题提出警告:“当心波兰!”并说:“对于肆无忌惮'564'地蹂躏欧洲和平与人权的波兰的答复!”

我在火车上买到的卡尔斯鲁厄《领袖》日报的标题是:“华沙杨吉将轰炸但泽——极端疯狂的波兰人发动了专人难以置信的挑衅!”

你也许会问:德国人民不可能相信这些谎言吧?你就去和他们淡淡吧。很多人是这么相信的。到希特勒原定进攻波兰的日子8 月26日,星期六,戈培尔在报纸上发动的宣传攻势达到了顶峰。我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报纸上的一些标题:《柏林日报》:“波兰完全陷于骚乱之中——日耳曼人家庭在逃亡——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国境边缘!”《12点钟报》:“这样的玩火行为太过分了——3 架德国客机受到波兰人射击——走廊地带许多日耳曼人农舍成为一片火海!”

半夜我到“广播大厦”去,路上买了一份8 月27日星期天版的《人民观察家报》。第一版顶端高达一英寸的通栏标题是:波兰全境均处于战争狂热中!150 万人已经动员!军队源源运往边境!上西里西亚陷入混乱!当然,关于德国的动员情况只字未提,虽然我们亲眼看到德国早在半个月以前就开始动员了。

最后关头的德英关系

罗马和伦敦传来的消息迫使希特勒从战争的悬崖边缘退缩回来以后,哈尔德将军曾在他8 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元首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可是第二天下午,这位参谋总长发现领袖的态度又骤然改变了。“元首非常镇静而开朗”,这是他在那天下午3 点22分随手写下的日记。这种变化不是没有来由的,这位将军的日记道出了这个原因。“要为‘第七动员日’的早晨做好一切准备。进攻在9 月1 日开始。”希特勒用电话向陆军总司令部发出了这个命令。

这就是说,希特勒准备动手打波兰了。这一点既然已确定,他就要尽一切可能使英国置身局外。哈尔德的日记道出了元首及其亲信在8 月26日那个决定命运的一天的想法。

传说英国有意考虑德国的全面建议。汉德逊归来后就可知道洋情。另外有谣言说,英国强调,波兰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是必须由英国来宣布的事。在法国,向政府提出的反战抗议书越来越多……计划:我们要求取得但泽,一条穿过“走廊”的走廊,在和萨尔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公民投票。英国也许会接受。波兰多半不会。这是分化它们的楔子。

着重字体是哈尔德自己写的,在某种程度内这无疑正确地反映了希特勒当时的想法。他想在波兰和英国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并给张伯伦一个借口,让他摆脱对华沙的保证。在命令军队准备于9 月1 日进军以后,希特勒就等着看伦敦方面对他那个“保证”英帝国存在的狂妄自大的建议有什么反应。当时他与英国政府有两次接触,而伦敦的德国大使馆没有参预那最后一刻钟的紧张的谈判活动,因为德国驻伦敦大使狄克森正在休假。一次接触是通过汉德逊大使的官方接触,汉德逊在8 月26日星期六一清早带着元首的建议乘坐一架德国专机飞到了伦敦。另一次接触是非官方、秘密的,而且结果证明是相当外行的接触。这次的中间人是戈林的瑞典朋友,那位喜欢到处奔走的比尔格·达勒鲁斯,早在前一天他就带着这位德国空军司令给英国政府的一封信从柏林飞到了伦敦。

'570' “在这个时期,”后来戈林在纽伦堡法庭的一次提讯中说,“我同哈利法克斯在正常外交途径之外通过一个特别信使保持着联系。”这位瑞典“信使”在8月25 日星期五下午6 点30分飞到伦敦就是去找英国外交大臣的。前一天,戈林把他从斯德哥尔摩找到柏林来,告诉他,尽管前一天夜间签订了德苏条约,德国还是想同大不列颠达成一项“谅解”,他把自己的一架专机交给这个瑞典人使用,以便让他能火速飞往伦敦,把这件重要的事情通知哈利法克斯勋爵。

这位在一小时以前签订了英波互助协定的英国外交大臣感谢达勒鲁斯的奔走,并告诉他说,汉德逊刚在柏林同希特勒进行了商谈,马上就要带着元首的新建议飞回伦敦;既然柏林同伦敦之间的官方联系现在已经重新打开,他认为这位瑞典人的居间奔走已经不再需要。但是不久证明这种奔走还是需要的。当达勒鲁斯于当晚打电话给戈林报告他同哈利法克斯会谈经过时,那位元帅告诉他,由于英波条约的签订,局势已经恶化,大概只有英、德两国代表举行会谈才能挽救和平。据戈林后来在纽伦堡作证时说,他和墨索里尼一样,当时都想再来一次慕尼黑式的妥协。

当天深夜,那位不知疲倦的瑞典人把他同戈林的谈话通知了英国外交部,次日早晨他接到邀请同哈利法克斯再作一次会谈。这一次他说服了英国外交大臣给戈林写了一封信,他把戈林说成是唯一能够防止战争爆发的德国人。那封措辞笼统的信很简短,而且话说得很含混。它只是重申了英国对于达成和平解决的愿望,并且强调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办到。”虽然如此,这位肥胖的元帅却认为这封信“极其重要”。达勒'571' 鲁斯于当晚'8月26日' 就把这封信交给了戈林,当时戈林正坐着一列专车去柏林郊外奥兰宁堡空军司令部的途中。专车在第二站就停住了,两人临时征用了一辆汽车直奔总理府。到那里时已经半夜了,总理府一片漆黑,希特勒已经上床睡觉了。但是戈林一定要把他叫起来。到这时为止,达勒鲁斯也和很多其他的人一样,总认为希特勒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会像一年前在慕尼黑所做的那样,接受一个和平解决的办法。这个瑞典人这回却要破题儿第一道领教这位天赋神赐的独裁者的思想多么荒唐离奇,脾气多么喜怒无常。这是一次使他灰心丧气的经历。

达勒鲁斯从哈利法克斯那里带来的这封信,戈林认为事关重要,必须在深更半夜把元首叫起来看看,可是希特勒却根本不加理睬。他反而对这个瑞典人滔滔不绝他讲了20分钟他早年的奋斗经过、他的伟大成就以及他为了同英国人取得谅解而作出的各种努力。接着,当达勒鲁斯插上一句说他曾经在英国当过工人时,这位总理马上就询问他有关这个古怪的岛国和这个古怪的民族的情形,他说他曾花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始终还没有能了解他们。接着他又大谈了一通德国的军事威力,有些地方还是从技术角度来谈的。达勒鲁斯后来说,这时候他认定他的夜访“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了”。不过这个瑞典人到底抓住一个机会,把他所了解到的一些英国人的情况告诉了他的主人。

希特勒一直听下去,没有打断我的话头……但是后来他突然站起来,变得非常激动而且神经质,在屋子里来回地走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德国是不可抗拒的……突然,他在房间中央站住,眼睛直挺挺地望着前面。他的声音变得含糊不清,他那样子完全是一个神经失常的人。他断断续续地说道:“如果发生战争,我就要造潜水艇,造潜水艇,潜水艇,潜水艇,潜水艇!”他的话越来越不清楚,最后根本就听不出他在说些什么了。接着他定了定神,就像在对大庭广众发表演说似地拉开嗓门,尖声尖气地叫了起来:“我要造飞机,造飞机,飞机,飞机!我要消灭我的敌人。”那神情活像小说里的一个妖魔,而不像是个真人。我惊讶地注视着他,又回过头来看看戈林的反应,他却若无其事。'572' 最后,这位激动的元首大踏步走到他的客人面前,对他说,“达勒鲁斯先生,你是很了解英国的。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我想同英国达成协议,可是总也不能成功?”达勒鲁斯自称他“最初犹豫了一下”不知怎样回答,但是后来答道:据他个人看来,原因在于英国人“不信任他和他的政府”。

“这些白痴!”据达勒鲁斯说,当时希特勒把右臂一甩,用左手拍着自己的胸口,对他吼道,“我这一辈子几时说过谎话?”

随后这位纳粹独裁者平静下来,他们讨论了希特勒通过汉德逊提出的建议;最后决定让达勒鲁斯飞回伦敦去,再交一份建议给英国政府。戈林反对把它写下来,他要这位脾气随和的瑞典人把它记在心里。这个建议包括6 点:1。德国希望同英国缔约或者同英国结盟。

2。英国要协助德国取得但泽和走廊,但是波兰可以在但泽拥有一个自由的港口,保留波罗的海上的格丁尼亚港和通在该港的走廊。

3。德国将保证波兰的新国界。

4。德国要收回自己的殖民地或者与此相当的土地。

5。必须对波兰境内的日耳曼少数民族作出保证。

6。德国方面将保证保卫英帝国。

达勒鲁斯牢牢记住这些建议之后,于8 月27日星期日上午飞往伦敦,中午12点多钟,为了避开那些到处打听的新闻记者,被悄悄地绕道带到了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勋爵、霍拉斯·威尔逊爵士和亚历山大·贾德干爵士的面前。显然,英国政府现在十分重视这位瑞典信使。

他身上带着记述头天夜晚同希特勒和戈林会见经过的个人笔记,这是他在飞机上仓促草就的,那两位英国内阁领导人这时接过来仔绸阅读,他在其中力称,会晤时希特勒是“安详而镇静的”。虽然在外交部的档案中找不到有关这次星期日破例会见的记录,但外交部文件汇编在第3 辑第7 卷中根据哈利法克斯勋爵和贾德干所提供的材料以及那位密使的备忘录追述了这件事。英国政府文件上的说法和达勒鲁斯在他的书中以及在纽伦堡法庭上所说的情形有一些出入,但是把各种说法放在一起来看,下面的叙述似乎是我们所能得到的一个最可靠的报道。

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立刻看出他们所面临的是希特勒的两套建议,一套是交给汉德逊带来的,一套是现在由达勒鲁斯带来的,内容是不同的。第一套建议说希特勒将在他同波兰人算了帐以后再来保证英帝国的存在,而第二套建议似乎是说:元首准备通过英国来谈判归还但泽和走廊的问题,然后他将“保证”波兰的新边疆。张伯伦前回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已经吃过希特勒一次苦头了,这话在他听来完全是一套老调,他对达勒鲁斯代表元首概述的建议不敢轻信。他对这个瑞典人说,他“从这些条件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前景,波兰人可能让出但泽来,但是他们宁可作战也不会放弃走廊。最后大家同意让达勒鲁斯产刻回柏林去,把他们初步的非正式答复告诉希特勒,然后在正式答复拟好并由汉德逊第二天晚上带到柏林去以前先把希特勒的反应告诉伦敦。据英国的文件,正如哈利法克斯所说:“由于通过达勒鲁斯先生的这种非正式的秘密接触,问题可能发生一些混乱。' 因此' 有必要说明,达勒鲁斯于当晚回柏林去,不是传递英王陛下政府的答复,而是为汉德逊送去的正式复信准备条件。”

这位默默无闻的瑞典商人作为欧洲两个头号强国政府的谈判中间人,地位已经非常重要,所以据他自己说,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曾向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建议,“他们应该让汉德逊在伦敦等到星期一' 第二天' ,以便他们在听到希特勒对英国立场的反应之后再作答复”。

那么,什么是达勒鲁斯要对希特勒阐明的英国立场呢?关于这个问题,双方说法有些混乱。根据哈利法克斯的概略记录,他给达勒鲁斯的口头指示中所表示的英国立场仅仅是:1。庄严保证谋求G。' 德国' 与Gt。B。' 英国' 之间充分谅解的愿望' 缩写字母是哈利法克斯原来用的'。没有一个政府成员不是如此想法。2。Gt。B。有责任履行自己对波兰的义务。3。德波争端应当和平解决。

但是根据达勒鲁斯的说法来看,英国政府托他转达的非正式答复却更为全面:自然,第六点,关于保卫英帝国的建议遭到了拒绝。同样,只要德国还处于动员状态之中,他们就不能讨论殖民地问题。关于波兰边界,他们主张由5 大国来保证。关于走廊,他们建议立即同波兰举行谈判。至于' 希特勒建议的' 第一点,英国在原则上愿意同德国达成一项协定星期日晚上达勒鲁斯飞返柏林,将近午夜时见到了戈林。那'574' 位元帅认为英国的答复不是“很令人满意”,但于半夜谒见了希特勒以后,戈林在深夜1 点钟的时候打了一个电话给住在旅馆里的达勒鲁斯,对他说,如果汉德逊星期一晚上带来的正式答复与他所说的一致的话,总理准备“接受英国的立场”。

戈林很高兴,达勒鲁斯当然更高兴。这个瑞典人在半夜2 点钟叫醒了英国大使馆的参赞乔治·奥吉尔维·福比斯爵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达勒鲁斯不仅转达了这个消息,由于至少他自以为他当时已经处在那种能说话的地位,所以他还对英国政府提供了意见,告诉他们在正式答复中应当说些什么。达勒鲁斯强调说,汉德逊在8 月28日这天带来的那份复照应当保证英国将说服波兰同德国立即举行直接谈判。

达勒鲁斯刚从戈林办公室里来过电话' 后来福比斯在8 月28日的一份电报中这样说' ,他认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是极端重要的。

1。英国政府给希特勒的答复绝不能提及罗斯福的计划。

2。希特勒怀疑波兰人恐将设法规避谈判。因此答复中应该明确说明,已经竭力劝说波兰人立即同德国进行接触和举行谈判。

这时这个已满怀信心的瑞典人,在整个这一天里不仅接二连三地向福比斯提供意见' 福比斯都用电报如实地转给了伦敦' ,而且还亲自打电话给英国外交部,向哈利法克斯转去进一步的建议。

在世界历史的这个危急关头,这位临时客串的瑞典外交家的确成了柏林同伦敦之间的枢纽人物。哈利法克斯一方面从柏林的英国大使馆、另一方面从达勒鲁斯本人打给外交部的电话中知道了这个瑞典人的紧急意见以后,就在8 月28日下午两点钟的时候用电报通知英国驻华沙大使霍华德·肯纳德爵士,要他“立刻”去见波兰外交部长贝克,促使后者授权英国政府通知希特勒,“波兰准备同德国立即开始直接磋商”。哈利法克斯急不可待。他想要把波兰方面授权英国这么做一点列入汉德逊等着在当天带回柏林向'575' 希特勒提出的正式复文中。他叫他的驻华沙大使尽快把贝克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