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芥子气炮弹 德军用猛烈的自卫反击进行抵抗,并首次使用了芥子气炮弹。德军研制的一种叫〃黄十字弹〃……芥子气的糜烂性毒剂首次在伊普尔战场上用以对英军作战。

当常规炮火停止之后,英军就从掩蔽部里出来作战。突然,成批的〃黄十字弹〃在前沿爆炸。一两小时后,士兵们出现了严重的结膜炎、皮肤发红、起水泡和咽炎等症状,咳嗽不止。〃黄十字弹〃是在肺伤害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炸药量太少,因而减少了英军的伤亡。

有毒的气体窝在泥泞中未能引爆的炮弹里,使士兵的生命面临致命威胁。11月6日,加拿大士兵打败德军并占领高地。

在20世纪军事上,帕斯尚达尔的名字与索姆河几乎一样响亮。在这场战役中,糟糕的天气破坏了黑格和他的将军们精心部署的计划。由于泥泞的阻碍,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迅速获胜。5个月的持续作战使英军大约死伤了33万人,这一巨大的伤亡数字使得英国人的新战术几乎毫无意义,也没有帮助战略形势实现什么实质性突破:至少24万人的损失并没有妨碍德军攻占比利时,战争接下来又持续了一年。因此,尽管伊普尔第三次战役无疑是一场胜利,但它似乎更像是一个败仗。

步兵加坦克:康布雷战役(1917)

Stormtroopers and Tanks: Cambrai

康布雷战役是大规模使用坦克的第一个范例。步兵与坦克协同作战原则和对坦克防御战术的形成,均与这次战役有着密切的联系。

坦克粉墨登场 在康布雷战役中,英国以坦克为先导冲破德军防线的尝试,是新式进攻战术的首次示范。

早在1914年夏天,就有人提出一种新式武器的构思,这就是后来的坦克。经过各式各样的测试后,英国皇家海军建议制造一条〃陆地船〃,并将美国制造的霍尔特履带车作为研制对象,它由牵引机作为底盘,当时的黑格将军对之非常赞赏,并建议立即投产使用。英国军需大臣大卫·劳埃德·乔治被批准实施这一计划,马克Ⅰ型坦克于1916年夏天开始抵达法国,当初用〃水箱〃的名义来隐瞒其真正用途。

第一批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总是被人高估,大多数是出于宣传的原因。事实上,它们的行进速度比步兵稍微快一点,但极容易出现故障,经常陷入西部战场的泥泞中。此外,当坦克熄火时,坦克里的士兵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然而,战士的热情并没有因武器的拙劣而下降,它们反倒提升了部队士气……士兵们信任所有能让他们摆脱战争的机器。报纸上也大肆渲染,而独立坦克团的成立则令它们的形象更加深入民心。坦克在英国大小城镇巡游来为战争募集资金……也许这就是它们在参加战斗之前最有意义的军事活动。

首战告捷 到1917年夏,更多经改良的马克Ⅳ型坦克被制造出来,并在伊普尔第三次战役中配备了190辆,而战争的结果则令人大失所望。大量的泥浆和损毁严重的道路是造成坦克表现不佳的原因,1917年11月,对坦克的优点十分确信的黑格决定把所有坦克集中在一起,利用康布雷的坚实地面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这场进攻起初设想为大炮进攻,却另有人提议,坦克亮相背后的主要目的就是当作铁丝网清理器来使用,这样炮兵就无需承担这一工作重任。如果要追击敌军,它便成为追击的骑兵。不管事实如何,坦克指挥官肯定热切希望战争能真正证明它们的价值。

为了取得最出人意料的效果,英国第3军团司令没有使用通常的毁灭性掩护炮火,11月20日上午,坦克出发了。薄雾掩护着它们前进,渐次性掩护炮火落在它们面前。大多数德国士兵因这些叮当作响的庞然大物的逼近而深感不安,并随后纷纷逃离战壕。仅在10个小时之内,前线军队便向前推进了8公里。

坦克分成每三辆一组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第一辆冲破铁丝网,停在敌人的战壕前,并用机关枪扫射战壕来保护其他坦克;第二辆坦克随后往战壕里扔一捆树枝,然后用机关枪进行扫射;第三辆坦克用柴捆作辅助跨过第一道战壕,并在第二道战壕扔下自己的那捆树枝,然后以机关枪扫射。接着第一辆坦克跨过两道战壕,并在第三道战壕扔下一捆树枝。用这种循环前进的方式,战壕很快被破坏掉,并被清除。在福莱斯可威斯,一个德军炮兵据点则全力抵抗,在被侵占前曾设法毁坏几辆坦克。

尽管坦克发生故障并陷入泥泞之中,英军仍然坚持进攻至11月28日,这时候他们已经抓获了大约1万战俘,并成功地夺取了200门大炮。

德军夺回失地 但是,盟军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11月30日,德军便发动大规模反击,重新夺回被坦克占领的所有土地。从1916年开始,德国人便意识到要发展新战术,其中包括防御的机动性……士兵们学会不要站着受死,而应该进行更有效的战斗……比如,他们可以在盟军进攻之前撤退;设有机关枪的前沿据点则如同一张网,随时等候盟军士兵掉进去。

这个机动性战略可以用于突击队,比如一小队训练有素的士兵,只要装备有手榴弹、迫击炮和机关枪等,便可攻占较为薄弱的敌军据点,而把所有军事要塞都留到随后的时间内再来对付。当特种部队带头发动进攻时,他们便开始被军队里的其他人视为中坚分子,这有助于提升他们投入战斗的士气。在康布雷战役中,担任反击战先锋部队的正是突击队,他们的胜利备受德国将军们的关注,并在随后的1918年战役中得到广泛采用。

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使得盟军士兵筋疲力尽,致使德军成功地夺回失地。反击战在12月6日结束,双方各损失约万人,战斗重新退回到起点。

伊普尔和康布雷的失利使盟军指挥部愁云惨淡……他们曾花费了不少力气来研究打破僵持局面的新作战方式宣告破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胜利的关键在于质量而非数量。布鲁西洛夫在东线战场上已经证明了这点,1917年初英军的胜利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作为装甲战的权威人士之一,里达尔·哈特认为康布雷战役尤其典型:〃仅用378辆坦克和4000名坦克兵抵抗6个步兵师,并使得敌军付出约5000人伤亡的沉痛代价。〃事实上,坦克在康布雷战役中所发挥的作用被宣传得比实际情况更为斐然,受到人们的普遍看好,但尽管如此,盟军最高指挥部在1918年却没有再继续采用大型坦克进攻。也就是说,真正的坦克时代尚未来临。

德军夺德军夺回失地

〃来个中心开花〃:鲁登道夫攻势(1918)

A Solid Blow: Ludendorff Offensive

鲁登道夫完全放弃了〃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阵地〃的作战指导思想。他认为,猛烈的炮火可以消灭前沿阵地的全部守军,人被消灭了阵地也守不住,因此应该把部队撤到远离前沿阵地的后方,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

大限将至 当最后的大型攻势纷纷搁浅时,德军离最后的战败已经不远了。突击队战术没能冲破盟军的反抗,盟军的坦克让德军感觉压力沉重,士兵军心涣散……这是德军行将覆灭的征兆。

但德国总理劳埃德·乔治认为,如果英军在新武器、新战术的协助下仍无法在伊普尔或康布雷获胜,这次他们又怎么可能有突破性进展呢?因此,在西线继续发动损失惨重的攻势已经大可不必,兵力最好转移到其他欧洲战场。于是,英国士兵被增派到意大利战场,在佛兰德斯和法国等地的部队人数锐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