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淫欲飞飞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如果想让生意独霸一方,必须专营一种商品,最后达到垄断一方。

经过仔细成熟地斟酌,柳宗勤决定专营白糖。白糖在苏北一直是一种畅销商品,受着普通百姓的长期欢迎。当地人走亲戚串朋友看望病人和老人,总喜欢带上几斤白糖,既实用又实惠。当地人把白糖一直看作营养食品,认为喝了它可以滋补身体,并且口感良好。但这种商品一直是国营商业渠道经营,私营商品零售店都从它那里进货。他们虽然资金雄厚,但经营效率低下,营销思想落后,东西很贵质量却很差。国家对白糖虽然早已放开经营,但这个地方人们思想落后,个人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一直没有人去做批发白糖的生意。柳宗勤看准了这个机会,果断地做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干就干,立即缩小零售商品规模和种类,集中一切能够筹到的资金,义无返顾地前往南方大型糖厂直接进货。

过去经营白糖都是大商批发给中商,中商批发给小商,小商再批发给零售店。他们层层剥皮环环回扣,恨不能把顾客的筋都抽了。不仅腐败透顶、质次价高,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服务态度恶劣。

见了顾客就像谁欠了他贰分钱似的,不是横鼻子就是竖眼,再不就翻个白眼噎的你三天不想吃饭四天吃了还不香。柳宗勤的店就不是这样的,不仅东西便宜,服务态度更好。它直接从糖厂进货,中间不吃回扣,也少了好多不必要的环节,因此,价格也就跟着降下来了。服务态度不要成本,只是把哭丧的脸变成娶媳妇的脸。那还不容易,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到连手都不要用,只需把下吊的嘴角改成上翘,在脸上就改了,费不了多大的力气。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那些国营商店的售货员们就是不改那张脸,不光不改,是说什么都不改。他们大概是想把所有的笑脸都留在家里,把所有的“脸难看”都放在外面,也许她们认为那样做是赚了便宜,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便宜。可她们也许不知,干什么都会养成习惯,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只要是习惯就难改。试想一下,在外面“脸难看”的习惯改不了,用顺证的方法,那么在家里都是笑脸的习惯肯定也改不了。在家里都是笑脸的习惯肯定很受家人欢迎,但也不能完全对,假如爹死了娘亡了,还是那个改不了的笑脸习惯,跪在亡人棺材前,笑嘻嘻的一张脸面,想变一时也变不过来,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场面呢?

柳宗勤的糖质量好价格便宜,服务热情,要货多了还给送到家,自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因此,很快便打开了局面。周围各个乡镇包括沛县城里的都到他那里进货。生意好了,自然有不高兴的,更有眼红的。首先是地方国营供销社,他们散布谣言说柳宗勤搞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角。那些人还运用着老脑筋拿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压人,想让柳宗勤害怕,自己退出与他们竞争的舞台。可柳宗勤偏是个什么都不怕的主,他相信邓总设计师的话。那些人看压不倒柳宗勤,又鼓动工商税务派出所还有防疫站的去查他,查他的糖有质检报告吗?依法纳税了吗?防火防盗措施完备吗?有卫生许可证吗?质检报告柳宗勤从厂家要来了复印件,也算是有了。依法纳税小学生都知道,柳宗勤更知道,查来查去也没查出偷税漏税。防火防盗柳宗勤按官方的整改意见办,买来了灭火器,装上了防盗门,并晚上在店里睡个人。卫生许可证难办些,别人卖糖是不要的,可防疫站告诉柳宗勤,你不要管别人,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国营供销社更不知道那证到底是个动物还是个植物,是个死的还是个活的,或者是个别的什么玩意。可无论国营供销社知不知道,只要请了防疫站领导的客,他们就会想出办法来整人。没办法,柳宗勤只有到医院去检查,一关一关地过了才能申请卫生许可证。查了七十二样子传染病,又查了三十六样子可疑传染病,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子丑寅卯。什么病都没能查出来,医院的解释是可能仪器坏了,让他去徐州大医院复查。柳宗勤来了犟劲,去就去,看他们还能耍出什么新花招。在徐州大医院检查了他们要求的所有项目,一切都好,完全符合要求。卫生许可证终于领来了,柳宗勤松了一大口气,私下想以后可以好好地干了。

柳宗勤把家里都安排好后,又前去南方糖厂进货。

可刚走不久,店门又被防疫站给封了,理由是卫生许可证是柳宗勤的,可卖货的是柳宗勤的父亲柳衡运,证和人不对应。还说什么光天化日之下躺在社会主义的走廊里竟敢偷梁换柱,简直是上无国家王法下无黎民百姓健康。说的虽然是前言不搭后语驴头不对马嘴,但你必须得按他说的办,否则就违反了他家的哪部法,违了他家的法就封你的店,敢撕就送你进号子吃皇粮去。可柳衡运偏偏不信天下就没有讲理的地方,背包一打,带上干粮直接去徐州府信访。到了徐州信访办公室一说,工作人员听了都很气愤,说做白糖批发生意根本就不要卫生许可证。因为批发白糖都是整袋整袋地卖,根本就不接触里面的糖,并且一个徐州市也没听说谁卖糖还要办个卫生许可证。信访办的同志让他先回家,说马上就发公函给他解决这个问题。柳衡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三天后,防疫站终于来人揭了封条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虽然算不上大事,可给柳衡运很大的震动,使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以前他认为有了钱就什么都有了,现在他不再这样认为,他知道了没权的滋味。原来是有权鳖孙高三丈,无权爷爷是鳖孙。他在想,等有了钱,一定给孩子找个好差使,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这份窝囊气。

柳衡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柳宗勤出了校门和他一起做生意,其余几个都在读书。那几个虽然书读的都不怎么样,但他还是让他们把书读下去,他认为读下去就会有希望,就会有前途。他不想再受气,回想过去,他爷爷受大清帝国的气,父亲受国民党的气,如今共产党虽然是个好党,经也是好经,可这好经总被眼前个别歪嘴和尚给念毁。这几个家伙虽然是螳螂挡车,影响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但那几句歪经落到他的身上也真够他受的,弄的他好长时间心事重重,差点放弃这档子生意。用他平时好开玩笑的话说,真让那些家伙气的奶疼。

柳宗勤和父亲勤勤恳恳、小心翼翼地做生意,生怕得罪哪一方神圣,以为以后老老实实的,就不会再有麻烦。可事情并不是那样,没几天,管理街道的就找上门来,但来到他的门口并没有找他,而是找那些到他店里进货的,让那些人不能在街道两边停车,更不能停在店门口。柳衡运气的与那些人吵,质问他们为什么允许别的店门口停车,而不让他店门口停。那些人上来不理他,后来干脆说,你与共产党作对能得好吗?柳衡运气的大骂,它一个小小的地方供销社能代表共产党吗?你们怎么想着办法整人?真是岂有此理?那些人也不吵也不恼,只说自己是执行公务,别的管不着,就只能管着他门口不能停车。柳衡运气的在心里骂娘,可又没有一点办法。他想这点小事也不值得再去徐州上访,并且也不好意思老麻烦人家信访办的同志。没有办法,只能在心里生闷气。生完闷气还得做生意,不叫人家在门口停车就花钱雇人把货物扛到停车场。

柳宗勤劝说父亲不要生气,他认为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好多人都得了红眼病,看不得别人发财。

晚上,柳宗勤买了礼物去了管理街道的头头家,见了那个目前还评不上品的小主任半笑着说,李主任,我来登门谢罪的,呵呵!

李主任毕竟是在外面长混的人,看到柳宗勤手里提着不少东西,干笑两声后客客气气地把他让进屋里说,我说小李啊!你这是干什么?有事说事,怎么还带着东西?

柳宗勤笑呵呵地说,李主任,你总不能让我空着手进你家吧!那样我还不好意思呢!

李主任装作认真地说,小李子,我可是快要入党的人,你得帮我提高觉悟才对。

柳宗勤开始真笑了,哈哈一阵后说,这年月,还能当真?

李主任拍了拍柳宗勤的肩膀说,聪明、聪明,来,坐下说。

柳宗勤坐到了椅子上,往前倾了一下身说,李主任,我来也没有别的事,只是想过来认一下门,以后还要请您多多关照。

李主任笑的很爽朗,咽了一口唾液说,宗勤啊!都说到哪里去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听说你发了财,以后有难我还要去找你帮忙呢!

柳宗勤跟着他笑了两声说,我哪发什么财,生意也是刚刚起步,以后还有不少地方麻烦您,不过,只要我能帮您的,一定帮到底。

李主任点了根烟,吸了两口笑着说,有你这句话就行了,以后只要我能帮你的,我也要帮到底。

柳宗勤和李主任瞎扯胡聊了一通,压根不提他店门口停车的事。李主任聊得开心,要和他喝一盅。柳宗勤知道他是假客气,于是又寒暄了几句起身告别。

第二天,管理街道的那帮人就没有来,像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样——立竿见影。柳衡运知道儿子的行动后,直夸柳宗勤有本事,说他将来是个办大事情的人。

两年后,柳宗勤和父亲真的把生意做大了。徐州以北的零售商店都是进他家的糖。他家买了小汽车,对客户一律送货上门,并允许人家卖了货再付款。生意做的大了,钱也挣的多了,柳衡运的心事却大了。他不想让儿子就这样下去,他想给儿子找个差使做。想来想去,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同学在徐州房管局当局长,于是就决定去找他。

柳衡运也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看准的事立即就行动。于是买了不少的东西,前往那个局长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