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传到今天的还有《司马穰苴兵法》,说这个人是个非常能干的人。然后魏文侯就重用了吴起,吴起带领魏国的军队,一连攻下秦国五个城池,魏文侯就以这五座城为中心,建了一个西河郡。吴起打胜仗,有一条,他特别能跟士兵同甘共苦。文献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吴起的军队中间,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疮,里面有脓,吴起亲自为这个士兵用嘴把脓吸出来。这个事情被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了,这个士兵的母亲就哭了。这个小故事说明吴起爱兵如子,关系非常好。吴起是著名的军事家,作为政治家,吴起还有一点,非常重视德政。魏文侯死了以后,魏武侯即位,又一次和吴起坐船,在黄河里漂游。魏武侯看见黄河那样壮丽,非常感慨,说江山如此壮丽,雄伟,就是我们魏国的天险。魏武侯说完,吴起就告诉他,一个国家能不能的以保证安全,在德,不在险。如果你对老百姓实行德政,老百姓就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如果不施德政,光依靠地形险峻,不足以防守。这话出自一个军事家之口,是极难的。所以我们说吴起既是一个名将,又是一个政治家。魏国有这样的人才,是魏国的福气,但是这个福气不久就消失了。因为魏武侯的时候,出现了一件事情。武侯即位以后,有一个丞相,叫王错,他非常嫉妒吴起,认为吴起的才能比他高。他的想法很快就被手下的仆人知道了,仆人给他献了一条毒计,说你首先告诉魏王,说吴起才能很大,魏国很小,吴起很难长期留在魏国。魏王一定会问你,怎样才能留住吴起,你就告诉他,把公主嫁给吴起,看吴起要不要。吴起如果愿意,说明吴起愿意在魏国长期干,要是不愿意,他一定不会长待。王错之所以受信任,就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公主。他说,你和你的妻子,就是魏国的公主,再约上吴起,三个人一块儿回家。路上,你要让你的妻子,就是那位公主,表现的非常蛮横,千方百计地羞辱你。吴起看到公主这样飞扬跋扈,一定不敢娶魏王的公主。到那个时候,魏王就会猜忌吴起。然后事情就按照仆人的建议进行,后来魏王问他愿不愿娶一个公主,吴起就一口拒绝了。这样,魏王就开始怀疑吴起,吴起就立即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可能遇害。吴起离开魏国以后,到了楚国,帮助楚悼王变法,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一个顶级人才。那么魏国除了吴起以外,还流失了一个顶级人才,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是卫国人,后来到了魏国,在公孙痤手下做臣子。公孙痤临终前推荐商鞅,但是魏王并不重视他。公孙痤的话都说到这个程度,这是个奇才,要么重用他,要么杀了他,决不能让他出国。结果魏王既没有杀,也没有用,最后商鞅到了秦国,帮助孝公变法。秦国的崛起,第一步就是孝公变法,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二个顶级人才。

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就是孙膑。孙膑原来是在齐国,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他和他的同学庞涓一起学兵法,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就悄悄派人把孙膑召到魏国。如果孙膑和庞涓两个人联手的话,那么魏国就多了一个顶尖级的军事家。但是实际上,庞涓没安好心,他用计把孙膑的双脚砍掉了,让孙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终生不再出山,他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但是他没有想到,孙膑秘密的跑回齐国。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把他带到了齐国。带到齐国以后,孙膑的才能渐渐的显露出来。有三件事,第一件,赛马。孙膑到了齐国以后,第一个中是他的人是大将田忌。田忌经常和齐王,和一些贵族赛马,下的赌注很大,田忌总输。孙膑仔细观察了一下,觉得田忌的马和其他人的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就告诉田忌,下次赛马你告诉我,你下一个很大的赌注,我能让你赢。赛马他们是赛三场,三局两胜。马分上中下三等,孙膑就告诉田忌,别人出上等马的时候,你出下等马;别人出中等马的时候,你出上等马;别人出下等马的时候,你出中等马。结果他输一次,另外两局赢了,田忌就赢了一大笔钱。通过这个事情,田忌觉得孙膑很有才能,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就重用了孙膑。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就像让孙膑做主将。孙膑说我不能做,因为我是一个残疾人(刑余之人),就让田忌作主将,我给他做参谋。田忌带兵就想直扑赵国的都城邯郸。孙膑说不能这样,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都在邯郸,老弱都在魏国国内,咱们现在直奔大梁,迫使魏兵回来救,然后打他的伏击,这样不但可以解赵国之围,而且让魏军疲于奔命,这就叫围魏救赵。然后,他们在桂陵,就是今天山东的菏泽设下埋伏,当魏军从邯郸撤兵,走到桂陵的时候,被齐国军队打得大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个细节,魏军的统帅庞涓打了败仗,后来总结教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整个战役,最后发现,没有一个办法能破解孙膑的围魏救赵。只要打你的大梁,就必败无疑,这说明孙膑非常有才华。但是这个人竟然从魏国流失了。13年以后,魏国和赵国联合起来,攻打韩国,韩国就向齐国求救,齐国又派田忌位主将,孙膑做军师去救。他们迅速通过魏国的领土,庞涓知道以后,就带兵回来了,孙膑就下令,说我们在前面走,庞涓已经在后面追。他说我们士兵买灶做饭的时候,第一天记住布置下十万个灶,第二天只许做五万个,第三天三万个,底下的士兵就这样做了。庞涓在后面追,也很有心计,每一天就清查齐国军队的灶。第一天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三万,庞涓很高兴,说齐国军队到魏国才三天,已经大量减人了。庞涓就把辎重和大部队甩在后面,自己带领轻骑,日夜兼程去追。孙膑就在马陵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道路非常狭窄,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树木很多,很适合埋伏。他就选了一棵大树,把树皮刮掉,写上一句话,“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埋伏好以后,他找了一万弓箭手,说等到晚上,只要看到这棵树下火把一点燃,就万箭齐发。到了晚上,庞涓带着军队走到树下,看到树上白了一块,就让人点火把看。刚看见那句话,万箭齐发,庞涓知道自己中计了,而且无可挽回,就自杀了。这一仗魏国损失了10万大军。统帅是魏国的太子,被俘虏了。魏国从此一蹶不振,魏国实际上是被孙膑打败的,而孙膑当年是来报效魏国的,最后被赶走的。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三个顶级人才。

还有第四个,这个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我们讲过的,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范睢。范睢也是在魏国服务的,他和他的领导一起出使齐国,齐王对他的领导很冷淡,对范睢很高看,给范睢送礼。回国以后,就被他的领导汇报,说他通敌,把范睢打了半死。如果当时范睢不是装死的话,会被打死的。范睢是死里逃生,逃到秦国。大家不要小看范睢这个人,他是战国后期唯一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因为他提出四个字,叫远交近攻。在这个时期,所有人才中,最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只有范睢。范睢提出了一个战略问题,就是在整个七雄争霸的局面下,秦国要怎么办?这是一个总方略。你看我们讲秦灭六国,第一灭韩,第二个灭赵,这一集讲的是魏,这三个国家离秦最近,秦国首先灭的是三晋,这是完全执行的昭襄王时期,范睢定下来的总方针。这个方针目的性非常明确,操作性很强,所以范睢也是一个顶尖级人才。我们上面讲了四个人,这四个人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都不是省管专家,应当是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这些人都从魏国流失了,你说魏国可不可惜。政治家魏国时最多的,特别是一个商鞅,一个范睢,顶尖级的政治家,吴起和孙膑都是军事家,魏国这么多人才留不住,能不亡国吗?所以我们说魏国亡国,水淹大梁,水到渠成,那么容易,顶尖级的人才都走了,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魏国人才流失表,还不仅仅这么多,还应当再加上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信陵君。

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间,最有才华的一个人。我们前面讲邯郸之战,信陵君窃符救赵,做得非常漂亮,信陵君这个人,是当时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非常有才华。但这个人一开始在魏国就不顺,他和魏王是亲兄弟,同父异母。信陵君曾经给他的哥哥,也就是安厘王两个人,有一次一起下棋,突然中间来了一个急报,说赵国的赵王带着大军向魏国开过来了,马上就要进入魏国的边境。魏王急了,顾不得下棋,马上要召集大臣商讨对策。信陵君说不用急,他不是来打我们的,他是来打猎的。两个人继续下棋,魏王心里不踏实,心不在焉的下,经常走错棋。一会儿又一个报告递上来,说赵王果然是来打猎的,魏王的心放在肚子里了,马上就为信陵君,说你怎么知道他是来打猎的。信陵君说我有门客,我在赵王身边都有门客,可以把赵王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我,所以我早就知道他今天要来打猎。魏王经过这个事情以后,马上对这个弟弟另眼相看。这个另眼相看不是更重视他了,而是更戒备他了,史书记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不敢把国家大政交给信陵君。后来发生了第二件事,窃符救赵,杀了晋鄙,夺了兵权,解了赵国之围。这下子,解围之后,信陵君把军队让他们全部回去,自己留在赵国,待了十年,没有回去。因为他知道,他把自己的哥哥得罪了,他知道他哥哥本来就猜忌他,你把他大将杀了,夺了兵权,他知道他哥哥不能容他,就在赵国待了十年。秦国听说信陵君没有回去,魏国就没人了,所以不断攻打赵国,这时候魏安厘王才想起自己有个弟弟在赵国,有本事抗秦,就召他回来。但是他的使者无论怎样都见不到信陵君,信陵君告诉他的把门的,谁也不允许向我通报,不让魏国的使者进来。魏国的使者来了一拨又一拨,就是见不到信陵君。后来赵国有人就劝信陵君,说你知道天下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你吗,是因为你的存在保全了魏国。假如现在魏国非常危急,你都不回国去保卫,天下人还会看重你吗?假如魏国灭亡了,你们祖宗的坟墓都被秦国挖了,那你信陵君还有分量吗?信陵君听了,就回魏国了。回去以后,兄弟二人抱头痛哭,然后魏王就任命信陵君作了上将军。做了上将军以后,公元前247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事。第一,信陵君带了韩赵魏,加上楚国,燕国五国军队联合伐秦。第二件事,秦始皇的父亲异人病故,第三件事,就是秦王嬴政即位。五国攻秦,是秦始皇刚即位就发生的一件大事,把秦国大将打得狼狈不堪,秦国封住了函谷关不敢出来,这时战国后期,六国合纵最成功的一次。这件事,把当时的秦王异人吓坏了,觉得信陵君太厉害了。秦国的老办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用反间计,这回又用反间计了。异人也不简单,派人带了一万今,找信陵君十年前窃符救赵,杀的大将军晋鄙,找他的门客。通过晋鄙的门客,向魏王说了四条。第一,信陵君在外流亡十年,又回魏国当大将军,现在是诸侯军的总指挥。第二,天下的人,只知道信陵君,不知道魏王。第三,信陵君想借着这个有利时机,取魏王而代之。讲了这三点以后,魏王的心里已经动摇了,恰恰这个时候,异人的反间计不是用了一次,甚至这个时候,秦王派使者带着礼物,敲锣打鼓来到魏国,祝贺信陵君当了魏王。根本没有的事儿,他们竟然来祝贺。这个消息传到魏王那里,最后相信了。把信陵君大将军的职务给免了。信陵君知道他哥哥又怀疑他了,从此以后,就告病假,不上朝了。这时候信陵君每天一个就是喝酒,一个就是女人不断,四年,信陵君死了,这一年是公元前242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五年。消息传到秦国,当时赢政还小,相国是吕不韦,吕不韦立即派兵,还派当年五国攻秦被信陵君打败的将领,那个人叫蒙骜,一下子占了魏国20多座城,建了一个东郡,就是现在山东河北一带,把六国南北一下子切开了,从此六国再也不能合纵了。信陵君死后十八年,就发生了水淹大梁,魏国灭亡的事件。所以我们说它流失的还有一个顶尖人才,就是信陵君。这个流失要加上引号,他没有跑到外国去,我们说的流失是他留在魏国,但是不能为魏国效劳,这也叫一种流失。魏国人才这么多,一个个全流失了,不再为魏国服务了,所以魏国的灭亡就是必然的了。当然魏国的灭亡还有军事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了。魏国的灭亡意味着韩赵魏,三晋全部灭亡。三晋的灭亡,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个历史性大提速,就是他灭六国的速度加快很多。这一年是公元前225年,离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只有四年时间。那么赢政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22:秦灭燕国

[画外音]秦军攻下赵国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进程,可以说势如破竹。秦军很快北上逼近燕国,燕国的命运岌岌可危。燕国的太子丹曾经作为人质待在秦国,并遭受过秦王赢政的冷遇,所以无论是国仇还是私恨,太子丹都想方设法要阻挡秦王赢政的进攻。最终燕国的太子丹,谋划了千古传诵的荆轲刺秦事件。结果荆轲一去不复返,刺杀失败。之后秦王赢政命大军进攻燕国,一年后燕国灭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六国论》里,就认为荆轲刺秦是祸事,这一刺杀事件,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然而王立群教授认为,秦王赢政之所以能够消灭燕国,还有深层原因。那么谁该为燕国的灭亡负责呢?燕国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呢?

赵国灭亡以后,秦国的大军就摆在了燕国的边境上,这时候燕国的国君才感受到亡国的大难来了。燕国是个弱国,没有办法向赵国一样,敢和秦国过招。这时候,燕国又不能坐以待毙,所以燕国就使了一招荆轲刺秦王。但是刺杀一个国君,又是秦国的国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准备工作就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实际上,这件事情的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而主持这件事的人,就是燕国的太子,太子丹。太子丹公元前232年,从秦国逃回燕国之后就基本开始了。太子丹是燕王喜的儿子,在秦国作人质。他逃回来以后不久,他在秦国的一个好朋友,樊于期因为兵败,畏罪潜逃到燕国,太子丹就接纳了樊于期。这件事情,被太子丹的老师知道了,老师就告诉太子丹,樊于期这个人你绝对不能留,因为他是秦王赢政及其痛恨的一个叛将,你要留了他,会给燕国带来大难。你把他送到匈奴,既可以保他的命,又不给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太子丹说,我不能这样做,朋友有难,我不能出手相援,反而落井下石,我做不出来。他的老师看到太子丹不接受自己的意见,说这样吧,我们燕国有一个人,叫田光,这个人有勇有谋,你可以找他,商量一下怎么办。然后,他的老师又提前把这件事告诉田光,田光就去拜访太子丹。太子丹就向田光问计,而且明确告诉他,秦燕两国是势不两立的,你给我想个办法,怎么样刺秦。田光就向他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荆轲。临走的时候,太子丹特意给田光交待了一句话,说今天咱俩谈的事,是国家最高机密,千万不要说出去。田光回来以后,一方面答应太子丹,一方面去找荆轲。荆轲这个人,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