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写心性的问题,探讨“孝友之理”,“取二十一史应在孝友传而不入者,与在孝友传而不足为经者,兼及近代所闻见者”,是一本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

这个时候,唯一让人感觉有些兴奋的事情就是,三立书院发来了邀请,请傅青主去做老师,给学生们讲课。

5;傅青主(11)

这似乎是好事,要知道现在毕业能够留校任教也是好差事,可是,傅青主却怎么也乐不出来,因为,李自成已经马上要打过来了(或者说是已经打过去了)。

学校让傅青主等老师讲课的内容居然是军事教育等,有什么火攻、守城之类的。

也不知道文人傅青主老师的讲课效果如何,总之文献中只留下了他评价当时教育政策的一句话:“迂哉,蔡公(当时的巡抚,兼管三立书院的工作)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

其实这句话说的很空,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反正评价别人迂也好,自己迂也好,此刻都不管什么用了,因为天下的趋势已经无人能够阻拦了!

相信任何处在明清交替时期的人都会感到无比困惑的,因为时局变化得太快了,公元1644年,也就是著名的甲申年,三月的时候李自成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了,明朝灭亡,正当这些忠于明朝的文人痛骂李自成的时候,五月份清兵就进驻了北京,然后清兵就横扫中原,估计当时的老百姓只能看见军队打来打去,估计都快分不清到底是谁打谁了。

清兵杀过来后,斗争的矛盾性质就变了,原来还是中原的内讧呢,这可就是外族入侵了,虽然现在满族已经和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了,我还有若干个哥们儿的老婆是满族人,但是那时候的认识可不是这样,否则您就没法儿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掉脑袋也要抗争到底,那个时候人们对清兵的愤恨,和后来对日本兵的愤恨是一种性质的,抵抗外侮的。

就在眨眼之间,文人心中的支柱,大明王朝覆灭了,取而代之来统治自己的居然是些骑着马的外族人。

这对傅青主来说才是无比巨大的真正的打击,甚至他整个一生都没能从这种阴影里走出来。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在数次努力参与抗争斗争后,感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与整个局势抗衡的,怎么办?清兵此时开始要求所有的汉人剃头了,难道自己也要被剃成一个瓜皮头?那可真是奇耻大辱啊,怎么办呢?

此时,另一位医生喻嘉言的办法是:出家当和尚。

傅青主和喻嘉言的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出家当道士。

就在这一年,傅青主三十八岁,他上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做了道士。

学医之谜

现在,我来给各位解开傅青主到底是何时开始学医的谜团吧!

我翻遍了傅青主留下的文献,在甲申年做道士之前,没有他任何关于给人看病的记载,反而倒是他和他的家庭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

从他做了道士以后,文献中开始出现了给人诊病的记载,比如,他从五峰山下来后,开始到晋中各地游历,寻找反清复明的机会,到了哪个地方,老百姓就请他看病,有的时候想走都走不了,而且治疗效果还非常好,也不收老百姓的钱。(所至老幼男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

另外一首他写于四十四岁的诗反应了他给一个叫花史的人的母亲看病,病痊愈了以后,花史用驴驮着傅青主来回往返的过程,诗下自注中写到:“花史母君得危疾,余设医愈之,每往来皆以其所爱黑驴驮之”。

各位自己看看吧,这前后有多大的反差吧,从之前被病魔逼迫得痛哭流涕,到后面的从容不迫,显然在五峰山上傅青主经历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那么,到底在五峰山上发生了什么呢?

5;傅青主(12)

所有的疑点,集中到了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身上,他到底是谁呢?难道是他,使得傅青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让我们来从文献里找找傅青主和郭静中的交往记载吧。

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有傅青主写的几首有关和郭静中道长交往的诗了,其中有一首题为《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时道师在马首伪署,次又玄韵》,这里的伪署指的是李自成起义军的一个办公地点,可见当时郭静中道长和李自成军队有联系,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从北京撤出,成为了抵抗清军的一股力量,估计当时已经全乱了,管他什么李自成还是明朝残部,只要是抗击清军的都是团结的对象。这次傅青主并没有见到郭静中,失望而归。

然后,有一首诗是在冬天写的,题为《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在那天,天空下着雪,冷风刮过山峰,发出尖锐的声音,傅青主奋力上山,来到了郭静中道师的道观,两人秘谈了一个晚上,他们的房间的灯一直亮了个通宵。

至于那天晚上他们到底谈论了什么?则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永久的秘密。

但是,我们从傅青主日后的行为中,似乎可以猜测出当晚谈话内容的一些大概。

从那以后,傅青主以道士的身份开始游走于各地,从事反清复明运动,显然这应该是当晚谈论的内容之一。

从那以后,傅青主开始留心医药,钻研医籍,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医,相信这也是那晚谈论的议题之一。

傅青主的好友兼三立书院的同学戴廷栻在给傅青主写的传记中说:“道人(指傅青主)善病,受道还阳真人”,意思是说傅青主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因此受道于还阳真人,这里,“善病”和“受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要连在一起写,难道是还阳真人会对傅青主的身体有什么指教和帮助吗?

再联系傅青主写的《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这首诗中,曾把还阳真人郭静中比喻成给人间送药的仙人王子乔,我们则可以更加坚定前面的观点,在那个夜晚,健康问题一定是一个谈论的重要议题。

那么,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神秘的面纱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此事历来文献中记载甚少,这位还阳真人似乎神龙见首不见尾,外人很难遇到他,连傅青主在开始的时候找他都难,在傅青主拜他为师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五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下山跑到李自成的军营中,实在是体力好得很啊。

现在,让我们解开这位郭大侠的神秘面纱吧!

原来,这位郭大侠本是明处士,看到明朝开始衰落了,就出家做了道士(师明处士,见明之衰,遁于黄冠),至于他是哪派的道士,从他赐予傅青主道号“真山”的“真”字来看,他是属于全真教龙门派的,因为龙门派以“道、德、通、元、静、真、常、守、太、清”等十字为号。

但是,他却似乎不拘于派别之限,而更擅长道教神霄派的修炼,神霄派最擅长什么功夫呢?一个是修内丹,一个是驱雷行雨。文献记载这位郭大侠“尝过华阴,遇异人刘,授以金丹之术及五雷法。由是往来晋楚燕赵间,善祈雨,遇旱则各省院司及州县之长吏,辄走书数百千里迎还阳为祷。祷时亦无他异,但结一坛,登坛以掌中雷印拍手一拍,则霹雳随起,大雨如注。或求之者众,则第书一符以付之,持者方入境,而雨已集矣。” 。 想看书来

5;傅青主(13)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位郭大侠路过华阴县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姓刘的神秘人物,这位刘老师传授给了郭大侠炼内外丹的方法,还有驱雷行雨的方法,从此以后,郭大侠就开始在各地行雨,他的主要客户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县长之类的,这帮政府官员遇到大旱的时候,就千里迢迢来请郭大侠,郭大侠驱雷行雨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建一个高坛,站在上面,一拍巴掌,雷声就响起来了,然后就大雨如注。

这么看,郭大侠当年简直是一个超酷的人物,不知道这种道教文献里的记载有多大的程度可靠,估计是神话的成分居多,居然敢挑战天气预报,胆子似乎大了点儿,但是他们注重气功调理身体倒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这位郭大侠博览群书,“尤精于《易》”,显然,这对傅青主是有影响的,因为以傅青主这种钻研学问之人,《易经》那是必须研究的,而且后来傅青主还是此中高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