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战火十四年:越南战争启示录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洛奇的电报使白宫的信心有所回升,它虽然指示洛奇如果政变前景预料不妙就要努力劝阻,但把判断权完全赋予洛奇一人。它同时强调,一旦政变开始,美国的利益是促使政变成功。美国历史学家乔治·赫林评论道:尽管肯尼迪有所摇摆,但在目前这个场合,不决定就是决定;而且由于他把事情交给坚决主张支持政变的洛奇掌管,他就保证了事情的结果。

特种作战难救傀儡(19)

洛奇从科宁那里得知政变即将临近,便延迟了预定回华盛顿的日期,直到11月1日。这一天上午10点,洛奇大使与哈金斯将军和来访的太平洋舰队司令费尔特上将拜访了吴庭艳。

在会见过程中,洛奇知道政变即将发动,因此处心积虑要稳住吴庭艳,每次费尔特上将要告别离开时,洛奇便又问一个问题,让吴庭艳不得空闲,一直到过了12点钟。此时他的弟弟——吴庭儒正在楼下,被阮文绍将军缠住,正在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巧合,一个奇怪的巧合——与此同时,这兄弟俩的亲信们正在发疯般地寻找吴庭艳和吴庭儒,想告诉他们政变军队已经抵达西贡近郊。

据洛奇回忆,吴庭艳在会见时也谈到了政变,他对洛奇说:”每次美国大使回华盛顿,就会有政变的谣言传出来。我现在又听到了这种谣言,我也知道将会有一场政变,但我不知道由谁发动,他将在哪里发动。——政变策划者们这次比起以前来聪明多了,因为有一系列人,我无法查出谁是真正的策划者。“此时吴庭艳还不知即将大难临头。

点30分,洛奇正在大使馆吃午饭,便听到了剧烈的枪炮声,近得就象从隔壁房间里传出来的一样,头顶有飞机在飞,大批军队通过西贡街道,推翻吴庭艳的行动开始了。

陈文敦将军为确定兵变的时间感到自鸣得意:”全世界的所有政变都是在夜里进行的。但我们相信这是一次好的兵变,我们必须在白天进行。“这是因为,总统的直辖机构和总统近卫队往往在夜里严密警戒,彻夜不能合眼,而白天却必须呼呼大睡以保持精力,结果被政变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

阮文绍率领的第五师在政变军队中一马当先,很快占领了关键的军事设施,和其他部队包围了吴庭艳的总统府。陈文敦与其他将军把所有的高级军官都召到联合总参谋部,要他们支持兵变。只有一名上校拒绝支持,当即被处决了。

兵变进行时,中央情报局的科宁与将军们一起在指挥部里。洛奇大使通过科宁密切掌握政变的动态,并随时向华盛顿通报。

下午3点,陈文同将军打电话到大使馆,询问如果吴庭艳投降,使馆是否计划将他及其家人带离越南。他得到肯定的答复说,有一架飞机随时准备起飞(洛奇本人有一架飞机等他回华盛顿)。

下午4点——在吴庭艳两次拒绝投降以后——政变部队开始用迫击炮轰击总统府,吴庭艳的近卫队拼命抵抗,暂时挡住了攻势。将军们一个个给吴庭艳打劝降电话,让他确信自己已经完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吴庭艳此刻求救于美国大使了。在他们最后一次谈话中,洛奇充分显示了他的冷酷无情。

吴庭艳问:”一些部队制造了叛乱,我想知道美国持什么态度?“洛奇故作不知:”我知情不多,无法告诉你。我听到了枪声,但不了解全部事实。现在华盛顿时间是早晨4点半,美国政府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回应。“电话那端陷入了绝望的沉默,吴庭艳几乎是哀求地说:”你总应该知道你们的政策是什么吧。“洛奇回答:”我并不知道我们在每一种情况下的政策,再说,我很担心你的安全。我已作好安排把你带出这个国家以保证你的安全。如果你不想这样做,我还做好了另一种安排,可以使你成为国家名誉上的首脑,你可以在这里保留一个名誉地位,这样相对来说也很安全。“吴庭艳似乎明白了一切,他说:”我不想那样做,我想恢复秩序,我现在就回去恢复秩序。“然后挂断了电话。

特种作战难救傀儡(20)

过了一会儿,吴庭艳又打电话给陈文敦。陈文敦对他说:”总统先生,我对发生的事情感到遗憾,但我现在要求你明智一些,理解目前的形势,如果你无条件投降,那么有一架专机会随时将你及你的家人带离越南。“吴庭艳和他的弟弟吴庭儒又一次拒绝投降。天黑以后,他们从一个秘密出口逃出总统府,躲进了堤岸区。不久,吴庭艳的近卫队投降。政变部队在一个天主教堂里发现了吴庭艳两兄弟,他们被带进了一辆装甲运兵车里,然后便死于非命。

此后,将军们发出的第一份报告声称,吴庭艳兄弟二人是在企图夺取武器时”意外自伤身亡“的。中央情报局后来搞到了吴庭艳和吴庭儒的尸体照片——他们是被反绑着用枪打死的。

陈文敦矢口否认曾有除掉这两兄弟的计划,他后来认定是杨文明”不想让吴庭艳兄弟活着“,但杨文明也不愿意背这口黑锅,不肯承认是自己下的手。在华盛顿,肯尼迪总统得知吴庭艳被杀时正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一起开会。他的军事顾问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也在场。他当众读了电文,会议桌旁一片沉默肃静。肯尼迪显然受到极度的震撼,他站起来,没对任何人说一句话就走出了会议室——在室外呆了好几分钟。

既然肯尼迪在早些时候发给洛奇的电报中表示要”接受各种后果“,现在他也只好自做自受了。”吴庭艳——他与共产主义进行了9年的斗争:他应该得到一个比遭暗杀更好的结局,“肯尼迪重新走进会议室时,对他的沉默无言的助理们这样说。

不过,西贡的反应与华盛顿恰恰相反,洛奇透过大使馆的窗子向外望去,发现”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他的死使到处都变得兴高采烈。美国大使馆极受欢迎,人们从使馆前路过时都欢呼,都挥舞彩旗。“对越南大多数人来说,双手沾满血腥的吴庭艳兄弟绝对是死有余辜。

吴氏兄弟的死并未结束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南越政局的深刻分歧。洛奇认为,政变将缩短战争的时间,并加快美国军人返回家园的速度。麦克纳马拉和泰勒等则怀疑这种看法。他们认为,政变之前几乎看不到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能取代吴庭艳,政变之后仍看不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因为政变将军的联合只是权宜之举。从今后事态的发展来看,后者的看法不幸言中了。

吴庭艳被杀后20天,肯尼迪在达拉斯也莫名其妙地遇刺身亡。两者之间有联系吗?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这位总统在执政期间,将美国在越南的武装干涉大幅度升级。他刚上台就增加对南越的军援和军事顾问,还派遣支援部队直接参战,协助南越军队进行大规模”特种战争“,把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对越”有限介入“政策,转入了”无限介入“的轨道,从而在事实上堵死了美国的最后退路。肯尼迪就职总统时只有900名美国顾问在越南,到肯尼迪被暗杀时,南越军队中的美国顾问有16,000人之多。截至1963年底,在战斗中死亡的美国人总数在75人左右——这75人是显然本不该死于此地的,但比起后来死亡的人数,这75人的总数又显得微乎其微了。

诚然,肯尼迪没有像他的许多幕僚主张的那样,向南越派遣地面战斗部队,但他也从未最终否定这一选择。他在矛盾和不断反复中使美国越陷越深,死后还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留给他的后继者——更不走运的林登·约翰逊。

“北部湾事件”引爆越战升级(1)

有头脑但性格多变的约翰逊总统全盘照收了肯尼迪的政治遗产,对越南北方秘密战的一部分——”34A行动计划“和”德索托“海军巡航,成为”北部湾事件“的导火索。轰炸北方计划早已就绪,美国当局无耻编造在北部湾遭受北越蓄意袭击的弥天大谎,通过《东京湾决议案》将战火燃向越南北方,从而越过战争升级的重要门槛,开始陷入越战这个深不见底的泥淖。越南北方军民在劳动党领导下英勇抗击空中飞贼。南方军民取得平也大捷,标志着美军的”特种战争“战略开始破产。

升级的前奏在那个愁云凄雨的星期六,也就是肯尼迪被刺的第二天,意外登上总统大位的林登·约翰逊在白宫显得焦躁不安。老总统艾森豪威尔刚和他商谈完外交事务,得出的印象是”就我当时理解,约翰逊惟一的意图只是要弄清楚当前情况和如何贯彻政策。他没有提出任何新的或与过去不同的想法。“约翰逊的气质与风度翩翩的肯尼迪相差甚远,他被人戏称为”玉米饼大叔“,聪明但却粗俗,具有美国南方政客的放肆作风。麦克纳马拉后来形容:”在我所认识的人们当中,林登·约翰逊是最为复杂、最有头脑和最为勤奋的人物之一。他的个性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坦率与虚伪、慷慨与吝啬、怜悯和冷酷、文雅与粗鲁交替地闪现出来。“约翰逊是个老资格的参议员,从1952年就在美国政坛呼风唤雨,他的大嗓门经常响彻参议院,辛辣而火爆的风格让几任政府很是吃不消。后来当上肯尼迪的副总统,却扮演起了微不足道的沉默角色,并和肯尼迪的弟弟、司法行政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形同水火,彼此猜忌。因此,他继任不久就大发牢骚:”在对外事务方面,不管我做出什么成绩,我相信也不会得到任何赞赏,因为我没有进过哈佛大学。“尽管如此,这位出身于得克萨斯牧场的政客,上台后仍然决定依靠前任的精英顾问们打点外交和国防。在他看来,越南是美国面对的头号对外政策问题。上台第二天,他作为新总统首次听取世界形势介绍,所得印象是天下大致无事,只有乱哄哄的南越”真正令人担忧“。 他从前任总统那里继承这些乱七八糟、危机四伏的事情,就像一条鲇鱼,”刚刚咬住了一条硕大肥美的蠕虫,而其中却隐藏着一把锋利无比的钩子。“以前,肯尼迪基本上把他排除在有关越南问题的决策层之外,他仅仅在1961年5月拜访过这个国家一次,现在,除了吴庭艳那个倒霉蛋还在他脑海里留有一些印象外,他对这个热带小国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约翰逊决定把麦克纳马拉叫来,想听听他在越南问题上的看法。

肯尼迪的死让麦克纳马拉陷入了情绪的低潮。要不是感念肯尼迪的知遇之恩,他才不愿趟政治这滩浑水,更不会陷入越南这个该死的泥潭。现在肯尼迪死了,对于新老板约翰逊的秉性,他早有耳闻,也有所领教。他下定决心,只要约翰逊稍有暗示,他立马辞职,决不恋战。

约翰逊看见麦克纳马拉那一丝不苟、油光可鉴的分头,不由一阵厌烦。对于这些哈佛大学的知识分子,他从来没有什么好感,可是,越南问题是这帮自作聪明的幕僚们鼓动肯尼迪陷进去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求助于他们,还能依靠谁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北部湾事件”引爆越战升级(2)

约翰逊和麦克纳马拉握了手,说:”我们都对约翰的死感到很悲痛,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他没完成的事接着进行下去。我们都在一条船上,鲍勃,放手去干你的事情,特别是在越南。“”我和洛奇谈过,他向我报告了南越的情况,我告诉他,我不想丢失南越,不想成为看到东南亚步中国后尘的美国总统。“麦克纳马拉对总统的信赖表示感谢,并保证国防部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越南问题,决不让美国在东南亚的这块前哨阵地落入共产党人之手。他告诉约翰逊,据他了解,尽管他个人认为搞掉吴庭艳对改善局势没有什么帮助,但目前南越的形势还不至于一团糟,特别在军事上暂时不会出现危机。关键是各种渠道的情报和信息纷乱繁杂,要整出个头绪,必须到实地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约翰逊沉默片刻,马上让麦克纳马拉在巴黎参加完北约组织会议返回的途中,去西贡看看,以查清还能做些什么更多的事情。

出了白宫,麦克纳马拉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还会在国防部长这个位子上做下去。看来,无论是谁在白宫,在越南问题上只能执行一项政策——继续保持美国的存在,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活着的老总统,还是死了的年轻总统,还有约翰逊这位现任总统,观点都毫无二致,都把南越的存亡当作围堵共产主义的前哨,因此防止南越的”沦陷“就成为首要任务。

约翰逊深信,越南问题尽管是肯尼迪留下的烂摊子,但归根结底还是苏联和中国惹的祸,这两个共产主义大国一心一意要扩张霸权,把红旗插遍东南亚。约翰逊的内心独白是:”我关于历史所知的一切都告诉我:如果退出越南,让胡志明穿过西贡大街,那么,我恰恰是做了张伯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做的事情。……一旦我们表现出软弱,莫斯科和北京就将火速前来利用我们的软弱,他们可能单独来,也可能一齐来。他们不可能拒绝利用这个机会来扩展他们的控制,填补我们撤离所留下的权力真空。……“对此,约翰逊自认为别无选择,决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袖手旁观不是他的风格。

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写道:”我一想到林登·约翰逊,就似乎马上看到了一只伸得长长的手——伸出去要拿起电话听筒,要抓住一扎文件,要握手,要拥抱……“。约翰逊总统喜欢握手在政界是出了名的,《纽约时报》称他是”握手专家“,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说,有一次在洛杉矶,一个扒手把手朝着一个人的口袋伸去,结果发现自己竟和美国总统握上了手。同样,在越南问题上,约翰逊马上就要证明,他比他的前任手伸得更长。

在肯尼迪遇刺后第三天,约翰逊发布了一份国家安全备忘录,称:”政府全体高级官员一致支持美国在南越的既定政策。“1963年11月26日,约翰逊作出决定:向业已掌权的南越军人集团提供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强化肯尼迪时期开始的对北越的秘密军事行动;拟定美国在老挝境内进行军事行动的计划。他还向全体高级幕僚强调应最大限度地强化在越南的实力,并且要求他们每日自省还能为此多做些什么。

在约翰逊上台两周后,麦克纳马拉遵照总统的指示,在欧洲开会后跑到西贡了解情况。这次访问极不顺利,专机从巴黎奥利机场起飞时就遇上险情,险些与一架客机相撞,把麦克纳马拉惊出一身冷汗。然而后面到西贡的所见所闻更让他心惊肉跳。 。。

“北部湾事件”引爆越战升级(3)

国防情报处在西贡的官员告诉他,所谓”美国在越南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之类的军事情报都是屁话,所有统计数字表明,尽管”越共“在去年并未获得引人注目的成功,但是,他们却成功地维持、甚至改进了其战斗能力。而善于政变的南越军队根本就不是与”越共“一个级别的对手。麦克纳马拉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下去,妈的,看来被哈金斯这个瞒上欺下的混蛋骗了。

美国在越南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哈金斯上将身材高大,举止潇洒,能言善辩,无论其外貌还是其口才,都与将军的身份极为一致。他是马克斯威尔·泰勒的高足和心腹爱将,虽然没继承其导师的渊博学识,但具有极强的说服能力。不久前,麦克纳马拉曾问哈金斯:”保罗,平定这个国家要多长时间?“哈金斯立刻大言不惭地回答说:”部长先生,我相信我们可以在6个月内做到。如果授予我负责越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