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战火十四年:越南战争启示录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弹亿发。基本上是美国出钱出枪,法国出人,共同进行这场不义战争。

不料,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被中朝联军打得一败涂地,但美国人并未因此警醒,而是一错再错,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把宝押在了印度*。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后,比他的前任更为好战,一再提出朝鲜战场与印支战场的“配合”问题,称两个战争是“打的是一个仗”。3月间,远东美军总司令克拉克访问越南,研究如何使朝鲜和越南这两个战场实现全面的军事合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4)

当时,法国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征服印支,美国却极力为法国打气继续打下去,并表示要全力支持法国在印支的军事行动。1953年9月,艾森豪威尔批准对法国再次输血——同意1954年以前向法国提供亿美元,美国人还对痴人说梦般的“纳瓦尔计划”极感兴趣,决心向这一计划“投资”直至取得成功。结果,源源不断流入的美元让法国人都感到烫手,到1954年,据法国的统计,法国在印度*的战争费用有%由美国承担,法国自己只承担了%。

不过,美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美国对法国的援助纯粹是从在印度*遏制共产主义出发,将其放在东西方对抗的大局下考虑,只是保证印支不落入共产党政权手中,而不会傻到把美国子弟兵推进越南火坑,为法国恢复殖民统治卖命。

1954年3月,法军在奠边府岌岌可危,法国人不得不低三下四地频频通过外交途径请求美国进行空袭解救被围法军,法军总参谋长保尔·伊利还亲自出马,到华盛顿乞援。对于要不要出动空军力量支援法军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美国军、政要员也争论不休。最后征求陆军参谋长李奇微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同意出动空军,那么派遣步兵只是时间问题,美国至少要投入50万军队才有可能赢得战争,那将是“悲剧性的冒险”行动。

艾森豪威尔不能忽视陆军的意见,但国务卿杜勒斯却建议组织一支联军进行集体防御,把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拉下水,和美国一起派兵远征,以为如此即可以吓阻中国支持越南。杜勒斯的意见正中艾森豪威尔的下怀,他开始鼓吹在印支采取“联合行动”,并派杜勒斯游说英国同意与美国一道出兵。然而,大英帝国虽然老迈,却并不糊涂,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都在狼烟四起闹独立,自家的事还忙不过来,自然不愿去搅和印度*这趟浑水。杜勒斯在英国碰了一鼻子灰,不久法军5月7日在奠边府全军覆没,联合出兵计划也自然寿终正寝。但美国国内部分头脑发热人士仍对派遣远征军问题一往情深。

当然,老谋深算的艾森豪威尔并不急于动手,他很清楚赢得1952年大选的部分原因是向民众做出了结束朝鲜战争的承诺,所以他也不愿意在亚洲再卷入一场代价高昂且没有胜算的地面战争。他决定不向奠边府的法军提供兵力援助,但仍然相信越南继续作为“自由世界”的一部分对于美国安全非常重要。他在给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信中说:“如果法国不能坚持到底,而让印度*落入共产党于中,则对我们和你们的全球战略地位以及整个亚洲和太平洋的力量对比的改变来说,其最终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1954年4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东南亚任何一国的丢失,将导致共产主义在整个东南亚的扩散,接着是美国在太平洋的防御线——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福摩萨(台湾)和日本受到威胁,随后是印度、中东,最后将给欧洲的稳定和安全带来危害。他还绘声绘色地打比喻说:

“你竖起一排多米诺骨牌,推倒了头一块,那么最后一块的命运将确定无疑——肯定也会很快倒下来。所以这就是全面瓦解的开始,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5)

当然,无论是整个印度*,还是弱小的越南*共和国,都不足以推动“多米诺骨牌”,让美国决策者真正感到恐惧的是印度*的北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把中国想象为在远东特别具有扩张性的大国,一口咬定:“共产党中国具有同苏联在共产国际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一样的进行意识形态扩张的国内政治必要……我们应当阻止中国鲸吞东南亚。”

“多米诺骨牌理论”不仅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干涉印支地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后患无穷,成为以后十几年美国决策者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为后来的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发动和扩大侵略越南战争提供了重要依据。

正是在“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一怪论的指引下,美国在东南亚愈陷愈深。

“东南亚条约组织”粉墨登场就在奠边府战役行将结束的时候,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和平问题的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4月27日至6月15日讨论朝鲜问题,参加的有朝。中、苏以及美国为首的15个侵朝国家和南朝鲜李承晚政府的代表。朝、中、苏提出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举行全朝鲜自由选举等方案,由于美国和李承晚的断然拒绝和横加阻挠,使朝鲜问题的讨论无果而终。

1951年5月8日至7月21日讨论印度*问题,参加的有中、苏、美、法及越南、老挝、柬埔寨有关方面的代表。在会议中,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苏联政府代表团团长莫洛托夫和越南*共和国代表范文同紧密合作,利用西方几个大国之间的矛盾,有理有利有节地同法、美作斗争。

胡志明也把很大精力放在日内瓦会议上。他于5月14日向印尼记者指出:“越南人民一贯希望通过和平途径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只有在法国殖*义者违背了1946年协定,并向越南人民发动战争以后,越南人民才被迫拿起武器抗战。”

7月15日,胡志明又在劳动党中央第六次会议上报告,针对国内外形势作了明确的分析:指出美国帝国主义企图掌握南越,扶持吴庭艳的傀儡政权,并以“东南亚条约组织”来用亚洲人遏制亚洲人。美国是世界和平的主要敌人,必须集中力量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美国的政策是把印度*战争扩大和国际化,越盟的政策是“……争取和平,以便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目前新形势的变化,过去的口号’抗战到底‘,在新形势下必须提出新的口号,即’和平,统一,独立,*!‘为了反对美帝直接干涉,延长和扩大印度*战争,必须紧握着和平的旗帜。”

总之,要以谈判代替战争,“……要和平,必须停火,要停火,就要调整地区,敌军和我军都必须集结在各自的一个地区。”“……这只是为了达到统一而采取的临时措施。……为了长远的利益,应该暂时忍受……”“采取调整驻军地区的办法以求达到和平,用全国*的办法以达到统一,这是我们的主张。”

胡志明还严肃批评了少数人存在的错误认识:“在调整新形势的对应之际,可以预见将发生一些错误的思想与行动。例如”左倾“——有人只看到不断的胜利,而想乱打,打到底,他们见树不见林,只看到法国后退而没看到他们的阴谋;只看见法国而不见美国;偏重作战,轻视外交。他们不懂为了达到目的,我们不但要在战场上,而且要在国际会议上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右倾“又表现出悲观消极,无原则地忍让,不相信人民的力量,降低人民的斗志,忘却了艰苦的作风,只希望有一个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6)

此时,越盟历经8年的牺牲与忍耐,经过奠边府一战获得辉煌的军事胜利,除了中部越南仍受保大统治外,实际上越盟已经控制越南全境的23,要退出解放区而重新退回贫瘠的北方,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胡志明以他的权威、睿智和远见卓识,平息了党内的反对声浪。

经过长达两个月零十四天的漫长谈判,日内瓦会议最终通过了《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和关于恢复印度*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统称为《日内瓦协议》。主要内容是:(1)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建立国际委员会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的执行实行监督、视察和调查;(2)法国尊重印支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在规定期限内从印支撤军;(3)老挝和柬埔寨将在1955年内,越南将在1956年7月分别举行*,日内瓦与会国保证尊重三国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三国内政;(4)禁止外国在印支三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印支三国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法、中、英、苏、老挝和越南*共和国的代表都表示同意宣言的条款。

自朝鲜停战以来,《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无疑标志着西方国家的侵略势力在亚洲的又一次重大失败,持续9年多的法国侵略印支的战争得以结束。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苏联和越南*共和国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反之,美英法三国则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相互拆台,因此,对会议的结果,各国自有解读。

越南*共和国是《日内瓦协议》的最大赢家。越南北部的解放,奠定了日后越南全国赢得独立统一和取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的基础,正如胡志明在劳动党第六次会议上所分析的,虽暂时有所让步,但从长远来看完全符合越南*共和国的民族利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就引起满堂喝彩,为协议的达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雄辩地证明了亚洲乃至全球重大事务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孤立和遏制中国的企图只是一厢情愿,不可能长久。

遭受重创的法国虽然沮丧,但“在战场上得不到或保持不住的东西,很少能够用外交方法在会议桌上取得。”奠边府战役惨败后,法国在印度*的处境已经一落千丈,能够抽身而退已属难得,再也没什么可以损失的,因此勉强可以接受这一结局。

唯有美国比较郁闷。刚刚在亚洲推行“遏制”政策就遭遇迎头痛击,老挝、柬埔寨的独立及协议不允许在其境内建立新的军事基地的规定,对美国直接武装干涉印支的企图和推行“遏制”中国的战略是一个严重挫败。副国务卿史密斯自日内瓦返抵美国时也不得不承认:“虽然日内瓦会议所达成的协定包含了美国所不喜欢的东西,然而我相信会议的结果是在当时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结果。”

尽管如此,正处在上升势头的美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拒绝在协议上签字。美国代表宣称,“美国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去妨害这些协定和条款”,但“美国将充分关切地注视违反上述协定的任何侵略的再起,并认为这是严重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从而为其后来将侵略魔掌伸向印度*,伸向东南亚埋下了伏笔。

日内瓦会议后,杜勒斯虽然一贯强硬,此时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在越南成功的机会可能不到110。但是,“他和总统都认为,如果(美国)什么都不做,将可能导致这么重要的地区落入共产主义之手”。而美国从此将威信扫地。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7)

艾森豪威尔当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发生。在他的授意下,所谓“填补真空”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出台,这当然又是*“妙计”层出不穷的杜勒斯的杰作。鉴于极力鼓吹的“联合行动”因无人响应而濒于破产,杜勒斯为了配合“大规模报复战略”,他又提出成立“新的特殊集团或同盟”,利用亚洲人来替美国“保卫在亚洲的利益”,同时也给美国羽翼下的东南亚小国们吃一颗定心丸。

1954年8月8日起,美国开始对南越新政府进行经济军事援助——以美国顾问取代法国顾问,政策目标是“维持一个友好的非共产党的南越”和“防止共产党通过越南全国选举获得胜利”。此时,美国在东南亚的如意算盘是:以南越和泰国为基础,完全控制老挝,颠覆柬埔寨王国政府,包围越南*共和国,霸占整个印度*半岛,威胁东南亚和平中立国家,进而进逼中国的南部边界,建立对新中国的包围圈。

为此,美国煞费了一番心思,把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和印度划为美国在整个亚洲的重要保护地区,并扶植战败后一直俯首帖耳的日本成为对抗共产主义的战略基地和*经济堡垒。从1951年开始,美国就通过《美日安全条约》、《美菲条约》、《美、澳、新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完成了亚太地区的军事体系部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其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1954年4月20日,美国政府召开了有关国家大使会议,研究建立“东南亚防务联盟”问题。艾森豪威尔直接写信给丘吉尔寻求英国的支持,向他发出呼吁:“我一直对未来有些考虑。我肯定,当历史回顾起我们现在这一辈人时,它不会长久地记住这一代中任何一位仅仅是战场上或者会议室里的杰出的战争领导者。”……“然而历史却将记住那些把自由国家联合起来,使它们能”击退苏联的威胁,并使文明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人们。“艾森豪威尔在信的结尾处宣称,”命运已给予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一些人以极为宝贵的机会。您就是其中之一。说不定我也是肩负此重任的人们中的一员。“可惜年已八旬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虽然已是老态龙钟,但并不糊涂。对艾森豪威尔的花言巧语无动于衷,他深知美国建立东南亚军事联盟的惟一目标是为了对付社会主义中国,而英国在中国问题上有自己的小算盘,如香港问题和贸易问题(1950年外国同中国进行的贸易有40%是通过香港进行的),英国怎么会舍弃香港这只下金蛋的”母鸡“?如果贸然惹恼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丘吉尔不愿随美国的节拍起舞,他电示英国大使拒绝参加会议,美英之间可以就此问题交换意见,但不急于谈判。6月下旬,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更是提出了与美国大相径庭的方案,提出建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在内的亚洲主要国家参加的双边保障体系。美国一方面明确表示对英国的建议没有任何兴趣,丝毫不给老丘吉尔面子;另一方面接连不断地向英法施压。艾森豪威尔再次给丘吉尔写信,强调美英在欧洲和远东的共同利益,大肆渲染苏联、中国的威胁,逼丘吉尔就范。

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向英法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最终英法被迫屈服,同意讨论条约的具体内容。鉴于《日内瓦协议》明确规定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中立,不得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为了避免给英法更大的刺激,加之美国国会也反对军事上大规模介入印支,美国表示不考虑在东南亚常设驻军。而南越、老挝和柬埔寨不成为条约的正式成员,只包括在条约的保护地区内。英法对此勉强接受。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8)

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国家对美国炮制的条约避之不及。印度总理尼赫鲁此时正热衷于发展印中关系,同时也为了维护不结盟领袖的地位,因此表示不可能参加针对中国的军事集团。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和柬埔寨等国也纷纷表示拒绝参加集体防务组织。只有泰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表示接受邀请。

美国唯恐夜长梦多,赶紧于1954年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