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乱弹水浒 > 第31部分(第1页)

第31部分(第1页)

合不分上下;项元镇箭伤董平;张开险胜张清,也难怪宋江内心恐慌。

但正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高俅虽然比童贯聪明,却也只是小聪明而已,此君治军混乱,军纪松弛,先是拖延时节出发,而后带领歌女三十余人随军出征,一路纵容士兵为非作歹,滥报军功。试问这样的最高军队长官,又怎么能取得胜利?!

两军初次相遇,王焕和林冲斗个平手,荆忠死于呼延灼双鞭下,但项元镇箭伤董平,战绩各自一胜一平一负。但是在随即的士兵对攻战中,高家军还是压过宋家军的风头,挽回了些脸面。宋江一看不好,只有鸣金收兵,将全部希望押在梁山水军身上。

梁山水军如我在《水军篇》所赞,是一支每战必胜的威武之师,面对高家水军的挑战,不慌不忙,先阻水路,再捉敌人,顺利实现了战前目标,而且活捉了高家军先锋党世雄。

第一次水战梁山军胜,高俅败退济州,终于见识到了梁山的厉害。下属徐京建议找个军师来抗衡吴用的鬼点子,十分巧合的是,这个军师也是一个小学教师,名叫闻焕章,在东京城外安仁村教学,当高俅去重金聘请闻军师的时候,梁山军趁热打铁,又捉走高俅手下大将韩存保。

高俅那个气啊,率领水军来复仇,但是吴用抄袭“火烧赤壁”片段,令刘唐放火烧战船,再次大败高家军,刘梦龙、牛邦喜、党世英三人尽皆丧命。

高俅这时候很尴尬,两战两负,进退两难。攻,未必奏效;和,心有不甘。恰好有个阴毒老吏王瑾,给高俅出了一道馊主意:在招安诏书上大玩文字游戏!

这份诏书,就是朝廷下的第二道诏书了:

制曰:

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

宣和 年 月 日

这份诏书,依旧浅显易懂,因为“之乎者也”满篇的骊四骈六文章,梁山好汉是看不明白的。这份诏书,言辞比第一次有很大改变,相当客气委婉,让人心中甚是受用。

高俅听了王瑾的话,将“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这一最关键的条件,故意篡改成“除了宋江以外,其余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可以说,这一招相当损,一般人根本察觉不到!

但还是有两人看出端倪了,一个就是高家军随同军师闻焕章,他极力反对这种不厚道的行为,但是进谏无效;另一个就是著名的狗头军师吴用,吴老师大才没有,歪才一把,专门从细微处看人性,他不仅听出弦外之音,而且摇唇鼓舌,唆使花荣杀了念诏的官员。

由此第二次招安又宣告流产,高宋两军再次兵戎相见,得到数次侮辱的宋家军一鼓作气,三败高俅。

此战双方全部撕下伪装的面皮,杀得天昏地暗,宋家军不仅活捉了徐京、王文德等节度使,而且高家军后续增援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丘岳、周昂两人,一死一逃,所带人马,折损大半,连高俅也被张顺活捉上山。最后逃脱的,也只有武功最强的周昂、王焕、项元镇、张开四人而已。

连主帅都被俘虏了,标志着高家军彻底全军覆没!

在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梁山军以自己的实力给自己标了个好价钱。高俅虽然出尔反尔,言行不一,但是人质闻焕章是个相当重要的棋子――他是宋江的昔日旧相识太尉宿元景的老同学!

此时梁山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套用现下一句流行的话叫“政冷经热”。高层互不来往,但是私下的关系网还是很庞大的!梁山见朝廷再也没有兴趣主动沟通,只能曲线救国,一方面委派燕青打通李师师的关系;二来利用闻焕章的关系,大量金银贿赂正气尚存的宿元景。

燕青虽然身份卑微,但是结拜李师师、贿赂宿元景、设计救萧让三件大事,全是他独立完成的。戴宗虽然也是秘密小分队队员之一,但没出半点力气,他的任务,就是监督燕青是否犯作风问题从而忘记招安大计――宋江还是要委派自己心腹去监督卢俊义的心腹。

梁山的“美男与金银齐飞,恩惠共威胁一色”得到全面开花,在李师师和宿元景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宋徽宗终于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万般感慨后,终于下了最后一道招安诏书:

制曰:

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

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宜悉知。

宣和四年春二月 日诏示

这份诏书,基本可以当作经典的表扬信来看,全文没有半句训斥,全是宽勉鼓励的话,而且通顺明了,不含歧义。

朝廷这次下的本钱,比第一次不可同日而语:敕赐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八瓶,表里二十四匹。比第一次的小气巴拉的十瓶御酒简直是霄壤之别。

此次下诏的首席执行主席,就是梁山的旧相识宿元景,老宿深谙绿林规矩,出手也很漂亮:第一口御酒由自己先行尝试,以表绝无二心。老宿绝对是个人才,知道“到什么山头说什么话”,我猜他大概也会两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的江湖黑话。

这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情况,符合了梁山大多数人士的虚荣心,虽然依旧有少部分人物不愿意招安,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前行。大宋政府和梁山公司各取所需,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达成协议。

梁山终于得到了合法的身份,《水浒》这本书其实已经真正结束了,当宋江委派梁山元老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三阮和弟弟宋清共同拆除梁山三关城垣、屋宇房舍的时候,梁山失去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实体,精神上也不复存在了。“替天行道”的大旗,真正实现了“替”天行道,昔日风光,终成过眼云烟。

房子拆散了,大伙也散伙了,梁山的宗旨也彻底散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