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业遗恨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势力割据局面终于彻底结束。

天下大一统!

队伍前方,端坐在战马上的伐陈战役总元帅杨广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居高临下的俯视道旁欢呼雀跃的百姓们,不少花季少女拼命的抛出芬芳馥郁的鲜花锦缎,却被护驾的士卒们及时隔离出安全距离。三弟秦王杨俊则稍稍落后,同样的沉浸在凯旋的狂喜中。

没有能够如愿接触到隋军统帅衣衫的百姓们在看到杨氏兄弟渐渐走远后,情绪越发的疯狂,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放弃了理智,伏在地上亲吻将帅们经过时留下的足迹!

到了广阳门下,杨广并没有立刻下马,先仰头向上望去,人群中二圣的面上洋溢着灼热的笑容,因为大地在他们脚下,万众众生也在他们脚下,包括自己!

视线转移到几个兄弟姐妹身上,继而看向后面的杨素。

杨素漏出一个若有深意的笑容。

如果说杨广在此之前只是因为身为皇子而自然而然产生建功立业之强烈渴望的话,那么此刻他的心思已经变了:为什么自己就只能做个皇子!?

隋文帝杨坚在爱妻独孤迦罗的陪同下走到人群的最前方。

萧冬儿却悄无声息的往后退:这一切对于自己而言都只是过眼云烟。毕竟自己只不过是个时空过客而已。但是尉迟明月却拦住了她的退路,悄声道:“死鸭子还嘴硬吗?”

萧冬儿开始剧烈的发抖。

天地万物都已经沦陷。

因为她知道自己完了。

尉迟明月(上官婉儿)确实言中了萧冬儿真正的弱点:英雄情结。

对于盛唐战神传说的向往令她情不自禁的爱上李靖,虽然彼时他并没有建立功业、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名望,但自己却从来没有后悔,直到那日终于心死。

至于这个晋王杨广,至少有一大半原因是因为自己固有的历史观念作祟,另外一部分则是他从来不曾表现出英姿飒爽的一面。

但是现在??????

若非有尉迟明月在身后托住,萧冬儿早跌在地上,饶是如此,还是支持不住的发抖。

尉迟明月丝毫不漏形迹的强拖着她往人群前方走来,迎上晋王爷四处搜索的目光。萧冬儿浑身似乎脱了力,只能软绵绵的倚靠着同伴,昔日军旅生涯的记忆尽数冲上心头。

一直以来,她期待的完美夫婿只是军人,因为除了军人,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嫁给别的什么人!所以她对李靖一见钟情,其实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非常清楚他未来的人生际遇,以及出于安身立命的自私心理:隋唐群雄中只有他是全德无亏、寿终正寝的绝代帅才。

反观杨广,生前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最终却落得千古骂名,永世不得翻身。所以萧冬儿自然而然抗拒他的一切。

可是命运有时候真的不是人力所可以控制的!

杨广的嘴角浮起一丝飘忽的笑意,目光并没有在萧冬儿脸上久留,但是那匆匆一瞥间的

震撼,已经足够两人回味一生。

萧冬儿的手无意识的扣紧了城楼上的砖,目里水光潋滟,唇边却洋溢着鲜花般的笑容。

笑中虽带泪,但伤感中却又有无限的欢喜。于是他知道自己终于得到了最想要的东西。

杨广忽然伸手一挥,所有的鼓乐、所有的嘈杂纷乱都消失不见,只有他们兄弟俩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儿臣恭贺父皇终于得偿夙愿,统一天下!”

话音未落,兄弟二人已翻身下马,向着城楼上面的二圣行蹈舞礼(始创于隋代的君臣大礼),紧跟着便是陈国君臣们(近三百人)山呼万岁的朗诵声整齐划一的穿破云霄,直上九重天,可容数万人的皇城广场上的景象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矣,处处可见手舞足蹈的人(蹈舞礼),而这乃是他们兄弟俩以及一干谋臣良士蓄谋已久的节目,就连主持本次大典的太子杨勇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出好戏!

所以太子的脸色简直不是任何言语所能形容。身在其侧的太子妃元氏昭华也不见得好多少。直到杨坚的声音再次响起来的时候,太子才收敛了自己复杂的表情,装出欢喜不胜的模样。

隋文帝挥手对身边的内侍刘安道:“开始吧。”

刘安遂展开早已准备好的圣旨,以不同于寻常太监的浑厚嗓音大声读出流传后世的《罪陈诏》:“??????唐尧薄伐,孙皓僭虐,晋武行诛。有陈窃据江表,逆天暴物??????”

万籁俱寂。

陈国战俘们早已结束了蹈舞大礼,五体投地的伏在地上恭听圣训。

看到以文采风流著称于世的江南才子们货物般陈设在脚下魂不附体,杨坚目中再次爆出兴奋的精光:生命中最大的夙愿至此了结,还有什么能比此刻所感更荣耀更满足?!忍不住回眸瞅了继承人一眼,而杨勇脸上的阴霾却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抹尽,令隋文帝杨坚心里悚然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独孤迦罗却在瞧着自己的长女。而杨丽华早已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退到了人群最后面。

接触到母亲的目光后,乐平公主嘴角浮起一丝彻骨的冷意,客客气气行了君臣大礼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她的落寞身影在如此狂热疯狂的时刻显得分外突兀。

独孤迦罗从来不是感情外露的人,但是现在她确实很想哭,因为她知道自己最终还是失去了这个最疼爱的女儿。其实自从北周灭亡的那一刻起杨丽华就已经死了,如果不是因为子女尚需保护,她早已随着亡夫一道儿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开皇九年夏,四月,辛亥,帝幸骊山,亲劳旋师。乙巳,诸军凯入,献俘于太庙,陈叔宝及诸王侯将相并乘舆服御、天文图籍等以次行列,仍以铁骑围之,从晋王广、秦王俊入,列于庙廷。拜广为太尉,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圭、白璧。丙午,帝坐广阳门观,引陈叔宝于前,及太子、诸王二十八人,司空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凡二百馀人,帝使纳言宣诏劳之;次使内史令宣诏,责以君臣不能相辅,乃至灭亡。叔宝及其群臣并愧惧伏地,屏息不能对,既而宥之。

在加封杨广为太尉并赐与大量财物后,隋文帝命内史令宣诏痛斥陈国君臣的过失和亡国罪行。陈叔宝与陈国王子、群臣都惶恐跪伏,屏息流汗。虽然杨坚把他所篡夺的周朝宗室皇族杀得一个不剩,对陈叔宝一族却很宽厚,并赏他三品官,每次朝宴时还怕陈叔宝伤心,嘱咐乐师不许演奏江南音乐。不料,陈叔宝奏称说每次朝会自己没有官号,要隋文帝给他实封一个官当当,隋文帝苦笑,说道:“叔宝全无心肝。”听监守的人说陈叔宝天天喝得大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还真为陈后主身体着想,让监守官员节制供酒,不久就又下令:“任他喜欢供酒吧,否则他不畅意喝酒,日子肯定也过不舒服。”并把陈氏宗室子弟分置各州,赏赐土地衣物,派人护卫。本性严酷的杨坚之所以能容忍陈氏子弟存活,主要是这一大家子没人能对隋朝构成威胁(如果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再写什么怀念故国的诗词,说不定早被弄死)。说来也怪,在南北朝皇朝迭兴、杀戮至惨的时代,只有南朝陈国四个皇帝及宗室子弟皆得善终,也真是个奇迹。后来,跟随隋文帝东巡游幸,陈叔宝还献诗一首:“日用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称颂隋帝功德,表请封禅。隋文帝心中十分快意,他目送陈叔宝下殿时,叹道:“如果陈叔宝把作诗和喝酒的心思用于治国,又怎会有今天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