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业遗恨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萧冬儿忍不住“扑哧”一笑道:“你过来坐。”

燕妮战战兢兢起身坐到榻旁,萧冬儿轻轻拿住她的手,柔声道:“我们本都是一样的女孩子,没有什么高贵低贱的分别,只不过是人生际遇不同而已。你的旧主子不就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吗?往日何等的荣耀高贵,一旦国破家亡,还不是变成了低人一等的囚犯?!又有什么高贵显赫可言呢!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后悔往日的所做作为了,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顿了顿又道:“你一定听说过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吧,他本来不过是一个乡下的无赖而已,但是后来的遭遇又怎么样呢?你还能认为奴婢就只能是奴婢吗?”

燕妮本来无神的瞳眸骤然闪亮,忍不住握紧了萧冬儿的手:“以前奴”说了三字急忙改口:“在宫里的时候可从来没听过这样的道理,现在听您这么一说,真觉得过去十多年都白活了!”

“所以你以后千万别再自甘下贱。”

燕妮还是有点惴惴不安:“可是晋王再三吩咐我一定要对您尽心竭力、不许乱了主仆之别,如若不然,会要我的脑袋呢!”

萧冬儿装模作样的摇头晃脑思量了半晌,才道:“那么以后你就作我的好姐妹吧。”

燕妮怔了怔、正想回绝,忽然发现她目中闪过的一丝狡色,随即明白原来是拿自己开玩笑,面上也忍不住泛起喜意,道:“按年纪我比你大两三岁,也只好勉为其难的作姐姐了,不过我这个姐姐可是需要妹妹你多多教导才行啊!”

萧冬儿听后却没有笑,反而低头看向自己的身体。上次替杨广解毒后暴露了庐山真面目才引发了后来的一连串麻烦,照理说这次毒性更大,自己保持原貌的时间应该更久啊!为什么这么快就恢复成那个小女孩的外形了呢?思索半晌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小女孩的寿命彻底告终,现在正如神话传说中的“借尸还魂”,自己的灵魂电波与小女孩的躯体彻彻底底的融合,再也难分彼此。

究竟何以如此?萧冬儿实在是有点不明白。当日从乱葬岗救回她时,粗略估计下她应该还有十多年的寿命啊,怎么会这么快就??????

燕妮看她愁眉深锁的样子,知道必然遇上了极大的难题,遂知趣的闭上了嘴;暗暗思量方才的说话,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帘外却传来王义的声音:“萧姑娘醒了麼?”

萧冬儿想也没想便道:“什么事?”

王义听到她的声音中气十足,大喜之下掠开帘幔走了进来:“您可算是醒过来了。”

萧冬儿白了他一眼:“今儿是什么日子?怎么到处都是学舌的鹦鹉?!”

王义还没回过味,燕妮已经笑了出来,萧冬儿也不由得一笑。

王义被笑得莫名其妙,皱眉道:“有什么好笑的。”等她们笑声稍停才续道:“王爷刚刚传来口信,他已经平安抵达京师,催促您尽快回京会合。本来我还在发愁呢,可巧您就醒来了!”

萧冬儿立刻倒了下去:早知如此,还不如再装死呢!

燕妮接口道:“是啊,我也很想去瞧瞧隋国京师的风光呢。”

王义立刻纠正她:“现在天下大一统,你怎么还是满口的隋国隋国的?简直不可理喻。”这罪名可大可小,轻则是女人家没见识,重的话就是怨望朝廷了,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燕妮或许还听不大懂。但是萧冬儿却很清楚后果之可怕,忙改变了话题道:“那么王义大人您想什么时候启程呢?”

王义果然暂时放下了不满,沉吟道:“那就明日一早吧!”

第六章三原李靖

作者有话要说:

李靖,本名李药师,生于南北朝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1),卒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旧唐书。李靖传》载其为雍州三原人,地方在今日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唐代作家,《虬髯客传》的作者杜光庭称李靖出身为“布衣”,由于《虬髯客传》的广为流传,李靖“布衣少年”的形象也逐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一直影响到当代作家王晓波。实际上,这种说法属于小说家言,是错误的。李靖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李崇义曾任南北朝西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亲李诠,为隋朝赵郡太守,都是朝廷命官。李靖还有一个了不起的舅舅,就是隋王朝的开国功臣,生擒陈后主与张丽华、赫赫有名的大将韩擒虎。据《旧唐书。李靖传》记载,李靖少年时容貌雄伟秀丽——这大概是日后能够博得红拂女青眼相加的主要原因吧——有文武材略,常常对周围的亲朋好友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韩擒虎很喜欢这个外甥,经常与他一起谈论兵法,尝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李靖早年曾经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当时的名臣如左仆射杨素对他很看重。杨素曾经指着自己所座的地方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长安为李渊所俘。李渊欲斩之,李靖大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在李世民说情下幸免一死,于是随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被授为开府。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随赵郡王李孝恭征讨盘据长江中下游的萧铣。九月,李靖趁长江水位暴涨、萧铣疏于防备之机,率军从夔州出三峡,顺江东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至江陵城下,迫使萧铣投降。李靖率军进入江陵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江南各州郡闻风归附。李靖因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任检校荆州刺史。随后率军南下广西,招抚岭南96州,60多万户归顺,被任命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武德六年(623年),辅公袥在江南重新起兵反唐。高祖以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前往讨伐。李靖出其不意地先攻破辅公袥的水军,接着率轻装唐军直趋丹阳,俘虏了辅公袥,彻底平定江南。之后,李靖先后出任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检校扬州大都督长史。武德八年(625年),突厥犯太原,李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领江淮兵一万北上抵御突厥,同年任检校安州大都督。武德九年四月,李靖在灵州与突厥颉利可汉激战一天,迫使颉利引兵北撤。不久,任灵州道行军总管。公元627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对李靖有救命之恩,是李靖的恩主,也是李靖一生的知己。即位伊始,李世民就先后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贞观三年(629年),太宗决定大举反击突厥,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兵10万,分六道出击突厥。贞观四年正月,李靖亲率三千精骑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汉的牙帐所在地定襄。李世民大喜,称赞李靖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于是进封李靖为代国公。二月,李靖又率一万精骑突袭阴山,俘虏突厥兵一千余帐。接着趁大雾向铁山急进,一举攻破颉利可汉的牙帐,生擒颉利可汉,灭亡了东突厥。李靖因灭东突厥之功,获加光禄大夫,拜尚书右仆射。贞观八年(634年),西北土谷浑犯境,李靖主动请缨出征,太宗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大军征讨土谷浑。贞观九年,李靖在积石山大败土谷浑军,杀死土谷浑伏允可汗,将土谷浑国土收归唐朝。贞观十一年,太宗改封李靖为卫国公。贞观十一年,李靖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十四年,李靖的妻子——大概就是那位红拂女——去世。李世民降诏表示哀悼,并允许李靖建墓时,仿照卫青、霍去病墓的样子,筑阙以象征突厥的铁山和吐谷浑的积石山,以表彰李靖的功绩。不久,李世民又降诏,令画师画李靖等二十四人的图像悬挂于凌烟阁。十八年,李靖病重,李世民亲自到李靖的府邸问候探望,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危,李世民再次亲自探望。此时的李世民也已经步入风烛残年,看到自己的知己李靖也将不久于人世,回首叱咤风云的一生,不禁悲从中来,对李靖流泪声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同年四月,李靖病逝,将星陨落,享年七十九岁,一代英雄从此与世长辞。仅仅在几天之后,李世民也溘然长逝。病榻前,李世民赐予李靖最后一次荣耀:赠司徒、并州都督,恩赐陪葬昭陵。作为战将,李靖一生身经百战,灭萧铣、灭辅公、平突厥、平吐谷浑,皆获全胜,是博古通今的军事大家;作为臣子,李靖为人谦虚恭谨,精明干练,虽然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却最终能够得全善终,是初唐一代名臣。李靖毕其一生,为大唐盛世的开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其武功“古今所未有”。同时,他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拓土开疆。他既是功标凌烟阁的大唐功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次日萧冬儿才用过早膳,王义便快步走来催促出发。

燕妮似乎很怕这位晋王的心腹,一见他就有点面色发白。萧冬儿伸臂揽住她,道:“别急别急,再等我片刻。”

王义犹豫道:“车辇已经准备好了,您还是尽快些才是。”说完无奈的出门:若不是晋王嘱咐再三,他才不会对这个来路不明的女子如此礼敬有加!自己好歹也是名门望族太原王氏之后,若非仰慕晋王贤德,断不会屈身为王府侍从,所以对于一般的贫民庶人他可是从来放不到眼睛里去的,何况又是个女子!

他出门后,燕妮明显松了口气,却又眼巴巴的望着他离去,旋即低低叹了口气。

萧冬儿顿生疑惑,却也没有问,毕竟人家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嘛。于是在初春料峭的寒风里,萧冬儿生平头一次坐上了专门为自己准备的华丽车舆,不过鉴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她把燕婉和另一名留下来服侍自己的侍女秋娘也拉上了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