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地球的红飘带 > 第27部分(第1页)

第27部分(第1页)

自然林彪讲的都是事实,可是令聂荣臻不安的却是林彪的情绪。他越捉摸越觉得不对味儿,脸色就变得严峻起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没有什么意思。”林彪笑笑说,“我是说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摆脱困境。”

“你说呢?”聂荣臻的目光有些严峻。

“我看现在的领导,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林彪傲然一笑,似乎在说一件平常的事情。“你看,土城那一仗打得多狼狈,那本来就不应当打嘛!昨天这一仗又打成了这个样子。 ……”

聂荣臻有些不耐烦了,立刻打断他:“你到底想怎么样?”

林彪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讲出来:“有什么办法哟,只好换领导了。……现在这个三人小组不行。”

聂荣臻一惊。随后又镇定下来:“你看由谁来领导?”

“我看由彭德怀指挥好些。”林彪坦然回答,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来,递给聂荣臻,“你看看,如果你同意,把你的名字也签上。……”

聂荣臻接过信一看,脸色变了,手也有些发抖。信上讲了当前形势的危险,历数了军事指挥不力,以及部队减员严重,建议毛、周、王集中力量掌握全局,军事指挥由彭德怀担任,等等。聂荣臻立即把信递还林彪,说:“我不能签名!”

林彪见他的政治委员是这种态度,往前凑了凑,显出十分诚恳的样子,说:“荣臻,我给你讲,这些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

“还有谁?”

“那你就不用问了。……”林彪一笑。

“不管还有谁,我都不能签!”聂荣臻斩钉截铁地说。

说过,他用冷峻的目光凝视着林彪,严肃地问:“林彪,我很奇怪,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

林彪望了聂荣臻一眼,没有说话。

聂荣臻继续批评道:“我们党经过遵义会议,好容易才有了现在这个局面,你倒要改换这个局面。我问你,你不要毛主席领导,要谁来领导?你刚参加了遵义会议,又来反对遵义会议。先不讲别的,单说这一点,你就是违反纪律的。……”

林彪的脸红了。

聂荣臻又接着说道:“况且,你跟毛主席最久。毛主席的指挥怎么样你是知道的。你的口袋里不是有一个专门登记缴获数字的小本子吗?你常说自己的缴获最多了,现在怎么又说毛主席的指挥不行了呢?……”

“你不要给我上政治课!”林彪有点恼了。他把手一挥,“你同意不同意吧,反正我的主意是下定了。”

聂荣臻的性格一向宽厚温和,很能吃亏让人。一九二五年他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时,林彪还只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学员。他比林彪整整大八岁。聂荣臻到一军团当政治委员,开始林彪拿他当兄长看待,他也处处让着林彪,两个人关系还是好的。虽然林彪年少气盛,胜仗打得多,渐渐有些自负,但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聂荣臻往往让步,所以很少面红耳赤的争论。能够称得起争论的,只有两次。一次是五次反“围剿”,李德最红的时候,林彪在《红星报》上发表了一篇《论短促突击》的文章,很容易看出,这其中带有对李德、博古讨好的不健康心理。聂荣臻从心里嘲笑这种作法,但是只能点一点,因为林彪打着“拥护正确路线”的旗子,争论是无法展开的。第二次是这次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时候,军委命令一军团派出一支部队占领粤汉路东北的要点九峰山,以防备广东军阀先期占领乐昌堵截红军。这本来是掩护中央纵队的大事,而林彪却想从平原地闯过去,不管中央纵队的死活。聂荣臻和林彪大吵了一次,终于坚持派了一支部队到九峰山。事后两人也并未因此伤了感情,仍然和好如初。但是今天,这位厚道人却真的火了,无论如何再也压不住,他把桌子猛地一拍,大声说道:“这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不能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要是坚持将这封信上送,一切由你个人负责。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队行动,我将以政治委员的身份下指令给部队不执行!”

老实人发脾气总是比经常发脾气的人更为厉害。林彪愣了。

“好,那我就单独送。”林彪一甩手走出门外去了。他一边走一边嘟嘟哝哝地说:“真想不到……”

(二十八)

中国有一条美酒河,那就是赤水。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它的产地茅台镇就在赤水河畔。茅台酒酒香清洌,无与伦比,那是人人都知道的。其实,赤水河畔还有一些酒也都不错,它们都是取自这条上天恩赐的流水。赤水河真称得起是一条美酒河了。不知怎的,中国工农红军与这条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九三五年的三月十六日,他们来到了茅台镇,又要从这里三渡赤水。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在红军行列中步行着,警卫员们牵着马跟在后面。他们由东向西越过一道高高的山梁,向下俯视,已经可以看到赤水河了。红军上次是从二郎滩、太平渡东渡赤水的。那两处多悬崖绝壁,两岸的村庄好似贴在壁上。这里的山势却比较迂缓。他们沿着一条山径下坡,走了许久,才来到有名的茅台镇。也许是春天到来的缘故,在明丽的阳光下,赤水河那湾满荡荡的流水,显得越发碧绿可爱。对岸一丛一丛的绿竹,也换了新鲜的颜色,倒影在碧波里。只是这数百户人家的茅台镇,太古旧了,多数还是茅草房子,由于风雨的剥蚀,颜色未免显得灰暗。

他们在茅台镇外观望了一回,随后走下陡岸,来到河边。刚要踩上浮桥,从旁边跑过来一个身量不高、戴着近视眼镜的青年军人,向他们打了一个敬礼。毛泽东一看,原来是军委工兵连的连长丁纬,就握着他的手,说:“丁纬同志,你这个桥修得好快呀!”

丁纬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他指指黄桷树上拴着的铁索,解释说:原来这里就有一座浮桥,被飞机炸断了,老百姓听说红军要修,就主动送了几条盐船来,所以很快就修好了。

“老百姓没有跑吗?”周恩来问。

“没有跑。”丁纬说,“我们一来,他们还放喜铳哩!有人还事先替我们写上标语:”气死滇军,吓死黔军,拖死中央军!‘……“

“比我们刚进贵州真是大不相同了!”朱德高兴地说。

丁纬陪着他们踏上浮桥。他看这几位领导人的脸色,一个个都相当严肃,心头象压着什么沉重的东西。走了一截,毛泽东一面走一面端详浮桥,随口问:“这些船都给老百姓代价了吗?”

“给了,给了。”丁纬说,“还是和上两次一样,每只船预付损失费三十块白洋,如果没有损失,船仍旧归船户自己。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毛泽东显出满意的样子点了点头。

他们越过浮桥,来到赤水西岸。与丁纬分手时,周恩来嘱咐说:“这座浮桥修得不错。可是只有一座不行,还要防备被炸断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