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小商河 > 第153部分(第1页)

第153部分(第1页)

刘面色不愉,没奈何一饮而尽,才听杨再兴笑道:“刘兄所见不差,以逸待劳,兵法之常,可惜此战不同,杨某不怕完颜亮来,只怕其不来!燕京千古名城,萧裕苦心经营,便是完颜亮早年间也在此用心不少,城高池深,本非轻易可下,然在杨某眼中,不过草垣尔!若要取之也不难,但完颜亮久畏杨某手中铁枪,若是失却燕京,还敢率部来攻否?”

刘愀然不乐,道:“近者闻说完颜亮在大定府纠集兵马,不下七八万之众,辽东苦寒之地,颇多勇悍之辈,若竭国力来攻,燕京留守兵马也不下五万,共不下十二三万兵马,岳家军虽也有十六七万之众,却怕不是敌手,杨相如何这等轻敌?”

杨再兴这才收起笑容,沉声道:“刘兄见事甚明,若无准备,杨某也不敢如此大意,晋城神兵预备经年,本是为此战而为之。岳家军中,可堪一战的精锐也不下六七万,料来那完颜亮兵马再多,于苦寒之际往返奔波,至燕京之战时,所余力气也有限,吾大军在此训练经月,未必就输与他,何况此战之下,若完颜亮主力逃遁,以辽东之苦寒,大军行动不易,日后清剿何其困难!若取下燕京,却骇退了完颜亮大军,宋人不惯冒雪北伐,久后必予贼反扑之机,何不借此良机,尽河北之力,一战而安天下,百年之内,暂绝后患?”

刘默然,半晌才道:“杨相见事甚远,非刘某所堪比拟,此战明明是个险局,若能胜出,却可换得大宋百年平安,罢罢罢,刘某有一不情之请,此番不愿再返河东催发粮草,愿与杨相共抗大敌,不知可否?”

杨再兴破颜而笑,反问道:“刘兄以为,先生令刘兄赉粮草至军前,是何人主意?”

二人共拊掌大笑。

但杨再兴并没有全然隐瞒萧玉者,确也发紧急鸽书往泽州,向洪皓相询:若是完颜亮押赵桓诸子至阵前相胁,赵桓会如何定夺?洪皓得讯,一时好生为难!赵桓眼下虽在泽州位望尊崇,仍清楚自己地地位不稳,更不曾将昔时君威拿出来干涉泽州军政,而是深自隐晦,每日里与柔福、杨怀南及二妃在行宫相聚叙话,自柔福处了解些临安掌故,以及杨再兴地河东大略,闭口不提大宋正统及上京人物,眼下这等,如何将这话问得出口?

但洪皓为难之际,却有挡不住的人要来搅扰:十一月十三,岳雷着人来报,临安天使将至泽州!

三日之后,果然,百余身着临安官服的官兵护着一员钦差开进泽州,洪皓忙着人安置入驿馆,自己亲自出面接待。

“洪皓!洪先生?如何竟在此间?早年不是闻说已经丧身回禄,不在人世了么?这个”来使见洪皓大惊,洪皓却只得苦笑。

“大人不是已经谪居台州了么?闻大人上书议恢复,却为秦贼所忌,后奉祠居台州,如何竟至此间为钦差?”洪皓也反问道。

来使果然便是早年被贬的李显忠,闻言愤然道:“杨相公举大军北上伐金,天下咸以为盛举,江南军民无不愿北上随军。可惜朝廷虑及正统之争。不敢以兵马过河,下官位望虽低,却有恢复之名在外,朝中诸臣不敢来河北,便只得遣李某来了!”

洪皓嘿然不语。朝中近年来屡经裁汰。的确以秦桧爪牙窃居高位者最多,若是当真别遣使臣来,只怕也不孚杨再兴之意,说不定便落个“为流贼所袭,下落不明”地结局。但李显忠何人矣,十七岁随父抗金,后被金人所执。身陷贼营,历经金、夏、宋三国为官,反金之际,举家二百余口尽为金人所害,正所谓与金贼不共戴天者。战场之上勇不可当,如此人物出使河北,岂不宜哉?是以江南临安朝中议论数日,最后仍只得将李显忠自台州起复,奉旨至泽州府存问赵桓。

洪皓眼见无处可藏,反正也须向赵桓请旨,当下安排李显忠歇息。次日沐浴进宫。面圣请安。

这行宫也不过就是杨再兴早前地枢密行府,以杨再兴性子。本是极其粗率地,但柔福生在皇家,颇好园林丘壑之胜,虽力行节俭,也略略修造,勉强可充行宫之用。眼下住了赵桓在内,防卫森严,更与往日大不相同。

李显忠入觐之际,百感交集,心下黯然,不知这大宋旧主历经剧变后,会有作何打算。

“陛下,臣李显忠………奉旨觐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显忠见到赵桓时,一阵心酸,喉头哽住,几不能成声。

赵桓在宫中愉与柔福等叙话,闻说有宋臣来觐见,也不着龙袍,也不戴平天冠,就这么身着常服,在便殿内与李显忠见面,闻李显忠口称万岁,面上一窘,好不容易才和声道:“爱卿平身,此非朝堂之上,不必拘礼,来人,快为李大人、洪大人看座!”

李显忠收拾心情,惶恐入座,小心道:“陛下久在上京,臣子等不能杀贼救主,实罪无可绾,天佑大宋,令杨相奉辇还泽州,天下宋民无不宽怀,此亦陛下洪福,臣民之幸!”

赵桓黯然道:“大宋蒙难,朕亦有罪,但得民生尽复,江山依旧,朕何惜此身?”

李显忠犹豫半晌,才开口道:“临安圣上虑及陛下所受苦难,甚是不怿,谓将有所以报,敢请陛下还驾临安,共治天下,同享尊崇,待河北安定之后,再还开封旧都,未审此意可否,故遣臣先至泽州请旨,再行定夺。”

赵桓听得李显忠好不容易将这两个圣上、陛下绕得明白,破颜而笑,徐徐道:“九哥便是如此多心!朕在上京时节,韦后返南朝,便曾有语在先,但得南归,充一宫观使足矣,安敢望大位?此言至今深铭五内,失国之君,受辱贼营久矣,更不足以位尊九五,便此间已经是分外之福,哪里还有临朝之意?此意还请李大人上复九哥,不必多作安置了!”

李显忠手足无措,惶恐道:“陛下,长幼之序,人伦之常,岂可因陛下私志而废大道?早年间韦后还朝前,临安圣上有言,但得母子团聚,共享天伦,便逊位为民,又何足惜!如今陛下还朝,正当与临安君臣共论正统存续,如何这等”

赵桓闻言长笑道:“临安已立太子,止此便是正统,朕虽曾为宋主,然诸子尽在贼手,若论正统,莫非将储君与金人为质么?此议不可再提,便请李大人还朝,朕得安居河北已经万幸,南下之事不可再提,九哥若肯尊兄长之私志时,不到河北问罪便好,哈哈哈哈!”

洪皓与李显忠面面相觑,洪皓颤声道:“陛下明见万里,完颜亮果然传话至杨相军中,以诸皇子为质,令杨相退兵,杨相未请陛下之旨,不敢定夺!”

赵桓闻言,浑身大震,眼圈一红,几乎不能安座,许久之后,才黯然道:“可怜谌儿……罢罢罢!大人可传语杨相,大宋河山,原不系于孺子身上,若能救则救,不能救时,还当以社稷为重!”

………【第二百七十一章 富贵倾天下,无愧旧袍泽。贼酋!】………

十一月底时,完颜亮见大军已经到得**成,大定府早已经不堪重负,诸部兵马近九万,整日里在大定府内外喧嚣,连随军的上京文武也看不下去了,遂于十一月二十五日,于大定府会盟诸部,大军开拔,往燕京而来。

杨再兴处,得刘总领钱粮,也早将河间府仓储积满,料来一战之下,至少可以支应三四个月,遂早早吩咐军中打造攻城器械,也正忙得不可开交,闻说完颜亮大军前来,晓得多年预备功夫已经到了应用之际,此时再不必留手,中军传下令去,河间府大军前移,与前军并往燕京府城外三十里内扎营。

这日里正在帐中与诸将商议移营事务,忽闻踏白军来报,只道有数千骑快速赶来,却并非上京兵马,不知是何来路,正在打探。至晚间踏白军紧急入奏,原来竟是汪古部大军随贺兰可汗前来襄助,而途中迁徙时日近月者,全在随行的七万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