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37部分(第1页)

第37部分(第1页)

当年她便是凭着俏丽的容貌,高贵的气质,优雅的风度众望所归地加冕。随后她更获得首届“国际华裔小姐”竞选的冠军,而且是迄今“港姐”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人,可谓美得无可挑剔。但是直到李嘉欣卸任若干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她还只是津津乐道于她的美,却把她现在的演员身份忘得一干二净。李嘉欣这些年来也主演过不少电影和戏剧,悲哀的是却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有人写文章建议李嘉欣继续发挥特长,利用优势,扬长避短,周游列国,专门参加各种名衔的国际性选美,再多拿几个冠军,或许比拍戏更吃香。

广告一向是明星最大的创收途径之一。而且因广告的拍摄周期短、酬劳丰厚,明星们也乐此不疲。在明星拍广告的热潮中,黎明和李嘉欣的收获最大,每拍一个广告就有500万港元进账,成为广告界的“天王”和“天后”。

“港姐”出身的李嘉欣近年拍的电影不多,广告片约却接踵而至,几乎成了专职的广告明星。

在第二届香港广告大奖评选活动中,她再次夺得“最受欢迎的广告女明星”奖。

资生堂化妆品的广告不仅让李嘉欣从日本人身上赚得500万港元,还为她赢得了“亚洲女性代表”的称号,成为该产品的代言人。由于广告效果好,厂商还与她续签了合约。

陈法蓉陈法蓉是1989年的“香港小姐”冠军。

短发加贴身针织上衣,已成为陈法蓉的“注册商标”。如此穿着,陈法蓉的初衷只是为了显示身材的曲线美。如果不用对镜头,她喜欢穿宽宽松松的男装T恤,脚蹬厚厚实实的阔头鞋,潇洒中带点不羁。她还喜欢把一头青丝剪得短短的。当年竞选“港姐”时,大家都劝她把头发蓄长一点,多点女人味,但她还是一意孤行,结果她成为历届“港姐”中头发最短的一位。

进入娱乐圈十多年来,她的发型一直没变,顶多就是染一染或烫一烫。有人认为她留长发的样子很好看,就像她在《精装难兄难弟》中扮演的伊秀秋,女人味十足。如今,天真活泼的陈法蓉已逐渐变得成熟,充满个性魅力。她所演绎的角色,不论是什么类型,都透出一股子灵气。

童年时,陈法蓉很孤僻。才5岁时,母亲因患胃癌去世,父亲常去美国做生意,家中只有哥哥和佣人。陈法蓉如果有心事,总是找不到倾诉对象,有时实在不开心就喊“胃痛”。这时,家人怕她遗传了母亲的绝症,就会带她去医院检查,当然不过是虚惊一场。陈法蓉只是渴望别人对她多加注意而已。但家人一直未能从精神上多关心她,使她一度成为“问题少女”,曾想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有一次,她因考试成绩不好不想回家,背着书包在街头徘徊了几个小时,恰巧被一位老师碰见。老师把她带回学校,并通知她的家人来接她。

中学毕业后,陈法蓉赴加拿大读书,开始喜欢与人交往,孤僻性格才渐渐改变,心情也开朗起来。

陈法蓉还曾经成为同性恋者的猎物。那时她正在读中学二年级,因为读的是女校,接触的全都是女同学。有一位比她高两个年级的学校篮球队队长,球艺精湛,是所有同学的偶像。一次邂逅,这位队长对她关心起来,放学后常邀她逛街,每天晚上还与她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陈法蓉不知对方的特殊情意,还以为自己结交了一位知心姐姐。直到有一天晚上,女队长倚在树上,含情脉脉地望着她,慢慢凑过来要吻她,她才如梦初醒,竭力回避。但对方却不肯罢休,一直纠缠了半年多。后来,陈法蓉离港赴加拿大读书,此事才不了了之。

1999年,在影片《爱在娱乐圈的日子》中,陈法蓉饰演的角色就是同性恋者。戏中,她与朱茵有不少亲热戏。

在童年时,陈法蓉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当选为“香港小姐”。那时她经常模仿电视里参加竞选的小姐,像模像样地接受扮演司仪的哥哥提问,荣获“冠军”后,总是兴高采烈地高举起用杂志卷成的“奖杯”。可见她从小就把参加选美作为自己将来的出路。

1989年,第17届“香港小姐”竞选拉开帷幕,正在夏威夷攻读时装设计的陈法蓉中断学业,回港参加角逐。陈法蓉所学的专业对她参加选美很有帮助,当年她的“包装”很有特点:头戴羽毛帽,秀发飘拂,闭唇浅笑,显得娇媚可爱,加之她在国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谈吐、仪态均属上乘。最后,她梦想成真,荣膺冠军兼“国际亲善小姐”。继而,她代表香港在“国际华裔小姐”竞选中荣获亚军,并顺理成章地签约“无线”,加入了娱乐圈。

十多年来,陈法蓉拍了30多部影视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人在边缘》、《龙兄鼠弟》、《巨人》、《廉政追击令》、《刑事侦缉档案》等。

陈法蓉身材出众,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国片商的注意。有次一个外国制片商为了说服陈法蓉接戏,耐心地给她讲述故事大纲,但她得知第一幕即是男女主角的床上戏时,掉头就走,气得那制片商直骂她没有演员道德。

陈法蓉早已申明不拍三级片,但找她的人还是不少。曾有一个片商托“无线”监制刘家豪做中间人,希望借他俩的友情打动陈法蓉,结果还是碰了钉子。陈法蓉说:“不论是友情还是金钱,都无法打动我,我是绝不会拍三级片的。”

陈法蓉的石榴裙下不乏倾慕之臣,曾传过她与张学友和成龙的绯闻,还有传言称她是潘迪生和杨紫琼婚变的第三者,但当事人矢口否认。

陈法蓉承认自己曾有过三次恋情,但都无疾而终。两年前人人看好的陈、倪(倪震)之恋,也以分手收场。当时连陈法蓉也以为自己会成为倪家媳妇,可惜倪震这个“情场浪子”仍未能为她束缚。后来,陈法蓉对感情事格外小心。

陈法蓉不欣赏一见钟情的爱情,认为这不能持久。她喜欢被人追求的感觉,觉得女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被人疼爱、被人赞赏、被人注意。

也许是从小丧母,是父亲一手带大她的原因,陈法蓉的潜意识里,喜欢年纪比自己大、外表成熟的男人,认为这样的男人不但可以照顾自己,还有安全感。她外表洋化,实际上很传统。她向往的家庭生活,是带着四个儿女去海滩游泳,到图书馆静静地看书,给家人做可口的饭菜……陈法蓉最大的嗜好是旅行。“无线”很器重她,经常派她到外国拍旅游特辑,她曾试过半年跑了十一个国家。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收集手表和耳环,各种款式新颖的耳环。

袁咏仪袁咏仪是历届“港姐”中发展最顺畅的一位,1990年夺得“港姐”冠军和“最上镜小姐奖”,1991年2月顺手把“国际华裔小姐”亚军的头衔摘走,1992年一拍电影便幸运地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1993年2月得“贵人”相助,摇身一变成为“金像影后”,而且1994年还连任,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个蝉联最佳女主角奖的演员,风头之劲一时无双。

上面所说的“贵人”相助是有些来历的。1991年春,娱乐新闻纷纷报道“港姐”冠军袁咏仪被某大地产商“包起”的新闻。报道指出,大地产商经常用车接载袁咏仪,并送了大量名贵礼物和一个坐落于跑马地的高级楼宇。为此,袁咏仪忙作解释,说是普通朋友。媒体又报道议论,认为普通朋友不应该收大礼、大屋,其暧昧关系更加惹人猜疑。袁咏仪又作解释,称高级楼宇是其母与该地产商合股投资。

此“包起”新闻弄得袁咏仪手忙脚乱,袁咏仪怕声誉受影响,便声明暂时不交男朋友。

自从当选“港姐”后,好运频频光顾袁咏仪。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她先是夺得新人奖,随后又凭《新不了情》一片夺得影后殊荣,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年轻的影后。此后片约纷至沓来,片酬急剧上升,在很短的时间里,袁咏仪名利双收。

取得这些成绩后,袁咏仪说:“上天好公平,我在四年前加入电影圈工作,已做出了一些成绩,我觉得我有好运的帮助,但更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

在香港,喜欢袁咏仪的人,会觉得她直率坦白,而不喜欢她的人,则会以“串”(逞能的意思)来形容她。

1971年出生的袁咏仪,自认为演技尚在学习阶段,“影后”这个名衔不是她想这么早就拥有的。她说:“我认为太早得到‘影后’不太好,也许在影圈多磨练几年才会实至名归。由于年龄的限制,有许多角色我都不能演出,我愿在人人认同我的演技时,才领取奖项。”

袁咏仪说,得奖后兴奋不已的一霎过去后,留下的是莫名的不安和压力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