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从各个角度介绍产品,有些时装店、百货商店也分别为选美提供各类服装。参选美女在多个环节的服装表演,便无形中为其举行服装展览,名设计师借机为美女们设计服装,显示奇技,为自己广拓业务,博取声名。

但是,在香港,绝对不是所有的人都对选美持赞成态度,甚至有很强烈的反对呼声。比如女权主义者就认为,选美是视女性为性感的欣赏对象,是把女性当作玩物。1987年3月8日,女权主义者曾经组织一批妇女在公园集会,并且上街游行,其中有些口号是针对选美的,例如,“反对选美!”“选美是对现代女性的侮辱!”“选美把女性商品化!”“要自尊!不要选美”!等等。

而普通市民则把选美当作娱乐节目,在“无线”和“亚视”两台激烈竞争的时候,为了一比高下,两台对于节目务求精益求精,这样,客观上为市民提供了更精彩的节目。

在选美开始时,由报名到准决赛、总决赛两场电视节目播映之前,市民们从报刊的娱乐新闻版已看到了五花八门的选美花絮新闻,因此总要留心地比较一下两台选美节目各自佳妙之处。

两台的选美节目可谓好戏连场,市民自然当作好戏来看。

从1946年至今,“香港小姐”竞选已进行了数十年,绝大多数当年夺冠的美人早已被人们淡忘,但仍有不少美人仍活跃在影视圈中,或以其曾经有过的独特举止和辉煌经历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的确,当今在香港艺坛上长袖舒舞、星光闪烁的艺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港姐”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如落选“港姐”刘嘉玲、钟楚红、周海媚、麦洁文、翁美玲;当选“港姐”张玛莉、张曼玉、赵雅芝、曾庆瑜、郑文雅、李嘉欣、李美凤、杨宝玲、缪骞人等等。

李兰李兰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位“香港小姐”。

1946年6月23日,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在香港北角丽池花园夜总会举行,这个选美会的主办单位名义上是香港中华业余泳团和英空军俱乐部,而实际主办人是有“香港杜月笙”之称的丽池花园夜总会老板李裁法。当时参加“香港小姐”选举的佳丽共有11位。最后结果,得到冠军的是最迟报名的一位——芳龄23岁的李兰。亚军是白光,季军是潘江枫。大会由港督杨慕琦夫人颁发奖品,奖品包括一座银杯及手表、化妆品等。

李兰原名梁淑真,生于广州,本是小家碧玉出身,后因生活所迫,化名为陈婉红在酒家当女侍应。当选“香港小姐”后,即从事电影工作。从1946年到1949年,李兰主演和参演过多部电影,其中两部是国语片,其余都是粤语片。后来,李兰和一姓梁的游乐场总经理结婚。《情焰》是李兰主演的第一部香港电影,也是在战后制作的第一部港产喜剧片。出品公司是大中华影片公司,由莫康时编导,男主角是吴楚帆,主要参演者还有李清和郑孟霞。

在李兰的电影生涯中,最堪回味的是,她在黄飞鸿电影系列中成了第一位女主角,1949年公映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上、下集,均由李兰主演。

由李兰担纲演出的粤语电影,著名的还有《本地状元》,由有“伶圣”之称的著名粤剧艺人廖侠怀担任男主角。

李兰主演的多部电影中值得一提的是《满城风雨》。它是大中华影片公司在1947年出品的,女主角是谢家华。她是1945年在上海公选出来的“上海小姐”,是中国大陆最早的选美得奖佳丽之一。《满城风雨》是她从影的处女作。另外,她在香港还主演过《黄金难买美人心》等影片。

赵雅芝在1973年“无线”主办的“香港小姐”选美活动中,冠军孙泳恩没有加盟娱乐圈,而获得第四名的赵雅芝却成为“无线”主办选美以来的第一个走红影视界的“香港小姐”。

赵雅芝原籍河南,1956年11月5日出生,毕业于香港天主教崇德中学。毕业后参加“无线”举办的第一届“香港小姐”选举,荣获第四名。而后,她考入了日本航空公司,当了两年空中小姐。

1975年,赵雅芝加入了“无线”,先当谭家明的助理编导,参与过电视片《七女性》的制作。三个月后才转任胡章钊的助手,协助他主持有奖游戏节目《心大心细》。

《乘风破浪》是赵雅芝参演的第一个电视剧。从1975年到1987年,她在“无线”一共主演和参演过20个电视剧,其中著名的有《上海滩》(她在剧中扮演冯程程,是她演得最好和她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倚天屠龙记》(她演的周芷若令人印象深刻)、《刀神》及《楚留香》等。她参演的著名的电视剧还有《大亨》等。《观世音》是她在“无线”主演的最后一个剧。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赵雅芝在“无线”主演《女黑侠木兰花》时,和男主角戏假情真,坠入爱河,1984年两人在美国结婚。

1987年,赵雅芝在台湾为“中华电视台”主演过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剧《京华风云》,同年还巡回台湾各地登台演出。此后她转入半退休状态,她已育有三个孩子,便以家庭为重,演戏对她来说只是调剂生活,非十分适合的角色不接。

赵雅芝是一个天生娇俏、秀丽脱俗、演技有深度的非常优秀的演员,擅演古典美人、民初时代的角色。她为人温和,善良,少说话多做事,不喜欢做无谓应酬。

张玛莉张玛莉是1975年的“香港小姐”冠军。

她的身世非常坎坷,6岁以前她连名字都没有,在深水埠的街头流浪,白天常遭人虐打,晚上则睡在楼梯底下。那时她惟一的“娱乐”是偷别人的单车,骑到凉茶铺的音乐机前,放入钱币听音乐。从8岁起,她就被送进保良局,并一直在保良局长大。

21岁离开保良局后,她进入尼日利亚领事馆工作,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读商科,不久,她竟意外地成为1975年度“香港小姐”冠军。

张玛莉说,她并不是个贪慕虚荣的女人,参加“港姐”竞选和进入娱乐圈,纯粹是她个人的“贪心”所致。她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贪心”:参选“香港小姐”,有3个月的免费课程,这“免费”是她所贪的;另外转入电视台工作,做艺员收入高,这“高收入”也是她“贪”的。

进入娱乐圈后,她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艺员,所以她一直没有放弃上夜校。

1977年夜校毕业后,她就离开了电视台,并嫁给武打红星李小龙的哥哥、林燕妮的前夫李忠琛,那是1980年,她与李忠琛在利园酒店顶楼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嫁为人妇后,张玛莉在相夫教子之余,致力于香港的慈善事业,几乎当遍香港所有慈善机构的顾问,目前仍是关怀艾滋病委员会委员、香港防哮喘会副主席、乐施会及宣明会顾问、地球之友董事。

她通过写作、做电台节目主持人等方式,以自己的经历为众多慈善机构推广益泽公众的活动。

作为在保良局成长的一员,张玛莉深深了解没有父母照顾的孤单小孩的伤痛及需要,在这方面,她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张玛莉经常参加香港宣明会等慈善机构到贫困国家扶贫的活动,她的确不同于普通的女人,直到今天,她仍可以走到哪里睡到哪里,不论是孟加拉机场还是新几内亚荒地。“有人说我沽名钓誉,但如果多几个这样‘沽名钓誉’的人,世界会可爱得多。每次看到那些贫困的孩子,我都感同身受,因为,本来我与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全力推动香港慈善事业的发展方面,张玛莉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她在1988年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确实至名归。

有不少“港姐”成为名噪一时的艺人,被人遗忘的“港姐”也不在少数,而获得“杰出青年”称号的“港姐”,至今只有张玛莉一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