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那么,她是怎样当起演员来的呢?

在她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她长得漂亮,就有人来邀她拍广告片。当时,她和她妈妈都不肯。后来,妈妈要她参加“香港小姐”的竞选,她不是怎么喜欢,但还是参加了。她想,见见世面也好。

报名之后,先是到模特儿训练班待了一阵子,练习怎么走路,怎么站立,怎么转身,还有怎么笑,她觉得很受不了。她最恨的是穿旗袍,也讨厌穿高跟鞋。她对妈妈说:“像我这样的人参加香港小姐选拔,不是自找罪受吗?”结果,她落选了。

此后,她才开始接广告片,后来又接电影,就这样闯进了电影圈。

钟楚红是个急性子,做事喜欢高效率,快回报,电影是一种很快就能看到成绩和结果的工作,因此她喜欢演电影。

1985年,钟楚红对记者说:“进了电影圈,前后经历已经有四五年了,成了人们称之为‘明星’的人。但我不喜欢人家把我只当成明星来看待,我是演员,我要努力当一个好演员。明星,只要脸蛋儿长得好看,外形好,演好演坏无所谓,片子都卖座,都有人喜欢看。演员就难了,他(她)应该是个表演艺术家,是剧本和角色的优秀的注释者。他必须对人和人生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我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我自己看书学习。我对表演方法这门学问很有兴趣,从方法上教人表演,要从内心演起。懂得方法以后,你表演哭,哭一百遍也不累。否则,哭一回、两回,就会把你累死,还演不好。”

钟楚红坦言自己长得漂亮,因此有优越感。她说,在她的孩童时代,就有过许多好笑的事情,比如,有很多男生特别喜欢买东西给她吃,买东西给她用。特别有意思的是,她小时候喜欢跟人打架,喜欢打抱不平。她说:“我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打男生,他们从来没有还过手,回过嘴。那是我孩童时代的稚气,越长大,我越不喜欢别人光看我漂亮这一面。漂亮不是我努力得来的,而是爸爸妈妈把我生成这样的。长得漂亮的人太多了,而任何一张漂亮的脸孔都可以被另一张漂亮的面孔取代。我从小就懂得我要用自己努力得来的本事去工作和生活。我绝不利用自己的漂亮去索求自己想得到的好处,我以为内在的美、从内里发出的美更为重要。我就见过有内涵美的人,虽然貌不惊人,却感受到她发自内里的魅力。当我一个人旅行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帮我,例如,走出机场,就有男士为我找拖行李的小车,我总装着没看见,一定自己去找小车来拖行李。以自己的脸孔来利用别人,占小便宜,这不应该。外表能保持多久?一下子就过去了。在脑袋里充实起来的东西,才能长久,才有意义呢!”

钟楚红是一位名利双收的女性,有人问她对金钱,以及女性自身有些什么看法,钟楚红说:“我的收入是不算少,但我不善于理财,常常乱花钱。花钱最多的时候是去旅行,可是我认为旅行实际上是一种储蓄,旅行给我很多见闻和体验,都储蓄在自己的脑海里。有钱可以使我变得更独立自主,我不必为许多事情犯愁,一个演员如果常常为钱发愁,就会使他焦虑、不安,就会影响表演的质量。他得多接工作,不去计较其他,用心研究角色的感情和思想,不要老是去担心钱的事,这样或许更容易挣到钱。一个演员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坏的剧本,不喜欢的角色,都应该拒绝,不要担心因拒绝而影响收入。有了钱可以不必使自己单纯为了钱去做人,可以比较‘清高’地对待人和事物。不过,我这人有一个弱点,心肠太软,经不起朋友求,就接戏演了。这是不是女性特有的弱点呢?我不知道。我是一向维护并且喜爱我们女性的。首先,我无须对她们提防什么,女人比较真实,比方说,女人恋爱的时候,就很真实,因此爱起来就疯狂地爱,勇敢地爱。女人很强韧,再大的苦难,也很难打倒她们。女人的感性也比较丰富,比较细心。此外,女人还有母性特有的温柔、同情、包容和忍耐力。当然女性的体质较男性差一点,有些工作不能胜任,这大概是女性的弱点。许鞍华(香港著名女导演)有一次到内地拍戏,外景又是大草原,又是高山绝壁,我担心把她累坏了,劝过她不要接这个戏。可是许鞍华说,这艰苦的工作是对女性导演的挑战,她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看来女人还是勇敢坚强的。”

钟楚红喜欢读书,喜欢看小说,那些笔调细腻的,或是过去了的、古老的故事,她更喜欢。她最喜欢的还是电影。香港和外国的电影自不待说,内地的电影她也看。看多了,接触多了,也就有所比较。她觉得内地的电影与香港的电影有个根本的不同,就是内地电影比较没有市场考虑,剧本、片子的长短,可以有不同的处理,香港电影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如果说内地的影片受到政策和思想的制约,那香港的则比较受市场需求的控制。现在内地也比较开放了,出现了几个新导演,比较敢描写个人的内心感情,这和以前有所改变。

她说:“以前内地的电影政治味道太强,我不喜欢。现在内地冲片、印片很棒,从外国买了整套冲印片厂的设备。内地演员拍片很紧张,一个镜头演员要排演多次,因为底片得节省,必须一拍就可以用。此外在拍片管理上,效率很差。这一点美国很好。我这个人喜欢每样事要干净利落一点,有效率一点。香港的电影圈,节奏快,工作效率高。技术上、管理上完全是资本主义那一套,电影感先进一点,缺点是一切太商业化,在片子里不断堆砌高潮,取悦观众。可是香港的观众很苛刻,不高兴就骂导演,骂戏不好,在电影院里一边看,一边骂。我在香港生活、长大,对于这个社会,我是有发言权的。在香港,有些人只顾拼命去赚钱,好像赚钱是人生惟一的目标,除此以外,生活没有别的意义。这很不好。整个香港,是一个非常露骨的物质社会,贫富差距很大。精神方面、文化方面,比较庸俗。文化界、艺术界,也一样是金钱至上。但是,在做事方面,很讲效率,很现代化。我是这样看的。”

“百变歌后”梅艳芳有人认为,凭梅艳芳的脸蛋和身材,完全不具备做一名红星的条件,她的眼睛大而无神,鼻子虽挺却鼻孔过大,身材平板等等。然而,梅艳芳就是凭着这些“有缺陷”的身体条件,开创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明星之路,照样吸引了无数观众和歌迷。在很长一个时期,她的片酬最高,身价最高,赚的钞票也最多,外形比她好的钟楚红、张曼玉、利智等女星,都没法与她相比。有人曾作过测算,梅艳芳每年开一次演唱会,到手的酬劳就超过5000万港元,而她拍片的酬劳则达到每部150万港元。在不到30岁时,她拥有上亿港元的财产,而这上亿财产的取得,她只花了短短六七年的时间。有人评论,梅艳芳吸引观众、歌迷,靠的不是姿色而是特色。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于香港。她有三个兄姐,其中姐姐梅爱芳,也是一位职业歌星,先是在酒廊里演唱,但运气不及妹妹梅艳芳。

梅艳芳的两位兄长及姐姐都是在广州出生的,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母亲只好拖儿带女,来到举目无亲的香港,寻求另一种生活。当时母亲正怀着梅艳芳,当生下梅艳芳后,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双手。

小时候,梅艳芳的哥哥经常背着她,站在街边卖菜,一站就是半天。有时候,哥哥们出去找活干了,梅艳芳就和姐姐一起,跑到菜市场去,拾一些枯黄的菜叶回家。她们知道,母亲能把这些人家丢弃的菜叶煮得格外好吃。

她小时候很少吃零食,有一次,两姐妹在别人家里吃到几粒炒花生,她们从此的理想竟是“长大了能挣到钱,就要天天买一大罐炒花生吃”。

梅艳芳的母亲有一点艺术底子,为了生计,东挪西借,开办了一间歌艺学校。所教的内容包括各种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等,另外,也教唱歌和跳舞,而教室就是在住处腾出一点地方。

两姐妹有近水楼台之便,平日耳濡目染,从小便受到了艺术熏陶。母亲无力供两姐妹上学读书,只要求她们跟她学习唱歌跳舞。

后来,从台湾来了一个“艺霞歌剧团”,到处演出,似乎能挣不少钱。母亲受到启发,于是也找来一些青年男女,成立了一个“锦霞歌舞团”,专门到乡间演出。在演出中,梅艳芳和梅爱芳两姐妹经常以“金宝姐妹花”的名义登台。此举的确给家里赚了一些钱。

两姐妹的演出特别引人注目,同辈的女孩子十分羡慕她们。

据说,当年还没有成名的邓丽君,曾与这对姐妹花一起拍照留念。但好景不长,母亲的事业后来越弄越糟,手中的钱也全蚀光了。幸运的是,四个儿女这时已经长大。

机会终于来了。

1982年,香港举行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梅艳芳凭着一曲《风的季节》一举夺得冠军。随后,她与华星娱乐有限公司签下了五年的合约。梅艳芳那时才19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