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当时在宣传部任职的林燕妮就很欣赏他的机灵。刚巧当时“香港小姐”竞选,要拍宣传片,需要一个英俊的男子扮演“白马王子”,她把周润发找来了,问他会不会骑马。他一开口就说会,说在拍电视剧时扮演过骑马的士兵。于是她决定请他拍。谁知到现场才知他不会骑马,一上去就被摔了下来,痛得他龇牙咧嘴,大家见了又好气又好笑。但周润发还是坚持把宣传片拍完了。拍这个宣传片他得到50港元的报酬,还不够看跌打医生的,但他仍然乐呵呵的,因为他把握了一个机会。

香港演艺界崇尚名人之风盛行,作为一个无名之辈,周润发在这一个时期十分苦闷,虽然演过一些电视剧,但都是些跑龙套的角色。当时,他每个月的薪水是500港元,这些钱还要赡养年迈的母亲。为了增加收入,他只好回到从前工作过的那家照相机商店兼职。白天在电视台工作,晚上去照相机商店送货、取货。这个时期,周润发担任较为重要角色的早期影片,有《捞家邪牌姑爷仔》、《他女》、《爱欲狂潮》、《苏乞儿》和《渔仔八条女》等,但这些电影都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

使周润发崭露头角的,是他主演了长篇电视剧《狂潮》。他饰演剧中男主角邵华山。剧中邵华山双亲早逝,凭自己孤身奋斗,历尽坎坷。剧中人物的经历,触动了周润发心灵深处的创痛,使他很自然地进入了角色。这部连续剧在五个月内拍了150集,公开播映时,在全香港引起轰动。人们开始对周润发产生深刻印象。

《狂潮》打响后,周润发又连续主演了《网中人》、《凤凰》、《亲情》、《奋斗》、《大亨》、《播音人》等,以他英俊、洒脱的扮相,逐渐成熟的演技,登上了香港无线台第一小生的台阶。

1981年,无线台开拍描写旧上海黑社会帮派之争的连续剧《上海滩》,周润发饰演男主角许文强。这次成功的表演成为周润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海滩》在香港播映期间,周润发名声大噪。在每晚黄金时段,香港观众都要收看周润发的戏。香港报纸戏称,周润发成了“荧光屏上的主食”,甚至有些广告商宣称,必须有周润发的节目才肯买电视台的广告时间。

拍《上海滩》时,周润发才26岁。周润发说:“许文强这个角色写得好,很立体,讲一个大学生如何在那么复杂的上海谋生,故事写得好便演得好啦!”

这时,周润发已经在电视界站稳了脚跟,也许是心血来潮,也许是受人怂恿,周润发觉得应当学学演艺圈的其他红星,尝试向歌坛发展。

于是他开始唱流行歌曲,但他的唱歌水平实在令人失望。他的声乐老师、香港很有名气的声乐专家林祥园曾说:“周润发唱歌的基础很差,不过,他学得非常认真,拍戏之余常来接受指导……”

也许真正看清了自己不是唱歌的料,没多久他便放弃了。尽管他后来也曾出版过唱碟,那只能算是业余反串,过上一把瘾而已。不仅唱歌不行,而且在演电影方面,早期也受挫折,甚至被称为“票房毒药”。比如他主演的《捞家邪牌姑爷仔》等影片,每部都亏本,他几乎成了电影的祸水。这段经历,使周润发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82年开始的三部影片,是周润发在电影方面渐入佳境的转折点。

在许鞍华执导的影片《胡越的故事》中,他的表演极为出色。在这部影片中,他饰演一个名叫胡越的越南军人,脱离军队后乘难民船逃至香港,本想做一个守法的市民,但黑社会势力逼得他当了一名职业杀手。该片展现了香港以及东南亚社会的混乱和恶浊,具有悲壮激烈的情感色彩。这部影片获得了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也是当时“十大国语片”之一。直到今天,周润发都十分感激女导演许鞍华。

1984至1985年,周润发主演了两部描写抗战时期香港沦陷后知识分子生活状况的影片《倾城之恋》和《等待黎明》。其中,《倾城之恋》被选送参加伦敦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等待黎明》在第30届亚太地区电影展上,周润发荣获“亚太影帝”称号,同时以该片荣获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当时,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高度称赞周润发,认为他是难得的演技派男星,并说:“无论他是演靓衫戏的富家子、留学博士,或演烂衫戏的车房仔,都各具特色,令人信服。”

1987年,是周润发电影事业的辉煌年头。这年,他饰演了电影《英雄本色》中的主角阿麦。

阿麦是香港一名黑道人物,他身上混杂着豪爽、义气、坚毅、凶残等多种人性因素。他一方面天良未泯,另一方面心狠手辣。他惟一的朋友被内奸出卖落入大牢,他自己也失掉了一条腿。几年后,阿麦查明真相,大肆报复,用枪弹来宣泄对人生的愤怒,最后自己中弹身亡。这部电影在香港影坛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它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时代——即所谓“烂片”时代,也有人称之为“周润发时代”。

“烂片”,是指烂仔流氓影片,它着重表现下层人的艰难和不幸,表现那些本来安分守己的普通市民,如何在尔虞我诈的黑暗社会惨遭压迫而有冤难诉,描写他们如何奋起抗争,以恶制恶,用非正当手段去报复,去反抗邪恶势力。从法制观念上看,这种影片是一种倒退,但是它却反映了香港社会的某种真实生活。

《英雄本色》掀起了久盛不衰的“周润发旋风”,形成了许多年来“人人争说周润发”的社会现象。

能够塑造好阿麦这个艺术形象,与周润发青少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和坎坷经历很有关系。他自己曾这样说过:“我是在贫穷的社会底层长大的,对于社会底层的生活,我有深刻的感受。艰苦的工作,像卖菜、斩猪肉、耕田,我都干过,甚至担啊抬啊我也做过。这些都是真实的。所以每当我在银幕上演起这类角色时,便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从这部影片开始,周润发的表演特色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相对固定的印象——潇洒中又带着玩世不恭,吊儿郎当中又有那么点儿正儿八经,脸上那副永恒的微笑使人感受到的,说不清是自嘲、无奈还是愤世嫉俗。

周润发因主演《英雄本色》,获得香港第六届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拿到奖杯后,周润发在回答记者关于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说道:“其实所谓的成功的秘诀也是人人都知道的。我的信条是做人要努力不懈,而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只要你自重的话。但如果你放弃了,结果只能是你自己玩死了自己。”

此后,他又主演了《秋天的童话》,片中他饰演一个外号叫“船头尺”的美国华人社会的下层人物,出于同情心而关心照料一个因经受不起男友背叛而轻生自杀的女留学生李琪(钟楚红饰),帮助她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两人虽然日久生情,但“船头尺”自知地位卑微配不上对方,而对方也不敢贸然再坠爱河,两人始终没有表态。李琪后来走了,“船头尺”只好把那段情埋在心底。

这部电影获得台湾第24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又获香港第一届导演评选大赛的最佳男主角奖,当年他还被推选为香港演艺界“十大红人”之一。

1988年,周润发饰演电影《龙虎风云》中的男主角高秋。高秋表面上是黑道人物,实际上却是警方单线联系的“卧底”,为了破获一个计划抢劫某珠宝工场的黑社会集团而深入虎穴,最后在警方配合下将匪徒一网打尽时牺牲了。

让影片中的主要英雄人物死去,或者故意给观众心理上留下极大遗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的特点之一。而在70年代以前,香港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一般是不能死的。开此风气之先的,当推香港另一位大导演张彻。

1988年,周润发因主演《龙虎风云》,获香港第七届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同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主办单位——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周润发“亚洲杰出演员特别奖”。在这前后的四五年中,周润发拍片多达40余部,每部都大受欢迎,绝大多数影片的票房收入超过千万港元。其中喜剧片《八星报喜》创下票房收入达3800万港元的新纪录。有人统计过,仅在1988年,周润发主演的8部影片公映,票房收入达到1。3亿港元。他由从前的“票房毒药”变成了电影公司老板的摇钱树,变成了各条院线的“卖座灵丹”。这以后,他主演的《花城》、《监狱风云》、《玫瑰的故事》、《伴我闯天涯》、《纵横江湖》等等,都是颇受称道的影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