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在香港艺人当中,成龙是第一个得此荣誉的。听主持人介绍,其他拿到荣誉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很有学问的,成龙难免感到惭愧。不过他说:“我可以作为一个榜样,就算读书不多,只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成就也会得到社会认同。荣誉是别人给予的,不可强求。有很多奖,例如奥斯卡、诺贝尔,我都好想获得,但我不会为了得这些奖而改变自己。现在多一个奖就多一个鼓励,当作锦上添花。”

成龙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还是自己演的电影。他说:“我电影演得好,远不是想人赞美,而是对自己负责,现在很多电影失败,是因为他们自己也通不过就交给观众,哪有人看,不失败才怪!”

总而言之,成龙是继李小龙之后,由香港推出的第二位具有国际声誉的功夫明星。从1962年到现在的30多年中,他拍了50多部电影,其中大多数是担任主演。在艺术上,他与李小龙的显著区别,是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谐趣武打的路子。他虽然不像李小龙那样仅凭四部半电影享誉世界,但他到底比李小龙幸运。因为李小龙只活了32岁,而成龙目前的事业正如日中天。

第四章 大导演李翰祥的几度浮沉

像张艺谋一样,哪个女明星和李翰祥合作,就会大红大紫。他崇尚古典阴柔之美,谈吐风趣,但他导演之路几度浮沉,大起大落。他曾在文章中激愤地骂道:“你在这个圈子里,还讲什么人情的话,那你就是白痴,不必骂他妈的,更不要念百家姓、三字经!”

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曾这样说过:李翰祥是典型的香港影人,他的技巧造诣、个人性、商业性和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香港影坛的代表,代表了这个影坛的优缺点,而且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对香港与大陆的电影文化交流,都作出过积极的贡献。

1926年3月7日,李翰祥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一个名叫小苏家屯的地方。在当时当地,李姓是一个大族。“九一八”事变后,年幼的李翰祥随家人逃亡到关内,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学习西洋画。当时,青年学生们抗日救亡热情很高,经常以演讲和话剧的形式,展开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李翰祥是艺专的积极分子,他喜欢表演话剧,而且担任了艺专的“综艺剧团”团长。一腔热血加上表演才能,使他的街头演讲极富煽动性,因此他被推举为北平国立艺专学生自治会主席,并出席了在北大红楼文学院举行的北平学生代表大会,领头举行抗议政府无能的大游行。

不久,他便被学校当局开除了。

1948年9月,在全国剧作家协会驻北平代表马彦祥的帮助下,李翰祥离开北平,进入上海市立剧校。这时他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国民党败局已定,上海电影的从业人员,有不少已移往香港发展。虽然还留有几家左翼电影制片公司,但给李翰祥涉足的机会不多,所以他决定去香港。1948年11月,李翰祥怀里揣着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导演沈浮的介绍信,乘船到了香港。

凭沈浮的介绍信,李翰祥找到大中华影业公司的演员王豪。

王豪当时已是香港的名演员,在他的关照下,李翰祥在一部名叫《满城风雨》的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小角色——片中主人的邻居,从此算是正式踏上银色旅途。但是,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人让他拍戏。

从上海启程往香港时,他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到香港几个月后,身上带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眼看填饱肚子已成问题,这时他回忆起在北平艺专时校长徐悲鸿说过,在巴黎,许多学画的留学生在街边替人画像,用以资助学业,于是,他来到港岛,在东方戏院门口当起了卖艺的“街头画家”。

他是学西洋画的,人物素描画得不错。几分钟就是一张,画得又快又好,因此靠这门手艺填饱肚子已不在话下。当时,在港岛闹市区像他这种“街头画家”还十分罕见,因此常常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这使年轻的李翰祥感到颇为得意。

谁知道,他的这种做法竟然触犯了香港的有关法例,被警方以“阻街”的罪名抓了起来。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送进拘留所,足足关了七天。

获释后,他凭着自己的话剧表演基础,考入永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不久,他进入长城影业公司宣传部,专门绘制海报和广告。他绘制的《一代妖姬》、《琼楼恨》、《花街》等影片的大型广告,深得在长城负责美术部的万籁鸣兄弟的赞赏。

1952年,经人帮忙,李翰祥与李祖永主持的永华影业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基本演员合约,参加过一些影片的演出,但个人事业上仍看不到丝毫曙光。用李翰祥自己的话说,“那时一心一意想以小生的姿态,当当大明星,和影坛上当时得意的舒适、刘琼们争个高低,但始终都演出就先出、死就先死的那种闲角”,于是改了行,做起编剧、导演来。

他参加编、导的第一部影片是《翠翠》,这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严俊,李翰祥任副导演,他还帮严俊重写剧本,重分镜头。《翠翠》既是李翰祥初次任副导演的电影,也是后来红透香港的女明星林黛的处女作。在林黛的第二部电影《金凤》中,李翰祥正式在片头上挂了编剧的名字。据说,《金凤》的导演主要是李翰祥,当时这部电影的导演严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演戏中去了,他担任同期拍摄的两部电影的男主角。

与严俊合作导了两部电影之后,李翰祥在圈子内渐渐有了一点名气,并且有人开始为他抱屈,认为严俊导演的戏,其实全是李翰祥捉刀。甚至还有人放出话来,亚东影业公司要请李丽华主演一部电影,李丽华提出的惟一条件,就是要李翰祥编导。

李丽华是当时与林黛齐名的女影星,她点名要李翰祥担任编导,就是想跟林黛争个高低。于是,李翰祥与李丽华及有关方面签下合约之后,立即着手寻找剧本。

有一天,李翰祥在湾仔的国泰戏院旁边的一间旧书店里,看到一篇对“赛金花”的访问记,于是起念拍一部同名电影。经与李丽华及有关方面商量之后,马上动手编写剧本。但这个拍摄计划遭到了严俊的反对,他说:“《赛金花》人物太多,场景也太多,你的资金只有19。5万,李丽华的片酬去掉了7。5万,还剩下12。5万,怎么拍呀?小戏大拍可以,大戏小拍怎么行?岂不要露寒酸相,吃力不讨好吗?”

《赛金花》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李翰祥转头和邵氏公司联系,邵氏公司对他颇为欣赏,让他另外搞一个剧本出来。这便是李翰祥的第一部导演处女作——《雪里红》。它成为李翰祥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为了稳妥起见,李翰祥不敢好大喜功,这个剧本是由师陀、柯灵合写的《大马戏团》话剧剧本改编而成,但拍摄时间只用了20天。片中主人公“雪里红”原是民国初年活跃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一个行侠仗义的女强盗。李翰祥在改编剧本时,将她的身份由女强盗改为戏班里的女东家,她性情粗暴,外形风骚,但内心非常善良。这个角色由李丽华饰演,其他主要演员有罗维、葛兰、金链和洪波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