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放下武器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这五十万就像一枚石子扔进了一个水缸,刚溅起一些水花就无声无息了。郑天良首先付了几个工程队的施工费,然后剩下的钱全都用到了修路上,他对陈凤山说:“砖瓦想办法先赊过来,水泥厂看能不能跟他们通融一下,缓一缓付钱。”陈凤山说:“看来,我只好去砖瓦厂水泥厂行骗了,好在我小时候跟人学过算命,会一点骗术,重操旧业,争取再发挥发挥吧。不过县里没有钢厂,没法骗,三百吨钢材计划早下来了,工地急需,没钱买,怎么办?”郑天良说:“我马上去县里要钱!”

郑天良赶到县城后并没有见到黄以恒,他没有跟黄以恒约好,因为约好了也没用,黄以恒说走就走了,事情千头万绪,黄以恒的时间和自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果然郑天良来的时候他已经到上海押运啤酒厂进口设备去了,本来黄以恒可以不去,但他说要亲自到上海找专家对德国的设备在港口进行检查,如果是旧设备或坏设备,当场就不允许出关。近一段时期,国内许多地方都被洋鬼子骗了,黄以恒说六千万人民币的学费是谁也付不起的。

郑天良让县委办安排了一辆车子去工业区看了看,工业区的建设非常快,大片的厂房已经建成,合和酱菜厂已经成了啤酒厂的厂址,这个完全投产后年产值一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将成为合安县的另一个标志,看着连绵成片的厂房,郑天良只能靠回忆来想象酱菜厂的位置,啤酒厂和酱菜厂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合安县经济成就的象征,县城里的人都说郑天良的酱菜厂除了还留一个被个体户租用的虚名外,连一个遗址都没留下,很有点斩草除根的味道。今天郑天良在这片工业区迅速经过的时候,他就有了一种匆匆过客的感觉,酱菜厂不属于他了,工业区也不属于他,“西伯利亚”的实验区的命运也牢牢控制在黄以恒的手里,此刻他无法控制住这种联想,当这种联想渐渐清晰的时候,郑天良脸上就一阵阵发热。

五条商贸大道也已经完工,一些工人们在墙外面刷黄颜色绿颜色紫颜色的涂料,路两边正在种植花草,一些回迁户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坛子罐子提前往新居里搬。吴成业陪郑天良视察,他对郑天良说:“五条商贸大道每条只有七百五十米,而不是原先设计的一千米,糊弄一下上级领导,没人拖着皮尺来量。主要是商户招租不到百分之二十,资金又跟不上。只能如此了。”郑天良对商贸大道和工业区本来就有不同意见,这是他预料之中的事,他在此刻自我反省的是,建王桥集综合经济实验区是不是也存在着左倾冒进的成份在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感觉到实验区建在那个地方,看起来是三省交界,但向外的道路一条都没有,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还不如建在东店乡,但为什么要建在那个鬼地方,他想起来有些后怕。如果建实验区也是假大空搞面子工程,他现在已经成了这种假大空面子工程的忠实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当年他在马坝乡当党委书记的时候,之所以能有后来的“全省十佳乡镇”,就是走了一条稳打稳扎,先小后大,由农而工的道路。想到这,郑天良的头上就冒出了许多汗,阳光照耀着他的头顶,他感到自己的头发粘在头皮上就像他必须粘住黄以恒一样,他成了粘在头皮上的一根头发。

中午在大街上,他遇到了于江海跟赵全福正一起去下馆子吃饭,于江海紧紧握住郑天良的手:“郑县长,老领导好长时间没见面了,我们一起喝酒去!”于江海已经转为副股级国家干部了,手心里热乎乎的,很有些小人得志。曾被郑天良撤职的赵全福在租用了“合和”商标后,已经成为个体户中全县的首富,有小道消息说黄以恒最近刚换的“丰田”轿车就是赵全福送给他的,赵全福好像跟郑天良之间没发生过任何事,他笑容满面地握住郑天良的手:“郑县长,你中午一定要给我个面子,没有你和于队长将合和厂工人造反的风波平息,合和厂就不会顺利搬迁,就不会有我赵全福的今天。我一直想去王桥集看你,又怕你太忙,影响你工作。”郑天良发现赵全福的话里充满了得意与嘲讽,他就有些气急败坏,气得一过分,说话就容易有失分寸,郑天良挣开赵全福的手指着身边的吴成业说:“我跟吴局长中午已经约好了在一起吃饭,所以我不能领你的好意,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赵全福再牛,也是一个体户!”

赵全福张着嘴,舌头僵在牙齿的后面,说不出一个字来。

吴成业拉起郑天良就走:“个体户怎么了,个体户就是比你这个副县长牛。有本事你也开一辆豪华车给我们露两手!”

吴成业拉着郑天良走远了,于江海赵全福面对着两人的背影苦笑。

黄以恒从上海回来了,郑天良将他堵在办公室里,黄以恒喜形于色,他抢在郑天良前面说:“老郑呀,设备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从德国法兰克福运来的,机器上的油纸都是新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从复旦大学请来了专家,还有南京的专家,六月底我们就可以喝上最纯正的德国口味的啤酒了。”

郑天良沉着脸坐在沙发上:“到时候,你喝啤酒,我喝农药。”

黄以恒说:“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还不让你喝啤酒?”

郑天良终于发作了,他站起来指着黄以恒灿烂的表情:“你给我装什么糊涂,说好了五百万提前到位,开工快半年了,钱断断续续,工程停在那里。你在县城里有钱买花种草,我那边连买砖头的钱都没有,说好的一百万,怎么变成了五十万?你这不是耍人吗?”

黄以恒收起脸上的光芒,显得很惊讶:“这是怎么回事,老蒋怎么能这样做呢?我来给他打电话,让他来一下。”

计委蒋主任在电话里说他正在接待省计委的领导一时过不来,关于拨款一百万的事,因为要保证田来有副县长给啤酒厂厂区买进口草皮还有花木,所以提前被拨走了,要等下一批贷款到账才能考虑实验区的钱。另外,田副县长要求缫丝厂从西安进的设备钱一定要留足,我实在没办法。电话按了免提,所以郑天良全听到了,他对着电话吼道:“你这个姓蒋连他妈的蒋介石也不如,你只保证田来有,我他妈的实验区是小娘养的?”老蒋在电话里抗议说:“你们领导怎么能随便骂人?你们有权,你们现在就开会把我撤掉算了!”黄以恒说:“大家都不要吵了,都是为了工作,犯不着伤感情。我要你下笔贷款到账,首先保证郑主任的实验区。”说着就挂断了电话,黄以恒的意思也就是这是不容再讨论的事,就这么定了,所以他不跟老蒋再打口舌官司。

郑天良又向黄以恒发难:“田来有何德何能?让他来分管工业区,调整分工我怎么不知道,你把我这个常委、副县长像耍猴一样耍?”

黄以恒将郑天良按到沙发上坐下来,他给他点上烟:“老郑呀,我们都冷静一点好不好,你有困难向我发火,我有困难向谁去发火?我们大家为了合安的事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我知道你吃了不少苦,县里虽说对实验区很重视,但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的多,实际行动少了一些,各部门有意无意地将资金向县城的几大工程倾斜了,毕竟这里的盘子要大得多,你看我不是在努力地纠正这一点嘛。关于田来有的分工,我只能说是临时分工,带有特殊性,几个副县长一人一摊子,你一下去,我怎么办?田来有的威望当然没有你高,如果拿到会上去讨论调整分工,不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吗。所以我只好专制一回,反正是临时性的,也算不上犯多大的原则性错误。不过,田来有这几个月干得还是不错的,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像你一样的严格,人真还不可貌相呢。我马上将他叫过来,你们俩也多多交流一下,资金的问题你也跟他协商协商。”

郑天良又来了情绪:“我凭什么跟他协商,实验区资金是你说了算,还是他说了算?”

黄以恒说:“老郑,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不能再意气用事了。资金划拨是我说了算,你向我要资金没错,他向我要资金也对,所以你们如果都到我这儿来吵仗,剩下的就只有逼我跳楼了,你们两个多协商协商,一个是取得相互理解,另一个就是要显示出相互团结,团结才有力量。虽然他曾对你有所冒犯过,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工作的性质上去看待,就不会有多大的矛盾,这就像你也经常不同意我的意见,没什么了不起的,都是为了工作嘛。我可从来没跟你过不去,我们的关系无论从公从私的角度来说,都是非常协调的。你老兄姿态高一些,中午我们在一起吃一顿饭,大家多交流交流。我现在要去见省计委的领导,一个副处长,对我们来说就是皇上,得罪不起。”

这时,宣中阳已经将田来有带过来了。黄以恒说:“你们两位一线将军交流一下建设经验,我先过去一下!”

田来有主动向郑天良伸出手,郑天良握着田来有的手说:“你这手温暖有力得多了。”

田来有满脸堆笑:“哪里,哪里,我是来向郑主任求教的,宝贵经验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哟。”

郑天良说:“黄书记叫我向你取经,你怎么没几个月就把这么大的工程给建成了,我怎么就建得那么难呢,有什么经验?”

田来有说:“郑主任这话就有点见外了,我能有什么经验。这只能说这里比你那里好干,那里就是难干,让我去我更是寸步难行。”

郑天良说:“不,只要有钱,你也能干好;如果资金不能保证,我在县里也同样寸步难行。你说是不是?”

田来有连连点头说:“是,是,没钱是干不成事的。如果没有黄书记压住计委给我资金保证,我也会是走投无路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