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狂花凋落 > 第42部分(第1页)

第42部分(第1页)

”能做,而且也只有这个时候能做。她说这是克格勃科学家经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果然,两天后,曹秋林、曾厚望来了。小龙当即命令邝裕祥做两件事:一是打听密件送高“先锋厂”的时间。一是无论如何设法把两个机要通讯员中的一个留下来。对于邝裕祥来说,后一桩事很是勉为其难。他正犯愁的时候,从未来过西南地区的曾厚望突然水土不服而求医了,于是便有了两次使这个壮实的北方汉子病卧床榻的阴谋。邝裕祥生怕惹人怀疑,便自作聪明地冒出用诸慧丽的名字开处方的主意,想给以后一旦出现的调查留一个谜团。

2月28日,小龙早早去了将军坟,待到曹秋林抵达汽车站后便挨上去作了案。她当时就溜回“先锋厂”家属区。换下了作案时穿的衣服,本来想马上离开的,但在急急忙忙返回的途中扭伤的脚开始肿胀疼痛了,难以行走。于是只得留了下来。次日,她接受邝裕祥的劝告,由邝带着去家属区医院治疗,但是拍过X光片子后,她却又改变了主意,坚持要走。邝裕祥便把她送往将军坟车站,看她乘坐的开往芙蓉溪的汽车离站了方才驾着摩托车返回。

至此,“2·28案件”的案情已经完全明了。倪炯敏立刻挂通了北京的保密电话,向公安部汇报情况。鉴于该案性质已经起了变化,由最初判断的普通刑事案转为间谍案,所以他当即请示是否需要“走马换将”,调政治保卫线的专家来指导进行下一步侦查工作。

公安部有关领导经过研究,决定仍由倪炯敏指导并协助侦查指挥部把“2·28案件”一查到底,抓获案犯,追回密件。

1972年3月9日中午,“2·28案件”侦查指挥部召开案情分析会,研究那个自称“小龙”的克格勃女间谍的去向。

会议开始时,倪炯敏公布了一个有关失窃密件自毁装置的秘密:据曾厚望在请示核试验基地获准后告知,曹秋林失窃的那份密件的外形如同一个西装皮夹,外用特殊材料密封,防水防火。内有一种自毁液体,当外面一被启封,自毁装置就自动开启,只要打开密封层,里面的密件上的文字、数据就会在瞬间被毁,密件就成为一份废纸。只有将密件放进特制的仪器中经过处理后,才能安全开启,获得密件上的内容。倪炯敏临末道:“作为克格勃这样的间谍机构,不会不懂得密件的自毁装置,所以,他们向‘小龙’下达任务时,一定会交代这一点。所以,‘小龙’窃得密件,并不意味着已经窃得了机密,只要她还没越境,密件就一定还完好无损。我们现在的思考聚焦点,是定在‘小龙’是否还在中国这一点上。”

吴荣德说:“今天凌晨,我们已向全国各边境口岸发了紧急传真电报,要求协查自2月28日至今持合法证件出境的女青年中是否有形如‘小龙’的。至开会前五分钟,最后一份回电已经发来,各个口岸均未有这样的女青年出境。也未搜捡到状如密件的物体。

因此,我想,那个‘小龙’一定还在国内。”

公安处长的这个观点,与会侦察员中有人赞成,但更多的人却是提出异议,对“小龙”得手后这么长时间仍不越境赴苏向克格勃交差的意图表示怀疑。“小龙”已经得手,她还不走干么?难道身负其他使命?这不合间谍活动的规律,担任盗窃密件这样的重任的间谍,向来都是“一行不兼二差”的。对此,“吴派”观点者作出了解释:密件虽小,但毕竟无法通过我边境口岸的检查,所以,“小龙”只能携密件以非法形式出境。这就需要接应,而克格勃方面在交代任务时因不知窃取密件的确切时间,因此肯定得放一定的余量,把接应日期定在稍后的日子,“小龙”不走,就在等这个日期的到来。

如此解释,过于牵强,另一观点者马上指出: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那么吴处长前面的观点就立不住脚了,因为完全有可能“小龙”早已越境日苏联了。一时间,双方各不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奇书Qisuu网。争了好一会,刘城副处长和吴荣德处长低声交换意见后,打招呼让大家都住口,请倪老师说几句开导开导。倪炯敏笑道:“这个问题我也在琢磨,初步想法是宜在邝裕祥的供词里找答案。大家可以再看看,邝裕样的供词笔录。”

于是暂时休会,一些人“自由活动”,一些人轮流阅读邝裕祥供词笔录。半小时后重新开会时,果然有个侦察员找到了答案:“‘小龙’还在国内的依据是她的脚扭伤了,难以进行非法越境。”

有人不以为然:“伤?伤到什么程度?一个多星期了还不能走路?她离开将军坟时不也是一个人上的车嘛!”

正当前面那位无言以对时,外面传来一阵摩托车引擎声,倪炯敏的助手小唐手持一个纸袋匆匆进来。倪炯敏问:“怎么样?”

小唐点头:“着了!”

“你给大伙儿说一下吧。”

小唐从纸袋里抽出两张X光胶片,对着墙上的日光灯高高举起:“倪老师让我去了医院,调来了‘小龙’受伤后拍的X光片子。

医生指出,她的左脚脚背的第一根骨头也就是大脚趾骨已经发生骨折,大家可以看一下片子。”’众人看着片子,议论纷纷,有人问这骨折意味着什么。小唐说:“医生说,通常说来,这样的骨折应当上石膏或者夹板,三个星期后方可拆除。在这期间,患者难以作较长距离——比如几公里——行走。”

这样,案情分析会对“小龙”还未离开中国这一点达成了一致意见。接下来,讨论另一个更具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小龙”去何处了?

众侦察员七嘴八舌议下来,认为“小龙”潜伏在附近养伤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邝裕祥的口供看来,这个“小龙’”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间都透出对中国社会情况的熟悉,所以估计她是不久前叛逃投苏的知识青年,她是知道中国“群众专政”的威力的,因此身负如此重案绝对不敢在附近城镇的旅馆下榻养伤。那么,会不会去了克格勃给她的“关系”处待一段时间?分析下来,也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因为通常说来,克格勃方面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见到“小龙”在作案得手后会失足扭成骨折,所以不可能给她安排一个用于养伤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公安机关防范成效极高,克格勃潜伏的“关系”无疑是极其有限的,那也就显得更为“宝贵”,他们不可能向“小龙”透露这么一个“关系”,因为“小龙”一旦失风被捕,那个“关系”也就完了。挨一箭失去两雕的傻事,克格勃不会干的。

这样,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小龙”自己找地方养伤。她会去哪里养伤?无非一是亲戚,二是朋友。为了查明“小龙”的亲友关系,首先必须弄清她是哪里人,亦即原籍是何处。为了弄清这一点,侦查指挥部决定突击提审邝裕祥,从邝的供词中寻找线索,作为破案的突破口。”

时间紧迫,破案心切,侦查指挥部对邝裕祥的审讯排出了强大的阵容,不但吴荣德、刘城、周晓良、李平等处、科头头亲自出马,还请倪炯敏带了两位助手临场坐阵。审讯室里摆上了当时属于比较罕见的磁带录音机,由专人负责操作。另外,还安排了三名记录员,要求记下邝裕祥所说的每一个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