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美军海外征战记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对此,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份电文说明,日本人将在下午1时以后不久,准备攻击太平洋的某个地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章全美总动员转入战时体制 太平洋海战败北失水难收(2)

马歇尔对大家的判断表示赞同,他宣布:“我决定向全军发出紧急戒严命令。”然后,他拿起铅笔,在一张纸条上拟就了发至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指挥官的电报:“日本人将在今天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时递交实质上等于最后通牒的照会,并立即命令毁掉电报机。”

电文拟好后,马歇尔打电话给斯塔克,提出与他联名向陆、海军同时发出警告。斯塔克接到电话后,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海军的通信系统发送电报,但马歇尔谢绝了,他坚持要用陆军的通信系统。让人惊讶的是陆军系统最后却是通过最费时间的西部联合###拍发的电报。当这份电报几经周折到达珍珠港时,已经是珍珠港惨遭攻击的7小时以后的事了。

疑点之五: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全美上下一致要求追究有关高级将领的失察之责。结果,在珍珠港的海、陆军指挥官金梅尔海军上将和肖特陆军中将及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海军上将等人先后被撤职罢官。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比他们更为严重地贻误战机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却没有受到处分。

对于这些疑点,后来有舆论猜测是总统罗斯福与马歇尔的阴谋。1941年12月4日晚,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同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克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一起研究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形势时,得到情报部门提供的报告:发现一支代号为“机动部队”的日军舰队正悄悄驶向太平洋中部。罗斯福认为,正像美国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一样,现在也只有直接参战,才能使美国在未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最高的地位。因此,他一直想亲自率领美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自从他第二次连任总统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一年时间里,美国的中立国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他一时还无法实现直接参战的目的,因为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十分强大。民意测验显示,全国有74%的人反对美国直接介入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一个借口,获得支持才能踏上通往战争的道路。

但对手没有给他这个借口,因为希特勒始终没有忘记美国干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既不理会美国的中立活动,也不给美国以参战的借口。在对美发出的“水龙带”打击了一阵之后,希特勒立即向德国海军上将下达了严格的命令,要求任何潜艇都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但坚信美国必须参战的罗斯福总统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率领美国参战的机会。现在,日本人马上要给他提供那个盼望已久的机会了,罗斯福岂能放过这天赐良机!于是,他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史汀生、诺克斯和马歇尔。这就是—不通知珍珠港守军,让珍珠港遭受日军的攻击!

12月7日,罗斯福总统所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从夏威夷传来了那份著名的紧急报警电报:“珍珠港遭到袭击!”

第二天中午,一向深居简出的罗斯福总统作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坐着轮椅露面,而是由他的长子扶着走进国会大厦,当他来到大厅时,欢呼声像暴风雨般爆发出来。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在向他,并且通过他向他们的祖国表达赤胆忠心。在国会大厦外,全国各地的美国民众都聚集在收音机旁,聆听总统演讲的实况转播。罗斯福一手扶着讲台,一手打开他的黑色笔记本,然后试了试麦克风,他镇定地环视大厅,向所有的与会者致意后,罗斯福总统以他那浑厚的嗓音,开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演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国遭到了日本蓄意的猛烈攻击,这个日子将永远是我们的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历史将会证明,夏威夷离日本这么遥远,因而这次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在这期间,日本政府则以虚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来欺骗美国。现在我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罗斯福总统的演说历时6分钟多一点,这个简单的演说,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于1917年要求国会对德宣战演说一样影响深远。

txt小说上传分享

章全美总动员转入战时体制 太平洋海战败北失水难收(3)

罗斯福发表讲话以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案》,并明确指出,日本对美国各属地未经挑衅,即已采取战斗行动,参众两院于本日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对日宣战。授权总统,统率美国陆、海军,并利用全国资源,以从事战争,夺取胜利。参众两院代表全国人民,一致拥护总统。12月9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这个文件,正式向日本宣战。

罗斯福签署了对日宣战的文件后,美国迅速实行了全国总动员。

工业动员。1941年12月9日,即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两天后,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告诉美国人:一切军事工业,包括重要原料的工业生产企业,都实行每星期7天的工作制,以加速现有的一切生产;建立更多的新厂,扩建老厂,把许多小厂转向战时需要,以迅速地提高生产能力。他指示美国政府中负责生产的有关部局,马上采取非常措施,实现如下生产目标:大幅度提高飞机的产量,以便在1942年内生产出6万架飞机。要通过改造旧厂和建设新厂,使1942年的坦克产量达到万辆。防空火炮的生产也要大幅度提高,1942年力争生产出2万门,并在1943年产量达到万门。

由于纳粹潜艇的袭击,盟国商船损失较大,因此,必须加速商船的生产。1941年,美国共完成110万吨位的建造,1942年要力争达到600万吨位。通过继续努力,要使1943年建造的商船吨位突破1000万吨。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罗斯福于1942年1月16日发布了第902号行政命令,成立战时经济的领导机构—战时生产局,并任命唐纳德·纳尔逊为局长。该局隶属于总统“执行局”领导的紧急管理署,主要任务是处理战争期间生产方面的问题,把美国工业生产中的诸多设备改变成为战时需要的生产手段,从而扩大军工生产能力。

劳工动员。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军队增加了1100万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加了200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生产部门调集的。由于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状态,工业生产特别是军事工业的生产要大幅度提高,因此,将需要更多更熟练的劳动力进入生产部门。为了解决劳动力进出这一对矛盾,美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吸收大批失业者参加工作;动员480万名妇女及成年人参加劳动;扩大成年工人队伍,使其增加250万人;动员南方和大草原各州的农业工人和破产的农场主到东部、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各州的工业企业中工作,将500万农业人口转为工业劳动力。

技术动员。在国民经济总动员时成立了“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保证美国武装力量占据技术优势。美国政府成立了由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陆军参谋长和两名科学家组成的研制原子弹最高领导小组,并同英国人联合进行开发。政府拨款5000万美元,由陆军负责,建立了一个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专门机构,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全面展开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战争经费筹措。1942年4月28日,罗斯福在对全国广播的“炉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政府筹措战争经费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将影响到合众国每位公民,对企业家来说,政府要将他们的利润通过税收削减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结果,经过努力,在整个战争期间,仅靠征税一项就筹措军费1396亿美元,占国防总开支的45%。

在进行了上述动员之后,1942年1月美英还在华盛顿建立了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美方成员有: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海军总司令金上将以及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中将。1942年7月,又增加了作为总统代表的李海军中将。英方成员有:迪尔元帅、利特尔海军上将和哈里斯空军元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