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雍正皇帝 > 第129部分(第1页)

第129部分(第1页)

了李卫,听李大人说。他亲自逮住了白莲教的一个大师兄解到京城来了;还有,就是江西那边的一个叫一枝花的山贼,也让李大人打散了……”乔引娣边看着信还边听着,她好奇地问:“一枝花?真好听的名字,是个女贼吗?”“怎么不是呢?听说她是河南人,却不知在那里修成的道行。说是能腾云驾雾,撒豆成兵哪!宝亲王也听见了,说他不信,还说,要亲自去看看她是个什么妖精……”引娣边听边笑,手里却已展开了那幅画像。她看得十分仔细,还从头到脚地抚摸着,时而点头,时而又摇头。高无庸在一边凑趣说:“奴才看着,她眉眼间倒像娘娘,就是颧骨稍稍高了一点儿……”引娣注目凝视着那张像,自言自语地说:“嗯,娘的下巴颏上有一个小小的红痣,不仔细看是见不到的。对了,娘整天给人家洗衣缝衣,把手都累出毛病来了,她的手指伸不直。快看,这女的手指也是弯着的……”她打开了那装着“信物”的小包,就马上愣在那里了。这时,恰巧雍正大步走了进来,高无庸连忙叩下头去。引娣一见到皇上,立刻就高兴得儿乎要跳起来了:“皇上,皇上,我找到我娘了!您快来看哪,这就是娘亲手交给我的信物。”雍正也高兴地接过那小布包来瞧着。引娣激动地说:“万岁您看,这是半支银簪子。我离开家时,家里穷得一文钱也没有,娘就把它交给了我……”说到这里,她已是满脸泪痕了,“我对娘说,我是跟人学手艺去的,化不着钱。于是就把这簪子一掰两半儿,那一半还给娘收着……我说,方一我在外头得病死了……也算不枉我跟了娘一场,身边还有这个念物……”说到此处,她早已是泣不成声了。

雍正看着那画像和信物,心里早已明白了七八分,他也很替引娣高兴:“别哭,别哭,这是个让人高兴的事嘛!既然你已经认准了,朕就让山西巡抚把她妥送进京。来回也不过十天半月的,你不是就能见到她了吗?”他一闪眼又看到了那个半截银簪子,就问:“这又是个什么物件?”“这就是娘给我的信物呀!皇上您看,这簪子头上是个攒花的如意……是,是我爹给了我娘的……”雍正拿起了那半支银簪,见那簪尾约有三寸长短,簪尖上打平磨光了,恰像支挖耳勺子。因年深月久,簪身上的宝色已经褪去,黑油油地发着亮光。他用手指摩挲了一会儿,那上边的龙形花纹显现了出来!雍正突然像遭了雷击似的,手一颤,簪子“叮”地一声就落在了地上!他又急忙捡起来,翻来复去地仔细审看,脸上早已没有了笑容,只是在诧异中还带者莫名其妙的恐惧。一回头,又见引娣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便强作笑脸地问:“这簪子不像民间之物呀,它好像是大内造出来的。这是你们家祖传的吗?”“我不知道,是爹娘给了我的。”“哦……你的母亲娘家姓什么?”“姓黑。”雍正身子一软,几乎就要跌倒了。他又问:“她祖籍就是山西人吗?”引娣摇摇头:“不,我小时候听说,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哪里来的?”“我不知道。”“她会唱歌弹琴吗?”“不,也许我从没有听到过。”乔引娣惊诧地看着皇上问:“皇上,您为什么要问这些呢?”雍正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哦,没什么。朕只是见你能弹琴,会唱歌,以为是你母亲的家传呢。”引娣端过一碗银耳汤来捧给雍正说:“我在江南时曾学过几天,后来……”她突然打住了,因为,后来全是允禵在马陵峪时手把着手教给她的呀!她急忙改口说,“后来自己没事时常常摸索着练练。这些年嗓子不好,就丢开了。”雍正却跟本就没有听见她在说什么,他的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哦,好好好。朕前边还有不少事,等有空时再来听你唱吧。嗯,这银耳汤很不错,你不也是肺热咳喘吗,你自己多用些吧。”他十分勉强地笑着又说:“等你娘来了,朕一定要见一见她。她怎么能生出这样漂亮的女儿来呢?”说完,他起身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回到澹宁居,他看到、听到的又全是不好的消息。镇压苗民叛乱的战事不利;西疆的仗打得更是不好。岳钟麒上表谢罪,说要请求在吐鲁番屯垦,以为久战之计。雍正气得三尸暴跳地说:“给岳钟麒回折,问他身统十多万军马,却屡战屡败,不是将军之过,还能怪谁?他的久战之计就能灵验吗?给他驳回去!张照嘛,他新任云贵总督,又是个书生,能打一个小胜仗也就算不错了,叫他好自为之吧。至于谢济世请求回京养病之事,可以照准。下边还有什么事,你们自行处置吧。朕心里不适,要出去走一走。”说完,就带着李卫走出了澹宁居。

殿里留下了张廷玉和弘历、允礼等人,都瞪着眼睛不知皇上出了什么事情。允礼原来想说,自己本来就不懂军事,要是能让允禵出来商量一下就好了。可他也知道,自从引娣封了“嫔”,允禵就说什么也不见外人了。他张了一下口,就又咽了回去。

李卫不知皇上叫他出来是为了什么,心里头一直感到忐忑不安。雍正带着他来到了一处隐密之处问他:“狗儿,你是朕藩邸里的老人儿了,你一向伶俐,口风也紧。朕有件事想问你,你要替朕好好想一想,也要替朕拿个主意。”他把乔引娣的事情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完了又说:“朕奇的是,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又怎么会有这么两支一模一样的簪子?偏偏引娣的母亲也是姓黑,而引娣的年龄又和这故事相合!朕实在是怕了,万一……”他打了个寒颤,“那可怎么办才好呢?”李卫在听的时候,心里就转了几十个圈子了,雍正皇上的话不好回答呀!假如证实了小福就是乔引娣的母亲,那引娣岂不成了雍正的……这太可怕了!他不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可又不得不想这个难题。过了好大一会儿他说:“乔黑氏已经再嫁,也许引娣真的是姓乔呢?”“真的当然万事全休。怕的是她就是朕的孽种,那可怎么才好呢?”“万岁,奴才以为不会有这种事的。您忘了,我们住到黑风黄水店时,那老板不是说,黑家大女儿被烧死了,可小女儿却生了个大胖小子吗?”“要是那老板在胡弄我们呢?”李卫可真被难住了。不过,他到底是心思灵动:“主子,奴才说句不知深浅的话,这事您千万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也只能装糊涂而不能认真。越清楚,你就会心里越难受。您不能和那乔黑氏见面,更不要去对证这件事情。这样,引娣和乔黑氏母女就谁也不能知道了。”他终于找到理由了,“慢说宜主儿未必就是您说的那个女子,那怕她就是真的,也只能说是无意中的巧合。人。不就是那么几十年嘛!至于奴才这里,万岁放心。奴才就是上了刀山火海,也不会吐出一个字儿的。”雍正突然想到,小福和小禄是一对长得十分相像的孪生姐妹,她们会不会掉了包呢?

第一百四十回 生死情羞愤投环死 乱伦人一剪定终身

人这一生也真怪,越是怕见到的事情,就越是躲不过去。中秋刚过,黑老太太就被安车蒲轮地接到了北京。内务部总管鄂善一边奏明雍正,一边安置老人住到了圆明园边上、皇上刚刚御赐给她的新居内。引娣当然高兴坏了,也在做着与娘团圆和请娘来大内观光的梦。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皇上对此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淡。就是有机会与引娣谈话时,也绝对不再涉及狎亵的内容。引娣沉浸在思念母亲的欢乐中,也知道皇上在忙着大事,就请了旨意,回到了娘的身边。而且当夜竟没有依照规矩回官,却和娘在一起说了一夜的悄悄话!

前线军事不利,也实在是让人上火。那个前些时还极力请战的张照,上了一份奏折说:改土归流既不合时宜,又不附民情。他建议说,“与其眼下强力为不可为之事”,不如“改剿为抚,以顺民情地宜”。张廷玉当了多少年的宰相了,他一看这口气,就知道张照一定是打了败仗。果然,两个时辰不到,将军张广泗的弹劾奏折就飞了进来。他参奏张照“大言欺君却畏敌如虎;心地偏私又行法不公”。说他“重用董芳而压制哈元生”,以致“将帅不和,军心离散。老龙洞一战,张照率兵数千,而苗夷仅有几十个袒臂赤膊之人。不仅无人激励军士作战,却望敌逃窜如鸟兽之散,越涧逃遁,马踏而亡者不计其数。张照只身逃来臣军中时,犹自惊魂不定,战栗无人色……”。张廷玉一看这奏折,当时就惊出了一身大汗。他马上把在这里等候接见的官员全都打发走了,袖子里揣着两份奏折,出了军机处,就直向畅春园飞奔而去。

常言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张廷玉要来见皇上,可皇上也正派高无庸去找他来呢?高无庸说:“快点儿去吧张相爷,阿尔泰将军与平王爷都发来了密折,说岳钟麒一败涂地,皇上气得快要发疯了!”张廷玉听到这消息,腿一软差点儿就倒在地上了。高无庸连忙上前一步想要扶他,却被他一把推开说:“你别管我,我只是绊了一下。放心吧,这事儿我见得多了。”澹宁居到了,远远的就听见雍正的咆哮声:“劳军糜饷,丧师辱国,他岳钟麒还有什么脸来狡辩?这种人也断断没有可恕之理!他耗掉了两千万两库银,给朕打的却是大大小小的败仗,真是庸将,也真是无能之尤!立刻发旨:岳钟麒辜恩溺职,朕羞于见他,让他军前自尽以谢天下!”张廷玉是看着雍正皇帝长大的,他什么不知道啊!这个自信而又刻薄的皇上,娴于政务却不懂军事,可他却偏偏要装出内行的样子。不是处处掣肘,亲自“提调”,就是求胜心切而责之过苛。这样一来,在前敌作战的将军们,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一步走错,便要斩首西市,哪还能打出胜仗?再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怎能在远隔千万里之外,…天一个令的瞎指挥?所以,今日接连见到的这两份败表,对张廷玉来说,丝毫也不感到意外。他现在想的是,怎样才能说服皇上,顺应军心实情,以求改弦更张。他来到门口,高喊一声:“臣张廷玉见驾!”“进来吧。”张廷玉进来后,才见今天来这里的人还真不少。不仅弘历、允礼、方苞都在,而且连原来打了败仗的鄂尔泰也在这里。看样子,他显然是为了西南改土归流之事被叫进来的。再向上看看雍正,更让他吃惊。只见皇上的脸色灰暗,头发蓬松,颊边微红,两手哆嗦,显然是在盛怒之中。张廷玉想,与其等他消了气后再发一次脾气,还不如让他一总发泄出来更好些。心一横,就硬着头皮将那两份奏折递了上去。同时低声说:“皇上,事出不测,您得保重啊。老臣知道,您遇到过多少险滔恶浪,不是全都闯过来了吗?何况,这不过都是些癣疥之疾,皮毛小病呢?只要我们小心料理,是不难扳回的。”他过去向雍正转呈折子,哪有过这么多的废话呀!旁边的人们一听,就全都明白了。这一定又是坏消息,而且说不定比刚才那件事还更让人震惊哪!

果然,雍正一边看折子,一边笑着说:“有时候,疼可忍,而痒却难耐呀!”刚说到这里,他的脸色就变了。他揉揉眼睛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那奏折,没有说话,却爆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好,真正是好,又是一位敢于欺君的臣子!哈哈哈哈……”笑着间,他突然一头栽到了御榻上……

这一下,吓坏了殿里的臣子们。他们立刻围了上去,“皇阿玛”、“皇上”、“万岁”地叫个不停。太监们也全都惊住了,他们跑了过来,七手八脚地把雍正在榻上放平。这时,有的人要去传御医,有的人主张请道士,弘历一声断喝:“都住口!这样乱能行吗?高无庸,你亲自去我府上,传温家的和我的两个侧福晋来为皇上发功治病!”就在众人忙乱之际,皇上却已经醒过来了。他无力地说。“弘历呀,别叫他们可着嗓子到处张扬……朕不要紧的……也不要劳动媳妇们了……”弘历强忍泪水,小心翼翼地说:“阿玛,嫣红和小英她们,都是经过名师传授的先天气功,不带半分的邪气,儿子早就试过了。叫她们来,比请道士总是更放心一些。”雍正转动着眼睛,看到了张廷玉,也看到了方苞和鄂尔泰。他伸出手来拉住张廷玉说:“胜败其实是兵家常事,朕还没有糊涂到那个份儿上。朕是在气岳钟麒和张照,朕把心全都给了他们,他们却还在胡弄朕。小败瞒着,直到掩饰不住了,才报告给朕。他们是要朕颜面扫地,要人们议论朕无知人之明啊……”张廷玉说:“万岁说的,臣等全都知道了。咱们现在不言政,行吗?”雍正点头答应了,可他的嘴里显然还在不住地喃喃自语。仔细一听,他说的又全像是胡话。太医进来,诊过了脉退了出去,又呈进了药方,几个大臣在反复斟酌着。就在这时,温家的和嫣红、英英来了,张廷玉等刚要回避,弘历却摆手止住了。三个女子来到雍正身边,也不见她们烧符念咒,更不见她们请神送鬼,却是一齐跪在雍正榻前,双手五指箕张,对准了雍正皇帝。众人都似乎看到,一道似有似无的五彩霞光,在雍正身边上下盘旋,又闻到了一股似兰非兰,似麝非麝的香气在殿中流动。过了一刻,她们发功完了,温家的说:“皇上,请您睁眼来……还有一些头晕是吗?那是您进膳太少了……到晚上吃点儿粥就会好的。”雍正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晃了晃头,脸上泛起了笑容。他慈祥地说:“啊,这就是朕的两位媳妇吗?好,既贤德又有本领。弘历,你好大的造化呀!你们是汉人吗?”嫣红和英英被皇帝老爷子看得有些羞涩,怯生生地回答说:“是。”雍正的头不晕了,脸色也缓了过来,他问温家的:“你就是她们的嬷嬷吗?好,真人不露相,朕就赏你一个四品诰命吧。高无庸,在柜顶上取两把如意来,赏给朕的媳妇们。你们既在天家,怎么能是汉人呢?朕要把你们全都抬入旗籍。大的赐姓高佳氏,小的嘛,就姓金佳氏好了。”两人一齐磕下头去说:“民女谢主龙恩!”雍正再一次地哈哈大笑了:“你们以为这是在唱戏吗?好了,让高无庸带你们出去吧。这几天,你们就住在韵松轩,每天来给朕发功治病。”几位大臣也趁机辞了出来,路上,允礼说:“这几天我就觉得很奇怪,皇上好像变了一个人,怎么一点儿也管不住自己了呢?”鄂尔泰说:“他有病,而且比所有的帝王都格外地要强、要名、要面子。正因为如此,他要不性格无定、喜怒无常,那才叫怪事哪!”张廷玉却仍然遵循着自己定的、行使了多年的老规矩:“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什么都没有说。

第二天,众臣工都觉得雍正还不能起身哪,可他却雷厉风行地下了三道圣旨。其一是:即着张广泗为云贵川鄂湘两广七省经略大臣,统一军事进剿。原经略大臣张照锁拿进京,交部议罪;其二是:即着承顺郡王锡保代为靖边大将军。原大将军岳钟麒革去顶戴花翎,撤差回京待罪,原参赞大臣陈泰临敌弃军而逃,着即军前枭首示众;其三是:朱轼自入军机处襄赞以来,于政务多有疏漏,举荐又极端荒谬。本应严议,念其乃先帝遗臣,且年老身弱,着革去军机处大臣、上书房大臣职衔,仍任原文华殿大学士之职。钦此!

不过,他今天出来时,却是由高无庸小心地搀扶着的。众人叩头请安后,张廷玉先就说话了:“万岁,如今两处战事均告失利,老臣深自不安,又岂能安居相位?请皇上降罪。”“哎,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